東方紅村,是山東萊蕪萊城區鳳城街道辦的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方紅村
- 所屬地區:山東萊蕪萊城區鳳城街道辦
- 面積:2500畝
- 人口:1750口人
- 著名景點:黃雪山房,迎仙門
村莊簡介
名稱來源
人文自然
明朝譚性教《黃雪居士自記》曰:“予宅後高阜隆起,古冶場也”,譚性教“以二金售之”,“佐以客土,樹之,石之,沼之,榭之”,稱其為黃雪山,建黃雪山房,自此以黃雪居士自居。書中所記之黃雪山,即在今東方紅居委會,村人慣稱其為譚山子,在東方紅居民樓19號、20號、21號位置。黃雪山房清光緒年已廢。譚山子方圓百餘米,其魚池,太湖石,柏樹抗戰時尚存,解放戰爭中毀於戰火。譚山子在1975年第一次整理老官寺市場時剷除大部分,至1992年建官寺肉市、魚市時徹底剷平,村人於此多有清晰記憶。
原萊蕪縣城共有七大牌坊,東關街即有兩座,一為譚氏牌坊,一為朱氏牌坊。說譚氏牌坊,要先講鐵板街。鐵板街即現金橋大廈西臨小巷,始建無考。一說建街之時,路面全用鐵板鋪就,後日曬如蒸,著水上銹,鐵板撬出換鋪石板,但仍沿用鐵板街之名。另一說建街時全用長條青石板鋪面,因平整黝黑如鐵板,故稱鐵板街。鐵板街南北長約500米,寬4米,自現金橋大廈南行至東關街與其交叉。因路面年久失修,青石又屢作它用,現無一遺留。鐵板街最南首,東關街北側,東西橫跨有譚氏牌坊。坐北朝南,坊高6米,寬5米,厚約60厘米,坊門高3米,寬2米,起脊平口門形,用長短不一寬厚相同刻有人物浮雕的漢白玉條石砌成。正面額面刻有皇帝賜封“文武持恆”四個正楷大字,背面刻著“嘉獎西域寧夏知府譚性教,數十年鎮守寧夏,管轄兵糧學政有功,大明正德元年正月”,即1506年。相傳,譚氏牌坊計畫南北橫跨東關大街。地基已挖好,出了土方,但路南王姓家族提出需將地基用元寶擺滿方可允其修建,實不為錢財,而是推辭不許。後譚家見無商量之餘地,遂作罷,改在東關街路北一側。如此,譚氏牌坊成為萊城七大牌坊中唯一坐北朝南的牌坊,其他均坐東朝西。譚氏牌坊1958年前已毀壞。
朱氏牌坊,位於東關街鴨子溝橋東側,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為朱童蒙立。朱童蒙任延綏巡撫期間帶兵有方,相機調度,使邊境數年安寧無事,明熹宗朱由校降旨晉封他為資政大夫,恩榮三代,並建“五世恩光”坊於萊城東門外,予以褒獎。朱氏牌坊橫跨東關街,坐東朝西,形制大抵與譚氏牌坊相同,正面額面刻有皇帝賜封“五世恩光”正楷大字。抗日戰爭時朱氏牌坊尚存完好,日軍卡車無法從坊下穿過。此坊1958年前毀壞。
自朱氏牌坊東行不遠,東關大街北側,即是李氏家祠,是明朝巡按御史李九官別墅。李氏家祠又名聊且園,譚性教《聊且園集序》詳細記述有李氏家祠當年勝景。李氏家祠清光緒年已廢,舊城改造時全無。
李氏家祠對面東關街路南魚市牌建有古贏絲廠,是當時萊蕪唯一一家絲廠。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魚市牌要建兩眼水井,絲廠由於用水量大,又需無污染之水,為此絲廠為建井捐獻50塊大洋(銀元),魚市牌19家商戶共捐84塊大洋,同時建雙井立石碑,記載各商戶、居民捐款姓名、金額。村中老人回憶,雙井緊靠,一南一北共用一塊石板,北井為灠水,南井為甜水。至今雙井填平,石碑亦無存。
緊靠譚氏牌坊在鐵板街路東即是譚氏家祠,為明朝時典型院落,1950年至1956年曾為城關鄉政府駐地。
