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緱山書院
- 地理位置:安陽老城西南部乾明寺
緱(gōu)山書院
元朝至正元年辛巳五月(1341年農曆五月),為紀念和緬懷杜瑛在安陽興辦學堂,教化民眾之功德,同時也為回響當時元朝政府之號召。河南部使者請建書院於彰德老城南門大街。彰德路守臣提議封杜瑛之孫杜愚為彰德路總管,杜愚和妻子都得到皇上封賞。又把城中廢棄的王氏萬卷堂,重金修整了一番,萬卷堂高大且寬敞明亮,是個作書院的好地方,政府籌措資金把萬卷堂大成殿裝飾一新,殿內供奉孔聖人之像,殿後是緱山先生杜文獻公杜瑛的祠堂。東西齋房還是老樣子,這時距緱山先生離世已68年了。1347年,彰德路郡守朱彥亨和杜瑛曾孫中書左司郎中杜秉彝把講堂和書院大門又修整了一番,至此書院內外面貌一新,大有一派儒學黌院之風采。朱彥亨又向安陽文化名人中書左丞許有壬建議,讓杜瑛次子杜處立撰文並書寫書院碑文,以傳後世。杜處立子承父業,長期浸潤於教育事業,輾轉各地,曾在著名的睢陽書院任教。並誠邀許有壬為書院寫了一篇記,詳細記錄此事。文中記述了,辦學盛況,“相(指安陽)之學校開設日新月嗣……居之有地,誨之有師,而吾鄉先生貽範有書,讀其書而求其心,瞻其容而踐其行,成德達材由是輩出。”由於杜瑛生前向元朝政府提議修學養士,以興治化。所以安陽地區在當時長達近百年的時間裡,其教育成果一直領先於全國其他地方,為彰德培養了大量實用人才,有很多士子是直接或間接受杜瑛教化和影響,走上了各級領導工作崗位。“中書從其言,民獲蔭受其賜,士子受業者恆以百數,至 今,相、衛俗尚文雅,公之化也。”
杜瑛生前在安陽辦的書院為私學,死後在他的後人倡議下,官府撥款建立了以他名號為名的官辦學校。購王氏萬卷堂,修大成殿,殿後建先賢祠,東西齋房則仍其舊。書院在彰德古城,名震一時,為當時的安陽地區培育了大量人才。元滅後廢。從此安陽長時期無官辦書院,直至清乾隆五年(1740)始創晝錦書院。 緱山書院。地址約在今安陽老城西南部乾明寺(俗稱“小白塔”)附近。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