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街

繡花街

繡花街是湖北省的地名,因當時手刺繡花,即著名的“漢繡”工藝在此街集聚較多,故取名繡花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繡花街
  • 羅馬字母拼寫:Xiùhuā Jiē
  • 所屬省份:湖北省
  • 設立年份:1913年
  • 曾用名:永進里
  • 廢止年份:2000年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繡花”這裡的繡花是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漢繡發祥於戰國時期的荊楚刺繡工藝,清初傳於武昌,上至官宦富紳,下至名伎優伶,無不喜歡穿漢繡服飾。

歷史沿革

此街1913年後形成,1968年改永進里,1972年恢復繡花街。繡花街的衰敗是從日本侵略軍侵占漢口後開始的,凋敝蕭條的商市,市民以及漢繡藝人的大量逃亡,導致繡花街生存環境極為艱難,生命尚難以自保,何談開門辦店、養家餬口。尤其是1944年,美空軍飛虎隊空襲日軍設在繡花街附近的軍火庫時,殃及繡花街,沿街一家挨著一家的繡鋪頓成廢墟。無數的漢繡精品化為灰燼,聞名於世的繡花街就此元氣大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逃到農村的一些繡花藝人陸續回到繡花街重操就業,繡花街才恢復了一點生機,但積重難返,終無回“街”之力。 解放後,繡花街的繡坊、繡鋪以自願結合方式,組成武漢第一刺繡合作社。後合作社與武漢工藝美術行業組成武漢市民藝戲劇繡品廠,主要生產舞台戲曲用品。文化大革命中,一息尚存的繡花街連同繡花街第四代傳人(也是目前武漢市唯一精通漢繡及產品造型設計製作的老藝人)任本榮精心收藏的幾箱歷代漢繡精品,再遭掃“四舊”浩劫,統統封閉。繡鋪關閉,繡品被焚毀,只剩下一些尚未燒盡的漢繡碎片,被任本榮從灰燼中扒出來,並妥善保存才得以存世。 如今,早以進入電子時代,電腦設計,機器加工,刺繡業仍以精美的繡品點綴著多彩的生活。而靠畫工構圖,用男工女紅手工刺繡的漢繡技藝和漢繡製品,由於後繼乏人,更因為沒有市場,正年復一年地退出漢派民間工藝舞台,瀕臨消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