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利用論,闡明情緒強度或喚醒水平影響操作和行為機制的理論。是以心理學以動物和人為被試,探討外界刺激造成的有機體驅力水平變化對感知覺、操作成績和其他行為的影響,發現驅力水平升高時,周圍視敏度下降,而中央視敏度保持不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線索利用論
- 外文名:cue utilization theory
含義,理論發展,
含義
線索利用論(cue utilization theory),闡明情緒強度或喚醒水平影響操作和行為機制的理論。
理論發展
英國心理學家伊斯特布魯克綜述這一領域的研究時提出“線索利用範圍”的理論解釋,認為持續的情緒喚醒使有機體利用外界線索的範圍縮小,這一變化因涉及的活動任務的性質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影響結果:或排斥與活動任務無關的線索的干擾,促進操作成績的提高;或無法滿足需要較大範圍線索的任務的要求,不利於提高操作成績。
運動心理學家蘭德斯1980年以此為依據,支持和闡釋喚醒水平與操作水平見呈倒U型曲線關係,並進一步延伸為:隨著喚醒水平的升高,操作者的注意範圍縮小,與操作活動無關的信息線索被排斥在注意範圍之外,操作成績隨之提高;隨著喚醒水平的進一步升高,操作者的注意範圍更加縮小,與活動任務有關的信息線索也被排斥出注意範圍,操作成績開始下降。只有中等的或最佳的喚醒水平才能提高注意的選擇性,使注意範圍變得比較狹窄,只注意與任務有關的線索,排除無關線索,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