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志橋(河南澠池縣繼志橋)

繼志橋(河南澠池縣繼志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繼志橋位於澠池縣天池鎮下馬筵村,當地老百姓也稱其知府橋、下馬筵橋,建造於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79年)。自建成之日起,繼志橋就名聲籍甚,不但在《澠池縣誌》上有記載,它的來歷至今在當地仍家喻戶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繼志橋
  • 地理位置澠池縣天池鎮下馬筵村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河南澠池縣繼志橋,繼志橋記,

河南澠池縣繼志橋

繼志橋由相鄰的石泉村人席椿建造,他幼時在下馬筵村的私塾就讀,每日往返要從河灘經過,常見一些老弱婦孺失足落水,心裡不安。後來席椿考取進士,由玉山縣知縣升任浙江紹興知府,便捐資修建了這座橋,還在橋東側建了碑亭,撰文作記。這個故事是村中老人們口口相傳的。
據資料記載,該橋系單拱石橋,橋墩、橋拱、橋面及欄板全部用青石築就,橋長20多米、寬5米、高7米。橋面兩側各立11根石柱,中間鑲有青石欄板,石柱及欄板上均有精美的花卉枝葉圖案雕刻,石柱頂端有木瓜、壽桃、石榴、獅子等雕塑,具有明顯的江南橋樑藝術風格……

繼志橋記

乾隆22年(公元1757),席椿在玉山縣做縣官,席椿的父親看到兒子功成名就,非常高興,就對親朋好友們說,如果兒子將來能做知府,一定讓他獨自承建下馬筵橋。乾隆36年(公元1771年),席椿升職紹興知府,又過了3年,他接到兒孫們寄來的家信說:“鄉親們常常提起祖父過去說過要您獨自修橋的話,不知道您到底能不能勝任此事?”席椿看了書信決定修橋,他拿出了俸銀2000多兩。乾隆41年(公曆1777年)工匠聚集開始造橋,兩年後完工。席椿在《繼志橋記》最後寫道:“我造的橋雖然不敢和古代揚州的二十四橋和婺源的彩虹橋相媲美,但變溝壑為坦途,對過往行人來說也算是補辦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因為追溯造橋的由來,所以將此橋命名為繼志橋。”
這座橋已經有230多年了,現在還非常堅固。橋上原有的石獅子等雕塑在‘破四舊’時被人嚴重毀壞,原來的碑亭也不存在了,石碑斷為兩截,被丟棄在下馬筵村井台邊,現在橋頭豎立的石碑是後人複製的。
“新修石碑上的落款日期乾隆11年有誤,應該是乾隆43年。”姚學謀指出:“修橋鋪路歷來都是人們做善事的一種方式,這座橋不但體現了古人回報家鄉的美德,更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親的文化傳統。繼志橋年代久遠,裝飾精美,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我們應該保護好這座古橋,讓這段歷史佳話世代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