清真寺北黃雪山腳下有八蜡廟,八蜡廟東北角是先農壇。八蜡廟占地約2畝左右,廟內塑有神像,柏樹參天。早先村民多在此祭祀,祈求風調雨順,祈求無水患無蟲災,香火很盛。至1928年尚有一亓姓道士主持廟內事務。解放後此處一度為一區辦公室、礦山區辦公室,1955年改造為招待所。舊城改造中拆毀,在其原址建起“香港樓”。
與鐵板街相對東關街路南即是水胡同,因村民多經此往村南官井打水,路面整日水漉漉而得名。官井何時建成無考。其井口徑約1米,深6米,今已陷於小河之中。1982年東方紅村南劃建新村即以此命名,稱官井村。在譚氏牌坊東面東關街路北建有戲樓,今官寺商場水產大棚位置。戲樓坐南朝北,台基高約2米,用青石砌成,中間填土夯實,四角有方形抹棱石柱支撐,樓檐捲起挑出,頗具特色。該樓1958年時拆掉。戲樓北面正沖火神廟,即今官寺商場肉市大棚北端。火神廟內有正殿坐北朝南,殿內有火神爺的神像。1937年前,看廟道士為尚懷秀,以收取香火錢維持生計。時火神廟東有公輸子祠,坐北朝南,開有南門朝向官寺。其後高台處建有後院,與火神廟合用。廟宇南及戲樓處均有龜馱。抗戰時火神廟公輸子祠始有毀壞,至解放戰爭後廢。文革中,在火廟處建有語錄牆,北牆印有毛主席語錄——“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東方紅居委會地處東關,占盡地利。先前之繁華,略上年紀的人均有見證。村中傳有一句俗語:“進了迎仙門,任(人)山任(人)海”。可窺當年之一斑。民國時期,東關街自西向東路南為廣生堂藥鋪、王家飯店、孫家布店、萊裕醫院、同仁堂藥鋪、點心鋪、東茂林醬園、汶昶油坊。自西向東,路北為王家廣貨鋪、東關商社(經營紙幣生意)、德寶銀樓(經營金銀珠寶首飾)、任家雜貨店(在譚氏牌坊處)、茂林堂書筆店、富和堂藥店(回民韓同富開設)、慶豐酒店(在火神廟正南)、義順和油坊、東盛興酒店。若遇東關“一、六”小集或“三、八”大集,可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至今幾十年仍是“三、八”大集不變。抗戰前東關尚有火神廟會和迎仙門姑子廟會,其中火神廟會是當時萊城五處廟會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新中國成立後,廟會逐漸廢止。
20世紀30年代初,村人亓宗月(字冠五)曾任火神廟國小教師,著有《處世須知》一書。書中依禮制定有稱呼、喪葬、喜事、文書等諸多內容,多切合實際,照搬可用。手藝人中,提起任呈孝,村人多有記憶。任呈孝是秉承祖業,其祖父任齡遠便有一手泥塑好手藝,繪畫亦頗有造詣。任呈孝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塑神像、佛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多為各大寺院定製,村民亦有求購。他常負笈遠行,數月不歸,為寺廟殿宇刻畫彩繪,現村民尚有以其所畫迎仙門圖做成的家堂軸子,令人嘆為觀止。任呈孝扎制彩龍更為人稱道,僅竹蔑、麻繩、紙、絲、顏料即可。所扎制之龍鬚角逼真,鱗爪細膩,色彩亮麗,嘴中特製一竹哨,舞龍時風入即響,同時龍身關節內有魚肉燈,夜晚點燃,龍身更是生輝,如真龍現身。東方紅村扎龍工藝稱絕,舞龍亦拔頭籌。當年舞龍頭者有康淑泉、李玉仁、任洪英等人。康家算是世家,其子康佃民子承父業,亦舞龍頭。村中多是頭年扎龍,自“小年”舞龍至正月十五。若遇廟會、大集,也多舞龍。龍游之時,魚、蝦、蟹、蚌圍繞,場面之盛,蔚為壯觀。