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具體描述
遲緩期
遲緩期(lag phase):又叫調整期。細菌接種至
培養基後,對新環境有一個短暫適應過程(不適應者可因轉種而死亡)。此期曲線平坦穩定,因為細菌繁殖極少。
遲緩期長短因素種、接種菌量、菌齡以及營養物質等不同而異,一般為1~4小時。此期中細菌體積增大,代謝活躍,為細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儲備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間代謝產物。生物製藥中常通過加入酶激活劑如鎂離子等縮短遲緩期。
對數期
對數期(logarithmic phase):又稱指數期。此期生長曲線上活菌數直線上升。細菌以穩定的幾何級數極快增長,可持續幾小時至幾天不等(視培養條件及細菌代時而異)。此期細菌形態、
染色、
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對外界環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細菌性狀以此期細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對該時期的細菌效果最佳。
穩定期
穩定期(stationary phase)
:該期的生長菌群總數處於平坦階段,但細菌群體活力變化較大。由於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消耗、毒性產物(
有機酸、
H2O2等)積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細菌繁殖速度漸趨下降,相對細菌死亡數開始逐漸增加,此期細菌增殖數與死亡數漸趨平衡。細菌形態、
染色、
生物活性可出現改變,並產生相應的代謝產物如
外毒素、
內毒素、抗生素、以及
芽胞等。
衰亡期
衰亡期(decline phase):隨著
穩定期發展,細菌繁殖越來越慢,死亡菌數明顯增多。活菌數與培養時間呈反比關係,此期細菌變長腫脹或畸形衰變,甚至菌體自溶,難以辨認其形。生理代謝活動趨於停滯。故陳舊培養物上難以鑑別細菌。
體內及自然界細菌的生長繁殖受機體免疫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多方面影響,不會出現象培養基中那樣典型的生長曲線。掌握細菌生長規律,可有目的地研究控制病原菌的生長,發現和培養對人類有用的細菌。
測定
測定原理
將細菌接種到一隻具有側壁試管的三角燒瓶內的培養液中,在適宜的培養溫度和良好的通氣狀態下,定時取出此三角燒瓶,用"721" 分光光度計測定菌濃度(光密度值, OD 值) ,並將所得結果與相對應的培養時間繪製出坐標圖,就可獲得該菌的生長曲線。此測定法的優點是不改變菌液體積並用同一培養容器的正常生長條件下,連續讀取OD 值,故不但可測出細菌生長曲線, 還可比較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的生長規律。
測定步驟
(1)菌液培養: 在菌株的斜面培養物上挑取一環菌苔,接種千肉湯培養基中, 3TC靜止培養12h 左右,
此菌液即為種子培養液。
(2)分裝培養液及校正零點:用無菌移液管吸取25mL 培養基加至有側臂試管的三角燒瓶中。將未接
種的培養液傾入其側臂試管中,並在光電比色計上調節零點。即使光電比色計上的OD 值在零點上。
(3)接種及零時測定:用移液吸管吸取2. SmL 種子培養液接種瓶中,並充分搖勻。將剛接種的培養液
傾入側臂試管中,測定光電比色計OD 值。此時的讀數為接種後菌種生長曲線中的零時讀數值( 即接種拭)。
(4)培養及生長量測定將零時測定後的三角燒瓶立即放人恆溫水浴搖床上震盪培養,培養溫度為3TC, 搖床的頻率為100 次/min 左右(溫度和頻率可隨時調節) 。在培養中,應每隔30min 從搖床上取下三角燒瓶, 將菌液傾入側臂試管中, 並在光電比色計上讀取OD 值。記錄每次所測得的數據。在每次測定時,均要用空白對照管的培養液來校正光電比色計的零點。
(5)繪製生長曲線: 以測定的時間為橫坐標,菌數的對數(OD 值)為縱坐標, 在半對數坐標紙上描
點繪圖,所得的曲線即為被測蔭在實驗條件下的生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