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總鰭魚目
- 外文名:Crosopterygii
- 出現於:中泥盆世
- 繁盛於:泥盆紀中
總鰭魚目(Crosopterygii)
此目與肺魚目同時出現於中泥盆世,繁盛於泥盆紀中、晚期。少數屬種經過中生代殘存至今。其特徵是肉質偶鰭粗強,鰭內的基鰭骨有與後期陸生脊椎動物同源的肱骨、撓骨和尺骨;早期總鰭魚的牙齒橫切層釉質層強烈褶曲,形成迷宮似的圖案,稱迷齒型牙齒。這些特徵在早期兩棲類中都存在,說明總鰭魚類是兩棲類的祖先。
最早的總鰭魚類是中泥盆世的Osteolepis Valenciennes et Pentland,其特徵是體呈紡錘形;表面歪形尾,有尾上葉;齒鱗菱形;頭骨排列方式與早期兩棲類相似。
空棘魚類起源於泥盆紀,中生代時特化。過去認為這類魚在白堊紀以後即絕滅了。1938年在東非海岸捕到活的空棘魚——Latimeria(拉蒂邁魚),長1.5m,方知此類並未絕滅,拉蒂邁魚是很好的活化石。現在已找到它們的群居地——葛摩群島的深水區,生活環境可能比以前有了變化。我國廣西鳳山早三疊世的海相層中發現空棘魚類的尾部化石,名為Sinocoelacanthus(中華空棘魚)。
Eusthenopteron Whiteanes(真掌鰭魚)的形態特徵和它的時代可以看做是兩棲類的直接魚類祖先。它的頭骨模式和偶鰭結構相似早期兩棲類,脊椎具有進步性特點,有間椎體和側椎體的雛形,尾是對稱尾,脊椎一直向後伸貫到尾尖。這些特徵都表明從Eusthenopteron到陸生脊椎動物確實只差短短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