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兵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訓練士兵,比喻競賽或表演前的訓練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練兵
- 外文名:train troop
- 拼音:liàn bīng
- 釋義:訓練軍隊
練兵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訓練士兵,比喻競賽或表演前的訓練活動。
練兵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訓練士兵,比喻競賽或表演前的訓練活動。...... 練兵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訓練士兵,比喻競賽或表演前的訓練活動。中文名 練兵 外文名 ...
小站練兵成功秘密 編輯 中國近代軍事上有兩大突破,一是曾國藩針對綠營兵的弊端,在軍隊編制、將弁選拔、兵勇招募等方面,仿效戚繼光束伍成法而加以發展,作了兵為將...
練兵處是清末新軍編練的領導機關,在清末新軍編練、促使中國陸軍近代化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03年為統一軍制,編練全國軍隊而置。會辦、襄辦提調各一人。分...
大練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適應軍隊發展,準備戰略反攻而進行的練兵活動。1944 年 7 月 1 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訓部隊的指示》,要求...
《練兵紀實》 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 中華書局點校本據《明史·藝文志》、《千頃堂書目》、《四庫全書總目》校為《練兵...
崗位練兵是指在工作、生產崗位上提高職工操作基本功的教育活動。以企業生產班組為單位,根據職工實際水平及生產設備工藝要求安排訓練內容,並以提高技能為主。由經驗豐富...
練兵議,明朝軍事家戚繼光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所寫的練兵建議。在此建議中,他論述了練兵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並明確提出用自行招募的辦法解決兵士來源。此建議...
《練兵實紀》 是明代軍事著作。由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條,具體...
練兵秣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練兵秣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名稱】練兵秣馬...
練兵練心,訓練軍隊的方法,最緊要的是先磨練戰士的思想、意志。練兵:訓練軍隊。心:心思。明代王鳴鶴《登壇必究》:“練兵之法,莫先練心。人心齊一,則百萬之眾,即...
材士練兵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ái shì liàn bīng,意思是猶言勇士精兵。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問》。...
小站練兵場編輯 鎖定 打造全新的近代歷史名鎮,津南區政府本著“津徽文化名鎮、綠色產業高地、秀水宜居新城”規劃原則,將小站試點項目區規劃為特色不同的商住地產、...
王練兵,男,漢族,1969年2月生,山西省長治縣人,無黨派,1989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 1989年9月至1995年11月,平順縣職業中學教師; 1995年11月至1999年...
曹操練兵台位於襄城縣范湖鄉台王村西與榆林鄉西南交界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台地原有內外二城,內城在原台地邊沿,占地29.4畝,外城在高台周圍約100米處,...
練兵台,又名點將台和亮兵台,坐落於塞罕壩森林公園陰河林場景區,海拔1874米,為一突兀而起的孤立巨岩,高32米,占地面積9500平方米。頂部是狹長凹凸的石台,周圍地勢...
《練兵戰歌》單曲收錄於《中國軍人》專輯中。全專輯共八首單曲。主要目的宣揚國家軍威,振奮士氣。將鐵血軍魂鑄就在此專輯中的每一首歌曲中。爭做‘四有軍人’,做到...
科技練兵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為訓練內容、方法、手段注入科技...
民眾性練兵,軍事訓練中發動民眾開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練兵活動。其特點:有組織、有領導的訓練與民眾自發練兵相結合;正課與課餘訓練相結合; 因人而異,各練...
練兵台位於襄城縣范湖鄉台王村西與榆林鄉西南交界處,是當時曹操訓練兵馬的地方。...... 練兵台位於襄城縣范湖鄉台王村西與榆林鄉西南交界處,是當時曹操訓練兵馬...
涇縣丁家灣鬼練兵,是一個奇特之地,同鬼磨劍一樣為當地一著名旅遊景觀,其位於丁家灣山路的二側,路上側為一個長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組合圖形——稱為點將台;路...
陣地練兵,部隊在陣地上結合任務、地形進行的訓練。目的是熟悉敵情、地形、任務和打法,縮短訓練與實戰的距離。通常分為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和適應性訓練。技術訓練,主要...
薊鎮練兵是明隆慶六年(1572)鎮守薊州鎮總兵官戚繼光,在薊州中心湯泉(今河北遵化縣北)進行的稱為“對壘之練”的軍事大演習。目的是使各路將士掌握車、步、騎、...
訓練的主要方法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依靠實戰鍛鍊部隊,同時利用作戰間隙,根據實戰需要,開展一些民眾性練兵活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在井岡山開辦了第一個教導隊,...
大比武,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展的一次民眾性練兵活動。1963 年底,葉劍英元帥觀看南京部隊“郭興福教學方法”表演後,向中央軍委建議在全軍推廣。經毛澤東批准,1964 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