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麥37

綿麥37是國家小麥改良中心綿陽分中心、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育成的小麥新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麥37
  • 品種審定編號:川審麥2004002
  • 特徵特性:春性、早熟品種
  • 全生育期:187天左右
簡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適宜區域,

簡介

該品種以引進材料96EW37為母本,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優良中間材料綿陽90-100為父本配製雜交組合,採用系譜選育而成。2004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川審麥2004002。同年被四川省農業廳確定為重點推廣品種,同時被列入四川省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推介品種,並被四川省農業廳推薦為國家農業部2006年農業主導品種,推廣面積已達50萬畝以上。

特徵特性

春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期187天左右。幼苗半直立,葉色綠色,葉耳綠色,旗葉長寬中等,株型較緊湊,分櫱力較強,上林成穗率較高。株高80厘米左右,穗層整齊,莖稈韌健,抗倒伏力強。莖稈無蠟粉。穗長方形,穎殼白色,長芒,護穎無茸毛,穎脊明顯。籽粒紅色,橢圓形,半角質-粉質,千粒重45-50克。四川省區試統一取樣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2003年平均每升容重757克,粗蛋白質含量14.52%,濕麵筋29.57%,沉降值36.23毫升,麵團穩定時間4.7分鐘;2004年平均每升容重775克,粗蛋白質含量14.76%,濕麵筋29.66%,沉降值36.72毫升,麵團穩定時間4.6分鐘。品質指標達到優質中筋小麥類型標準。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從2002年寶2004年連續三年進行接種抗病性鑑定結果,對四川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條鏽病高抗,高抗至中感白粉病。

產量表現

2001-2002年度本所品比試驗折合畝產390公斤,比對照川麥28(重感條鏽病)增產極顯著;同年參加全省多點品種比較試驗,平均折合畝產392.8公斤,比對照品種川麥28增產16.23%,增產極顯著;2002 -2003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58.6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01%,差異極顯著;2003-2004年度繼續參加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22.87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88%,差異仍達極顯著水平。2003-2004年度同時進行生產試驗,全省五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364.7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99%。

栽培技術

①播期、密度 適期播種,10月28日至11月8日播種;播種量淨作按每畝基本苗12—15萬播種,套作按10-12萬基本苗播種。②施肥要點 畝施純氮12公斤左右,磷肥7公斤,鉀肥8公斤,重施底肥(70-80%),早施追肥(20-30%)。③ 田間管理 注意防除田間雜草,防治赤霉病和蚜蟲。④及時收穫 成熟後及時收穫,以防遇綿雨穗發芽,影響產量和品質。

適宜區域

綿麥37適應性廣泛,在四川省平壩、丘陵及低山區均可栽培,亦適宜在綿陽11號、綿陽
20號等綿陽系列小麥品種適宜種的地區推廣。綿麥37尤其適宜在條鏽病常發區和廣大丘陵地區作間套種
栽培,能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