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不撓曲,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shéng bù náo qū,比喻法律應公平公正,一視同仁,而不應有所偏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繩不撓曲
- 拼音:shéng bù náo qū
- 出處:《韓非子·有度》
- 性質:漢語辭彙
【釋義】繩:墨線,木匠用來取直的工具。撓:彎曲。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比喻法律應公平公正,一視同仁,而不應有所偏袒。
【出處】《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繩不撓曲,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shéng bù náo qū,比喻法律應公平公正,一視同仁,而不應有所偏袒。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一個成語,釋義是法律不偏袒有權有勢的人,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指法律應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繩不撓曲,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shéng bù náo qū,比喻法律應公平公正,一視同仁,而不應有所偏袒。...
故繩直而枉木斷,準夷而高科削,權衡縣而重益輕,斗石設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辟大臣...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辟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絀羨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厲官威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最早由法家商鞅韓非子等提出,即“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