縠

古稱質地輕薄纖細透亮、表面起皺的平紋絲織物為縠,也稱縐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縠
  • 拼音::hú
  • 筆畫數::16
  • 部首::殳
詳細釋義,典故,古籍解釋,

詳細釋義

〈名〉
有皺紋的紗:綺羅綾~。
《周禮》疏:“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鄭碼:BWZQ,U:7E20,GBK:BF65
皺紗 [crepe]。用細紗織成的皺狀絲織物。如:縠衫(薄紗的單衣);縠紋(即縐紗的皺狀紋。往往用來比喻水波紋);綺羅綾縠。

典故

漢以後又稱“紗縠”。一種有縐文的紗,以輕薄著稱,向為貴重衣料。近年湖南長沙一帶出土的西漢初年的細繡紋紗羅,薄如煙霧,且有仿泥金銀印花彩繪薄質織物。每件紗衣重不到一市兩,近乎漢人說的霧縠,南朝人說的天衣。
《楚辭.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後漢書.章帝紀》:“癸巳,詔齊相省冰紈、方空縠、吹綸絮。”李賢註:“
《釋名》曰:‘縠,紗也。’方空者,紗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紗也。”
《世說新語.輕詆》:“何處聞有蔡充兒”劉孝標註引《晉諸公贊》曰:“高平劉整有雋才,而車服奢麗,謂人曰:‘紗縠,人常服耳。’”
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袖軟異文綾,裾輕單絲縠。”
《宋史.食貨志上三》:“其纖麗之物,則在京有綾錦院,西京、真定、青、益、梓州場院主織錦綺、鹿胎、透背,江寧府、潤州有織羅務,梓州有綾綺場,亳州市縐紗,大名府織縐縠......以供服用及歲時賜與。”
宋朝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闌風靜縠紋平。”
宋朝宋祁《木蘭花·東城漸覺風光好》:“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谷切,音斛。《說文》細縳也。《玉篇》紗縠也。《廣韻》羅縠。《增韻》縐紗曰縠,紡絲而織之。《釋名》縠,粟也,其文足足而踧踧,視之如粟也。《戰國策》不若王愛尺縠也。《注》縠,細繗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垂霧縠。《注》言細如霧。《後漢·章帝紀》詔齊省冰紈方空縠。《注》縠,紗也。《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歩。《注》縠,今之輕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