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培南

繆培南

繆培南(1895—1970),字經成,號育群,廣東梅州市五華縣周江鎮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系抗日名將,國民黨中央軍委委員和中央委員,曾率部參加過東征、北伐、抗戰等戰爭。經廣東黃埔陸軍國小第三期、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回粵從軍,歷任陸軍第一師排長、廣州大元帥府警衛團機槍連連長,第一師獨立團連長、營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第四軍十二師師長,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教導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等職;抗戰時期,先後擔任第四路軍參謀長兼廣州警備司令,第六十五軍軍長,粵閩邊區副總指揮,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第四、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參謀長兼東江指揮所主任。抗戰勝利後,他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一○四師團投降,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三補給區司令。不久,調任國府主席廣州行轅公署(後改為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赴香港定居。1970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繆培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五華縣周江鎮早成村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70年
  • 信仰:三民主義
  • 性別:男
人物簡歷,任職經歷,抗戰故事,人物評價,

人物簡歷

繆培南(1895—1970),字經成,號育群,廣東省五華縣周江鎮早成村人。清宣統三年(1911)畢業於縣城第一高等國小,翌年考取黃埔陸軍國小。1919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初任陸軍第一師排長。1921年任廣州大元帥府警衛團機槍連連長。陳炯明叛變,圍攻大元帥府時,培南率部奮勇抗擊,掩護孫中山先生脫險。後任李濟深第一師獨立團連、營長。1926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率該團在北伐時協助葉挺獨立團取得賀勝橋、汀泗橋等戰役的勝利,名聞中外。1927年秋任第四軍十二師師長。同年12月15日,因廣州起義張發奎黃琪翔陳公博等被免職,繆培南繼黃琪翔任第四軍軍長,領中將銜。1931年春,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軍委委員和中央委員。陳濟棠主粵時,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教導師師長、第五軍軍長。1931年5月,與陳濟棠李宗仁等43名兩廣將領,回響國民黨中央四監委劾蔣通電,電促蔣介石下野。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第六十五軍軍長,第四、七戰區長官司令部參謀長,兼東江指揮所主任。於第一次粵北大捷和潮汕抗日等戰役中,殲遏日軍,屢建功勳。抗日戰爭勝利後,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軍一○四師團投降。1946年,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三補給區司令。1947年,調任國府主席廣州行轅(後改為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後辭職賦閒。1949年8月,赴香港定居。1970年病逝,終年75歲。

任職經歷

民國8年(1919)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初任陸軍第一師排長。
民國10年任廣州大元帥府警衛團機槍連連長,後任李濟深第一師獨立團的連、營長。
民國15年(1926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翌年秋任第四軍十二師師長。同年12月15日,張發奎黃琪翔等被免職,繆培南繼黃琪翔任第四軍軍長,領中將銜。民國20年(1931年)春,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軍委委員和中央委員。陳濟棠主粵時,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教導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
繆培南繆培南
同年5月,與陳濟棠、李宗仁等43名兩廣將領,回響中國國民黨中央四監委劾蔣通電,電促蔣介石下野。
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65軍軍長,1940年7月5日任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第四、七戰區長官司令部參謀長,兼東江指揮所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軍一O四師團投降。
民國35年,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三補給區司令。
民國36年(1947年),調任國府主席廣州行轅(後改為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後辭職賦閒。
民國38年(1949年)4月,赴香港定居。1970年,在香港九龍病逝。

抗戰故事

繆培南曾參與指揮兩次粵北大會戰。1939年12月,日軍第十八師團等部隊六七萬人,在日本華南派遣軍司令安藤利吉中將指揮下進攻粵北。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第六十五軍(軍長繆培南)和第六十二軍(軍長黃濤)、第六十三軍(軍長張瑞貴)總共兵力12萬人,抗擊日軍,在清遠、英德、花縣、翁源等地發生激烈戰鬥,英勇殺敵,共殲敵1萬多人,取得了廣東抗戰史以來粵北第一次會戰的勝利。1945年9月8日繆培南乘電船由龍川直駛惠陽縣城,於10日晨抵包公碼頭,受到進駐惠州地區各縣的63軍軍長張瑞貴及各縣縣長和一些知名鄉紳們的歡迎。繆培南入住惠陽縣政府,接受日軍104師團投降地點設在很破舊的原一間大戲院內。11日一早廣場已圍滿了惠陽縣城的居民。9時正,繆培南由張瑞貴、惠龍師官區司令羅獻祥少將及各縣縣長陪同步行至廣場,舉行升旗禮後,即進入會場內。當時會場內由24名衝鋒鎗手各自進入警戒位置,受降官坐在舞台前正中央,兩旁是張瑞貴中將與羅獻祥少將,會場內坐滿了63軍團以上軍官,各縣縣長、鄉紳們以及進駐惠陽各軍政人員。會場肅靜後,繆培南命令投降日軍少將參謀長簽字投降。這些日軍軍官除為首的少將參謀長攜一軍刀進場外,其餘的數個大佐、中佐的軍刀均已繳交63軍,只有徒手進場,向受降官一字排開。參謀長向前一步,向受降官一鞠躬後,即將其軍刀雙手奉給繆培南,由繆的副官代接,並遞給日軍少將參謀長一紙命令,令其在此投降書上籤字。

人物評價

繆培南大半生戎馬生涯,在北伐、抗擊叛軍和抗日戰爭中屢建戰功。為人沉毅,勇於任事,處理軍務,夙夜不懈,深得其同僚崇敬。1932年,在廣州倡議捐建五華縣平民醫院;募集資金為三江中學興建圖書館和球場,捐建安流高木橋。公餘喜醫好讀,中醫一道,致力尤深。鄉居正廳掛一聯云:“觀古今數百年世家,無非積德;論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以示他平生的崇尚與愛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