村中木匠呂世金,因改革農具,1958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他首先改造了雙輪雙鏵犁,將其加裝了木製把手,改為雙輪單鏵犁,使原先兩頭牛拉不動的笨重鏵犁變成了一頭牛即可輕鬆拉動的輕便農具。二是改造耩子。1958年前後提倡合理密植,早先兩腿耩子不再適應新的要求。呂世金將耩子兩腿之間加裝一條腿,變成三腿耩子,使合理密植得以實現。當年這一做法全縣推廣,幹部、木匠均來此學習,《大眾日報》報導了這一典型。文革期間,當時的萊蕪縣副縣長於光還曾跟其學過木匠活。
人物事件
任廷瑞 1938年犧牲
任廷秀 1945年犧牲
姚佃成 1947年南麻戰役犧牲
呂濟民 1948年淮海戰役犧牲
王丙順 1948年淮海戰役犧牲
呂宜又 1948年淮海戰役犧牲
周茂迎 1948年章丘明水戰役犧牲
周茂芝 1947年臨沂安德戰役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62年以前,與現今東升、東風同為東關,支書、村主任與他們同)
1962年-1966年 張勝利
1972年-1980年 呂濟友
1980年-1986年 張恆昌
1986年11月- 任維生
三、歷任村主任
1962年-1980年 周慶泰
1981年-1987年2月 任維生
1987年3月-1989年 王洪傑
1989年- 王建華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任更雲(任志田) 曾任中央民族出版社工會主席,已故
亓銘三 曾任陝西省建工總局醫院院長,已故
任鴻勛 曾生山東礦業學院副處長,已離體
任廷禎 曾杭州市公安局局長,已離休
亓緒成 曾任山東省計委副主任,已退休
任鴻鈞 曾任萊蕪市重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已退休
亓丙春 曾任福建水安某團團長,己退休
任孚先 曾任山東省作協副主席
呂晟昌 現任山東省高級人民檢察辦公室主任
亓祥雲 現任萊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講師團團長
張啟春 現任萊蕪市丙綸廠廠長
任維彥 曾任萊蕪市教育局工會副主席,享受副縣級待遇,已退休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任維生 高級經濟師(東方紅居委會書記)
任啟運 高級工程師(山東信聯建設集團第五分公司)
譚守春 高級工程師(山東信聯建設集團第五分公司)
朱 平 中學高級教師(原孝義教委主任)
亓緒武 副教授(泰山榮軍療養院)
任緒震 鳳城街道辦中學高級教師
亓緒峰 萊蕪中醫院副主任醫師
王金風 1985年全國手槍速射冠軍
名人傳記
2、任孚先
任孚先,山東萊蕪市萊城區風城街道辦事處東方紅村人,1935年9月生,1960爭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40多年來,一直從事文藝理論工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省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文學評論家》和《文學世界》主編。編著或擔任主編的論著有《片羽集》、《聊齋志異評析》、《山東解放區文學概觀》、《現代詩百首賞析》、《白話插圖山海經》、《中外滅學批評家辭典》、《齊魯文化大辭典》、《文化知識小百抖》、《任孚生文藝論集》等。
