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博山縣誌,於民國26年[1937]博山三元堂書店出版,總冊數為8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續修博山縣誌
- 出版者:博山三元堂書店
- 責任者:王蔭桂
- 出版時間:民國26年[1937]
- 總冊數:8冊
- 版本:鉛印本
續修博山縣誌,於民國26年[1937]博山三元堂書店出版,總冊數為8冊。
續修博山縣誌,於民國26年[1937]博山三元堂書店出版,總冊數為8冊。...... 續修博山縣誌,於民國26年[1937]博山三元堂書店出版,總冊數為8冊。中文名 續修博山...
博山歷史上共修過6部志書:清康熙三年(1664) 《顏山雜記》,孫廷銓著;康熙九年(1670)《顏神鎮志》,葉先登主持編修;乾隆十八年(1753)《博山縣誌》,富申主持纂修...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有“土門頭”的村名記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載:“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德人興辦膠濟鐵路,由青島向西修築。至三十年元月一日通車至濟南,博山支線亦於是時...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苷峪”字樣,人民公社期間為“景峪”(有公章為證),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井...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有“張家莊”的村名記載。據傳,張姓在此定居較早,又因村南有一泉眼,長流不斷,...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張家台”字樣。據此,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已有此村。據傳,該莊未形成村落...
系博山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以及下屬部、室、委、辦、局等30多個部門的所在地,為區領導機關核心。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載:“明...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石臼”村名。該莊建村較早,因村旁遺有原始搗米工具大石臼,故以此...
村中“廟碑”載有 “青州府益都縣孝婦鄉王家莊鄉民並刃修關帝廟” 字樣。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高莊”。據此,宋代即已建村。據傳,該莊高姓來此定居最早,故名高家莊...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及國民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黑山”。據此,宋代即已建村。...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夏莊”字樣。據此,明代以前已有 此村...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淄川縣誌》、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黃石塢”。...
”清康熙九年(1670年) 《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鄭家莊”村名。據此,明初即已...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博山縣誌》及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泉河頭”字樣。據此,明初(1368年)即已建村。...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石匣”。據該村82歲老人魏學文講:村中有石灣象匣子,故命村名為“...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牛角”。清光緒年間《蘇氏家譜》載:“吾始祖自明洪武初年由棗強而...
清乾隆八年(1743年) 《續修淄川縣誌》、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龍堂”。...
今皆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載:“峨嶺:在縣城南。山形秀曲如眉,一名峨嵋山。” 峨嵋山為博山八景之一。素有“峨嶺晴嵐啼亂鴉”的詩句...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分別載有“朱家莊”宇樣。村中原有明成化、清乾隆年間之碑碣,均載有“朱家莊”...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劉家台”字樣。據此,明代隆慶年間已有此村。據傳,該莊早年已有劉、王、張...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岳家莊”字樣。據鄉老幹部孟祥堯講:早年該莊曾名“浮圖灘”。後因於明初...
素為博山名勝之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載:“白石洞:縣西北十里,在西域城莊西,柿岩之北。” 因山巔有洞深邃,石多呈白色,故名“白石洞...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及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八陡”。據此,宋代即已建村。...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及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八陡”。據此,宋代即已建村。 據...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青楊杭”字樣。據此,明宣德年間(1426年)已有此村。 據82歲老人馬生恆講...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柳杭宇樣。據此,元代末年即已建村。 ...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有“張家台”字樣。據此,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已有此村。 據傳,該莊未形成...
清乾隆八年(1743年)《續修淄川縣誌》、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該村名為“惡石塢”。 因該村位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