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文是古代絲織品。織繡紋樣在古代統稱“織文”,省稱“文”。織文是一種織著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織文
- 性質:古代絲織品
- 省稱:文
- 意思:一種織著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文史記載,歷史發展,
文史記載
據《尚書·禹貢》載,古兗州(今山東西北,河北東南及河南內黃、延津以東)出產“織文”。《尚書·禹貢》:“厥篚織文。”孔安國傳:“織文,錦綺之屬。”《楚辭·招魂》:“被文服織,麗而不奇些。”漢王逸註:“文謂綺繡也。”後世則稱其為“花紋”、“紋樣”、“花樣”或“模樣”,也有稱之為“圖案”者。
歷史發展
中國傳統織繡紋樣,從出現起,就閃爍出絢麗耀眼的藝術光芒,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更顯示出迷人的風采,它和傳統的陶瓷紋樣、銅器紋樣、玉雕紋樣、建築紋樣等既一脈相承,又自出機杼,別開生面,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始社會的織造工藝,是從編制漁獵網罟、筐籮開始的。《易·繫辭》中就有伏羲氏“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的記載。從考古發掘情況來看,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國先民已熟練地掌握了編織技術,在這個時期的墓葬及遺址中,曾出土有大量陶器,上面即保留著不少清晰的織物印痕。大約在春秋戰國前夕,人們掌握了多宗提花技術,並藉此織造出幾何花紋織物。 漢代以後,提花技術不斷進步,提花裝置也不斷完善。唐代的提花技術更為精湛,絲織物花紋碩大豐滿,色彩富麗。常見的綾錦花樣有盤龍、對鳳、拱麟、獅子、天馬、孔雀、仙鶴、芝草、雙勝以及吉祥文字等,史籍中有不少記載,實物也有大量發現。宋元以後,有關織造工藝的文獻記載更為豐富。明清時期絲織物傳世頗多,完整的織機也有傳存,在南京、蘇州及杭州等地,至今還保留著提花的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