任孚生是省內知名的文學評論家,在全國也較有名氣。他一直關心著家鄉萊蕪的文學事業,為不少家鄉的文學愛好者所寫的書題簽、寫序、評析,多次回家鄉親自輔導業餘文學作者。萊蕪市文聯舉辦“全國吳伯簫散文大獎寒”時,親臨萊蕪當評審。萊蕪市成工作家協會時,親題祝辭以賀。
3、任維英 9歲要飯,l4歲時新中國成立,她懷著對黨、對社會主義、對新中國滿腔熱愛,積極加入到生產建設之中。是縣青年委員、婦女王任、民兵連長、團支部副書記,1958年獲“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時年23歲,進京受獎,在懷仁堂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如今已67歲,依然精神高昂,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居委會的計畫生育工作貢獻著一個老模範的熱情與力量。
4、王志文 山東作家協會會員。1952年出生以自己讀書、當兵、務農、做工的生活經歷和故鄉的山川草木、風物人情為素材,創作了很多富有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的散文,結集有《鄉韻》、《鄉情》、《鄉戀》等。
村莊古建築
黃雪山房,在縣東郭外,明譚性教歸隱處,今廢。
《黃雪居士自記》日:予宅後高阜隆起,古冶場也。榛莽焦礫為人所棄,予以二金售之,薙棘焫蕪,佐以客土,樹之,石之,沼之,榭之,開扉于山之右址,匾以“山居”。內為半山堂,循堂東折,雙柏抱門,懸磴數十級,有廬曰:東山別業。東樹一壁,上罥萄萄成幄。壁南一帶,蒼石嵌空,嶙峋嵯峨不可攀者,玲瓏岩也。北崖石竅一線逗明,為梅花洞。洞上有雲蘿閣,閣在山之西掖,古藤數叢從山岩下垂,羅絡檐際,望之若綠雲一片,冉冉欲墜,閣之名以此。從葡萄壁南轉,是山之前麓。山凡五層,皆選石螺砌犖确,相次松柏雜植石隙,陰翳冥濛,不見日光。四層中有巨石如龍,石後有冷翠坊,坊東西偃松五株,枝柯如門。松下怪石三峰,聳立如賓,則山之級盡而頂矣。中有魚沼一泓,刻竹為闌檻,沼北辟堂三楹,即黃雪山房也。環房松十餘株,春時黃芽散馥,霏霏如雪,微風乍起,如山雨欲來、海濤驟至也。東為朗青台,台高才半於房,然每當雨收山滌、雲破月來、灘聲漲渚之時,寺梵吹鄰之夜,山房之蔽於林木礙於樓閣者,須於此處盡之。台東為丈人岩,又東南數武,快哉小亭藏竹柏中。亭南方台可邀月,其西偃松深處有石几石床,可琴可棋,是謂松廈。前麓三層之東,竹籬荊屏,榜日:“冶山玄窟”。尋路得石門洞,洞中復通一洞,山含岈窅密,陰寒慄肌,度其地,在快哉邀月之下。二層中分徑而西,邊崖夾柏,可達雲蘿閣。又西為松寮,東趨南折為竹塢,西對石崖為望松寺,南俯竹檻,冷陰翠色映沁窗紗。大都山之景,石門洞最幽,朗青台最曠,松寮竹塢最深,松廈最清,快哉小亭、雲蘿閣最爽。山之石,豸石第一,松寮窗外小蝠石次之,朗青台舞猊石、竹塢南芝石、西窗石又坎之。山之樹,長松十三,偃松五,立柏、坐柏各十九,檜四,海棠、桃、杏、紅葉、槐、榆各兩三株。山房之勝概略盡於此矣。
