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粵桂戰爭

第一次粵桂戰爭

第一次粵桂戰爭,又稱兩廣戰爭。是舊桂系軍閥陸榮廷,與效忠孫中山,由陳炯明所指揮的粵軍,在1920年至1921年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主要作戰地域為廣東,廣西兩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次粵桂戰爭
  • 又稱:兩廣戰爭
  • 1911年辛亥革命
  • 勢力發起:二次革命
背景,作戰經過,結果,影響,相關人物,

背景

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原清政府廣西提督陸榮廷,雖然宣布廣西獨立,投向革命,但實質上逐漸走向軍閥統治,控制了廣西。
1913年,國民黨反袁勢力發起“二次革命”,武裝反對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統治。陸榮廷觀望形勢變化,禁止了廣西境內所有的反袁活動,鎮壓了柳州劉古香的反袁活動。同時還將進入廣西活動的武昌起義人物蔣翊武殺死。
1915年底,袁世凱醞釀稱帝,內定封陸榮廷為一等候,陸榮廷及舊桂系內部對此不滿。1916年3月15日,陸榮廷代表廣西通電全國討袁,給袁世凱以重大打擊。5月,西南各省組織護國軍務院,出兵進攻北洋軍閥控制的湖南,舊桂系參加了護國戰爭。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死,黎元洪繼位。護國戰爭結束,護國軍務院解散。黎元洪以中央政府名義任命陸榮廷為廣東督軍,但原廣東督軍龍濟光不願辭職。陸榮廷派莫榮新馬濟譚浩明桂軍進攻廣東,擊敗龍濟光,廣東成為舊桂系的勢力範圍。
皖系軍閥段祺瑞實質上控制了北京政府,架空黎元洪。並多次聲稱要武力統一全國,引起西南各省之反感。陸榮廷授意兩廣督軍陳炳焜譚浩明通電全國,聲明兩廣自主,除重大事項外不需請示北京,造成兩廣割據。
1917年7月6日,孫中山廖仲愷朱執信南下廣州,決定依靠西南各省的勢力維護《臨時約法》,護法運動開始。8月25日,一批國會議員南下廣州召開“非常國會”,宣布成立護法軍政府,以孫中山為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並招募兵員,組建粵軍粵軍有兵力二萬多人,駐紮於粵東潮汕地區。同時廣東地區還有滇軍,浙軍和海軍等軍事政治勢力。
1918年4月間,滇桂軍閥聯合政學系政客排擠孫中山,改大元帥首領制為七總裁合議制,以西南各省軍閥首領為總裁,架空孫中山。孫中山不得已於5月4日辭職,護法運動實質失敗。
舊桂系意欲進一步控制廣東。1918年5月,桂軍誘騙駐粵滇軍首領張開儒接洽公務,趁機將其逮捕,此舉剪除了滇軍在廣東之勢力。
1920年,舊桂系與北洋直系軍閥聯絡,相約直繫於北京驅逐皖系段祺瑞,而舊桂繫於廣東驅逐孫中山。7月11日,直系軍閥皖系軍閥於北方爆發戰爭,史稱“直皖戰爭”。8月11日,舊桂系出動部隊進攻潮汕粵軍,第一次粵桂戰爭爆發。

作戰經過

當1920年8月11日舊桂系以護法軍政府名義發布攻擊粵軍之命令時,粵軍大部正駐紮於福建和廣東邊界。桂軍沈鴻英為攻粵總司令,中路為桂軍劉志陸部,右路為浙軍呂公望部,左路為滇軍方聲濤部。粵軍漳州出發,兵分三路反擊。粵軍三路為許崇智,陳炯明洪兆麟。此時,粵軍雖名義上為孫中山領導,但孫中山並不在軍中,而是避居上海。
1920年8月16日,雙方接戰。粵軍接連攻取蕉嶺,大埔等地,桂軍前鋒被擊敗。浙軍觀望形勢而按兵不動,滇軍主動後撤避戰,形勢對粵軍有利。粵軍隨後攻占潮汕地區
激戰至8月下旬,粵軍攻占東江地區所屬河源海陸豐各縣,桂軍敗退。戰鬥到10月,護法軍政府內部魏邦平,李福林部準備與粵軍和談,形勢對舊桂系越發不利。
1920年10月22日,粵軍攻占東江地區重鎮惠州。次日,護法軍政府主席總裁岑春煊通電辭職,陸榮廷以四總裁名義宣布護法軍政府解散。並宣布取消護法,與北京政府南北議和。
11月,舊桂系部隊退出廣東,返回廣西,第一次粵桂戰爭結束。孫中山自上海返回廣州,宣布重組護法軍政府,繼續護法運動。1921年4月,南下廣州的國會議員召開國會,宣布取消護法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宣布北京政府為非法,並通電勸告北京政府之“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辭職。南北政府對峙之形勢繼續。

結果

第一次粵桂戰爭以舊桂系的失敗而告終,舊桂系的勢力受到嚴重打擊。 舊桂系部隊退回廣西後,因廣西落後貧瘠,各部隊軍餉難以滿足,以及各實力派首領的權力地位難以平衡。陸榮廷對舊桂系的控制及影響能力開始減弱。 舊桂繫於1921年6月出兵進攻廣東,意圖重新控制廣東。

影響

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此戰仍然以舊桂系失敗而結束。並且由於粵軍攻入廣西,造成廣西政局混亂,各地割據勢力蜂起。隨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從這些割據勢力中崛起,於1925年控制了廣西,舊桂繫於此時徹底退出民國政壇。 另一方面,擊敗舊桂系使得陳炯明的勢力迅速擴大。因與孫中山政見不合,陳炯明於1922年5月發動政變,在南方政府內部驅逐了孫中山。

相關人物

〖舊桂系〗
〖粵軍〗
〖護法軍政府內部其他勢力〗
〖同時期的北京政府〗
〖特殊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