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曲線

繁殖曲線

繁殖曲線根據對象有兩種常見的概念:一是描述漁業資源親體與補充量之間關係的曲線,稱為繁殖曲線,該繁殖曲線可用數學模型來表示,該模型稱為群體與補充量關係模型或繁殖模型;二是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細菌數目為縱坐標作圖,可以得到一條具有規律的曲線圖形,在此稱為繁殖曲線(生長曲線)。

每種細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繁殖曲線,但它們的生長過程都有共同規律。根據細菌生長繁殖速率的不同,可將曲線大致分為遲緩期對數期穩定期衰亡期4個階段。

基本介紹

概念,特點,研究與運用,

概念

繁殖曲線有兩種常見的概念,如下:
①在漁業資源親體與補充量之間,以親體量P為橫坐標,以補充量R為縱坐標描繪出來的曲線稱為補充量曲線或繁殖曲線。
②在細菌培養研究中,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細胞增長數目的對數值或增長速度為縱坐標所畫成的曲線稱為繁殖曲線或生長曲線

特點

①在右圖中的繁殖曲線的對角線是作為比較用的標準線,凡是通過對角線上的各個點,都表示補充量與親體量相等,即R=P。因為補充量與親體量相等,種群就處於平衡,因此這條線可以稱為對換水平線。凡是落在標準線左側部分的點,補充量大於親體量,種群就能上升。相反,凡是落在標準線右側部分的點,補充量小於親體量,種群就會下降。
如果在資源種群統計的數據中,能夠分出補充量和親體量,那就可以按這些數字作出表示補充量與親體量關係的繁殖曲線。各種動物的繁殖曲線很不相同,它對於種群數量的預測和漁業資漁業上源的管理十分有用。但是人們需要首先要認識繁殖曲線的一般特徵和根據繁殖曲線確定最大持續產量的方法。
表示補充量與親體量的繁殖曲線表示補充量與親體量的繁殖曲線
魚類學中一般認為有兩種繁殖曲線,一種是按里卡模型建立的。另一種是按貝弗頓模型建立的。雖然兩種繁殖曲線的形狀不同,所表明的補充量和親體量關係也有很大不同,但它們套用於確定最大持續產量的原理則是一樣的。貝弗頓的繁殖曲線是一條雙曲線,它的形狀說明:最大的補充量出現於親體量最大的時候,隨著親體量的逐漸減少,補充量就逐漸減少,而且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里卡的繁殖曲線與此不同,曲線的中段是凸型的,所以最大補充量出現於中等的親體量水平。當親體量減少時,補充量就迅速減少;當親休量增加時,補充量也減少;伹遞減較慢。
②由於在測定方法上多以細菌數置增殖(繁殖)作為生長指標,繁殖曲線又稱為生長曲線。根據細菌生長繁殖
的速度不同,繁殖曲線可分為延遲期、對數期(對數生長期)、穩定期和衰亡期四個時期。延遲期時細胞分裂遲緩但代謝活躍;對數期時,細胞代謝活性最強,細胞生長繁殖最迅速;穩定期時,新增的細胞數與死亡細胞數處於動態平衡,生長速度逐漸趨向零。若發酵為獲得菌體,應在此階段收穫;衰亡期時,死亡數超過新生數,出現“負生長”。

研究與運用

①目的:構建肺炎克雷伯菌LuxR家族KbvR基因缺失突變株與回補株,分析KbvR在肺炎克雷伯菌生長、生物膜形成及莢膜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通過自殺載體p KO3-Km質粒構建KbvR基因敲除株,然後擴增出包含KbvR基因編碼區、啟動子結合區及轉錄終止區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 GEM-T-easy質粒上構建KbvR基因回補株。繪製不同菌株生長曲線,了解KbvR對細菌生長的影響。通過結晶紫定量實驗檢測KbvR基因對細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拉絲實驗、離心試驗及RT-PCR檢測KbvR基因對細菌莢膜形成的影響。
結果:成功獲得KbvR基因缺失突變株及回補株,RT-PCR結果顯示KbvR基因在缺失突變株中不表達,在回補株中重新表達。KbvR基因不影響細菌的生長速度,基因敲除株後細菌生物膜形成及莢膜生成能力下降。體外試管靜止培養48 h,與野生株相比基因缺失突變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顯下降,而KbvR基因回補株在液體培養基表面能形成明顯生物膜。結晶紫染色定量實驗發現,基因缺失突變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顯著低於野生株(P<0.01)。超粘性實驗和RT-PCR結果均顯示,KbvR基因缺失突變株莢膜形成能力明顯下降,說明KbvR基因影響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和莢膜的形成。結論 KbvR基因作為密度感應系統LuxR孤兒調控轉錄因子,正調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莢膜是細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素,KbvR基因可通過影響莢膜形成而調控生物膜的形成。
②相關學者用世代漁獲量和春汛產量作為補充量和親體數量的相對數倍,研究對蝦(Penaeusorientalis)親體數量——補充量之間的關係。用Boverton或Ricker繁殖模式描述兩者之間的關係。經數學分析,表明本命題似乎用Beverton模式更為適合。 根據計算最大補充量所需的親體數(Amax)、最大補充量(Rmax)和最大持續產量(Mzy),以及漁業上記錄到的最大補充量和相應的親體數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