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皮疹是由原發性皮疹轉變而來,或由於治療機械性損傷(如搔抓)所引起。
基本介紹
- 別稱:繼發性皮疹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表面
- 常見病因:表皮的淺表缺失
- 常見症狀:糜爛、皸裂
鱗屑,臨床變現,浸漬,糜爛,皸裂,苔蘚化,硬化,痂,潰瘍,萎縮,瘢痕,
鱗屑
是脫落的表皮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表皮細胞3-4周完全更換一次。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少量脫落。在病歷情況下,由於角化過度、角化不全及水皰的乾涸等,可發生脫屑。
臨床變現
為表皮的淺表缺失,因搔抓而引起者多呈線狀或點狀,有血清或血滲出者,乾燥後有黃色痂或創面。
浸漬
皮膚長時間泡水或處於潮濕狀態(如濕敷較久、指縫經常潮濕等),皮膚變軟變白,甚至起皺,稱為浸漬。久受浸漬的表皮容易發生脫落。
糜爛
由於水皰、膿皰或浸漬後表皮的脫落或丘疹、小結節表皮的破損(抓擦或其他傷害)而露出潮濕面,稱為,糜爛。
皸裂
皮膚出現線狀裂隙,稱為皸裂。常發生於手掌、足跟、口角及肛門周圍等處。主要由皮膚乾燥或慢性炎症,致彈性減低或消失,加上外力而形成。
苔蘚化
為角朊細胞及角質層增殖和真皮炎症細胞浸潤而形成的斑塊狀結構,表現為皮膚浸潤肥厚,紋理加深,像皮革或樹皮狀,系由反覆搔抓摩擦所引起。
硬化
為限局性或瀰漫性的皮膚變硬,觸診比視診更易察覺。
痂
為創面上漿液或膿液與脫落的表皮碎屑及細菌等混合乾涸而成的物質。
潰瘍
皮膚缺損或破壞達真皮以下者稱為潰瘍。主要由結節或腫瘤潰破或外傷而形成,癒合後留有痕跡。
萎縮
可發生於表皮或真皮,或兩者同時累及,甚至累及皮下組織。表皮萎縮表現為表皮變薄,比較透明,並且伴有表皮細胞數目的減少,正常皮膚紋理可保持或消失。真皮萎縮是由於乳頭層或網狀層真皮結締組織減少而致,常表現為皮膚的凹陷。
瘢痕
為真皮或深部組織缺損或破壞後經新生結締組織修復而成,其輪廓與先前存在的損害相一致。較周圍正常皮膚表面低凹者為萎縮性瘢痕;高於皮膚表面者為增生性瘢痕,系因膠質過度增生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