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中由壓溶作用產生的一種特殊的面狀構造。在壓力作用下岩石的可溶物質隨流體遷移,不溶解殘餘物質沿著壓溶面沉澱。由於壓溶面呈明顯的凹凸不平狀態,因而從側面觀察形似頭顱的縫合線,又稱縫合線(stylolite)。縫合面上的錐狀或柱狀細齒一般高3~10毫米,細齒方向與最大主應力方向平行,據此可以判斷主壓應力的方向。容易產生縫合線構造的岩石以碳酸鹽岩類為主。無疑,沿著縫合線節理岩石發生了體積損失,有時可根據壓溶後化石的殘餘部分來估算損失的體積(厚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縫合線狀節理
- 外文名:styloliticjoint
- 學科:構造地質學
縫合線節理的產出,縫合線節理的方向,
縫合線節理的產出
所謂縫合線節理就是某些岩石中呈不規則、鋸齒狀的不連續面,其輪廓形似縫午線,常常由於硬綠泥石類礦物和部分不透明礦物集中在它的上面而顯得清晰可見。這種構造特別見於石灰岩中,這是因為在一個新的應力增量出現之後,石灰岩易於發生溶解,造成殘餘礦物的相對富集。鋸齒可能是溶解速度差異的產物,而溶解速度又依賴於難溶雜質的不均勻分布。
縫合線節理的方向
縫合線狀節理的成因,較為特殊,它大多垂直於應力σ1方向,即縫合線中的鋸齒指向。所以,縫合線狀節理也就常常垂直於張破裂出現,但並不都是如此,尤其是當縫合線沿著斷層發育時,其鋸齒方向指示的是位移的方向,亦即斷層而上擦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