迎仙門蓋因面向萊城南20里仙人山而得名,始建無考。位於東關街東首,坐北朝南(現宏偉廚師學校址),為早年住顏莊或南行必經之處,迎仙門為石基,磚石結構,兩層,其門洞高約3米,寬約2.5米,用磚發碹,南北洞長10餘米南門洞上書“白衣閣”,北門洞上書“砥瀾”。其上原有一間鐘閣,懸有一鐵質大鐘,後失。抗日戰爭、解放戰手時軍車、卡車均自此門出入。迎仙門年久失修,幾經戰亂,已破爛不堪,至1958年為疏通道路,將其拆除。迎仙門與其東側姑子廟連為一體,由姑子廟拾級可登於迎仙門。近年土地開發,拆除姑子廟,發現藏於牆壁中石碑兩塊,一為康熙年立,一為乾隆年立,碑面均書“迎祥門”,背面刻有“重修口口廟、白衣閣”字樣及捐錢者姓名) 。1962年東關大隊一分為三,時東方紅即稱迎仙門大隊,可見迎仙門在村人心中的分量。
3、聊且園
聊且園,在東郭外,明巡按御史李九官別墅,今廢。
譚性教《聊且園集序》日:聊且園距予黃雪山房才里許,雙柑斗酒,日與相虞共之。乙丑冬乞沐還里,違相虞者三年有奇,相見數語外先問聊且園無恙,亟迂道過焉。時殘雪封徑,嚴飈鳴柯,攀松捫石,益有味乎!其蒼峭也,西一帶,蔥鬱尤邃,予前所未經。就視之,為鷗叟別業。內為大來館,相虞之外塾也。塾東為初服館,為也足齋。齋正為浩翠軒。軒之西,琅軒萬個戛玉雲際者,竹院也。兩徑環抱,中穿三洞,其西腋曰小天台,曰麻飯遺蹤,曰桃源塢,所植皆桃樹。返而東曰大槐庵,曰南柯,曰修儀故址,笑曰豈夢遊蟻窟也。數轉得懶雲洞,洞輪囷如巨石,大數人圍,爪而嗅之,槐也。老槐自洞出,上為探口台。批風、抹月二小閣,在台之上槐之巔,若巢雲焉。昔堯夫先生一巢居一穴處,為洛中異事。相虞合而為一,不更異乎?台之北為曲房,旋轉而入,大類蝸廬,額之日“午齋”,以不出頭之牛自謔也。最深處黝室一間,顏曰“易春”。此後一望,沮茹蓮芰之所叢、魚蛙之所宮也。壁間題詠淋漓皆滿,幾與前刻埒,相虞將續梓之。且迫於浙之役,車酉軒發有日矣,臨別以序命予,予曩繪《黃雪山房圖》。相虞謂宗少文圖山而入,吾子圖山而出;少文以臥遊,子乃以游臥也。夫間曹吏隱宗生去,人殊未覺遠。今相虞為天子持斧之臣,畏此簡書,櫛哺靡暇,烏用是盟鷗譜石之語累竹笥為?竊意御史之職,內盡言外盡法者也,世情不盡則言不盡,言不盡則法不盡,苟挾有可隱之具,安所往而不明目張胆也。昔之名臣治擔如將行狀,斯集也,真官橐中所不可少。願與相虞交勉也。
摘自清光緒《萊蕪縣誌》
大型廟會
火神廟廟會會址在官寺火神廟,為古歷的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火神爺的生日,因而每年起會是給火神爺歡度生日。火神廟建於官寺北面。起會之日,萊城東西兩關及城裡的商戶200餘家,大都到廟內神像前擺供,燒香,捐香火錢,居民百姓都捐錢買元寶、紙香,敲鑼打鼓到神像前磕頭燒香。火神廟會會期四天,人們往往擠得廟門水泄不通,摩肩接踵,非常熱鬧。每年的廟會都請戲班唱大戲助樂,戲樓設於官寺南面坐南朝北。火神廟會正值春節後,趕會看戲的人特多。站在火神廟內鐘樓上向南望去,真是人山人海,整個官寺黑壓壓的一片。晚上看戲的人不減,6點開戲到10點多才收場。會場設有飯棚貨攤,有賣元寶、炷香供品的,有賣燒餅、油條、花生、山楂的,賣油煎包的則用托盤端著在會場上流動叫賣。還有賣兒童玩具的。時有一種鼓子,是玻璃製品,博山貨,吹起來嘣嘣有聲非常好聽,但一不小心,就會弄破,小孩因此有句玩話:“鼓當叭,一個銅元再買仨。”會上還有賣戲劇壁畫的,有許仙、白娘子、打金枝、碧玉簪、劈山救母等。火神廟會是萊城五處廟會中最大的一處。
2、迎仙門姑子廟會
迎仙門姑子廟會時間是古歷的二月初二,會期一天。姑子廟內神像是觀音奶奶,看廟的全為尼姑。該廟會會場不大,趕會的多為鄰近街坊。會場有些小貨攤,有賣元寶、炷香的,有賣燒餅、山果的,有賣兒童玩具的,如小紅攖槍、泥哨、泥娃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