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綺寮怨(1)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
(2)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楊里,乍
(3)見津亭
(4)。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
苔暈(5)青。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
(6)。
去去倦尋路程。江陵舊事
(7),何曾再問楊瓊
(8)?舊曲淒清,斂
愁黛(8),與誰聽?尊前
(10)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
(11)情。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先
淚零(1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綺寮怨:詞牌名,始見於《清真集》,雙調一百四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九句七平韻。相傳為
周邦彥所創。綺寮,雕飾精美的窗戶。
(3)乍:猛然,突然。
(4)津亭:渡口驛亭。
(6)愁思盈:愁緒滿懷。
(9)愁黛:愁眉。
(10)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白話譯文
醉酒未醒,我就上馬前行,任晨風拂面,仍未醒醉意。恍惚見得水流曲灣,倒映著翠瓦朱檐,猛抬頭見渡口的驛亭,出現在眼前垂柳絲里。想起當初曾在斷垣殘壁上題詞,如今更是衰景,題詞被蛛絲網罩,墨跡消淡,鮮苔綠青。念及過去未來,嗟嘆歲月如江水奔流,我在此徘徊留連久久,心中傷懷愁思溢滿盈。
羈旅的路,走了一程又一程,我睏倦懶問,前方還有多遠到村。過去
江陵焚書那些可悲的帝王舊事,無須再向
煙花女子問尋。唱悲慘身世的舊曲,是多么淒涼冷清,聽來叫人傷感緊皺眉宇,誰忍聽?假如酒筵上的故人知己還在,一定會殷殷相囑,寄我以最不捨的陽關之情。然而何必再唱《渭城》,若是這般傷離吟唱,哎!一曲未儘先淚落零零。
創作背景
詞人曾在
熙寧四年年與一位歌女在荊州同游,熙寧五年春天離開荊州。三十五年後詞人重回故地,在離開時突然看見過去自己與情人分別時的津口亭館,激起對情人的深切的思念之情,受感而寫下了此詞。
文學賞析
此詞為途經津亭,抒寫
羈旅懷人之情的作品。上片先寫作者詞人的潦倒和狼狽,醉酒徘徊津亭,接下不說原委,而寫途中所見,津亭秀麗依舊,但歲月如流,物是人非,流露出不得志的苦悶情懷,使人感嘆不盡。“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起句很是突兀。
前句隱括李白《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詩:“阿誰扶上馬,不省下樓時。以詞人醉歸發端,不論人扶,還是風吹,皆酣然不醒,暗示乘馬前情懷愁苦,借酒澆愁,以至殘醉如此。”曉風即晨風。從“殘醉”和“曉風”兩句可以看出詞人通宵飲酒,直到天亮。柳永有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曉風尤能吹去醉意。周詞中詞人不僅不知道誰人扶上馬,而且吹不醒,可見詞人醉酒的濃度和深度,不可破除。作者由酒醉不醒寫起,卻掩蓋了酒醉的起因,這是詞人寫詞的頓挫處,也為後面感情的抒發埋下了伏筆。“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楊里、乍見
津亭。”水曲,水流曲折處。
翠瓦,綠色的琉璃瓦。津亭,渡口
亭館。“映”字描畫出水曲所映之垂楊與翠瓦朱檐的倒影,進而又見與水曲相映的翠瓦朱檐之實景。“乍見津亭”驚醒了詞人的醉意,也喚起了詞人的記憶,其“乍”字透出很多驚訝來。猛然間看見了柳蔭中的渡口亭館,它坐落在水流曲折處,綠瓦紅檐,特別醒目。
“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敗壁,破敗剝落的牆壁。暈苔青,只綠色的苔蘚。意為多年以前,我曾在津亭的牆壁上題詞,現在牆壁已經破敗剝落,蛛絲籠罩,墨跡淡化,苔暈青青。將眼前現景與當年詞人在津亭送別歌妓,面對水曲垂楊之景勾連、疊映在一起,這引起詞人很大的傷感。“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去來”,指不停的奔波。歲月如流,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題詩八首》序文:“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是說時間好像流水一樣飛逝而過。這二句感慨時光流逝的無情,消磨掉舊日的痕跡,令詞人“嘆息愁思盈”,揭明本詞的主旨。“徘徊久、嘆息愁思盈”,暗用
江淹《
別賦》中的句子:“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以上句意為年去歲來,時間好像流水一樣過去,我在此地徘徊留戀,嘆息聲聲,有滿懷的愁思。這是上半闕,寫思情。先寫自己通宵飲酒大醉,由乍見津亭念及敗壁題詞,勾起自己對往事的回憶,漸漸明白醉酒之因。但是還不是很明顯,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由津亭,敗筆題詞帶過,也沒有明確懷念對象。留下感情線索,在下半闕展開。
下片抒寫羈旅愁情和對故人的懷念。“去去倦尋路程”才對首二句作了正面回答,“去去”在
柳永的《
雨霖鈴》中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二者意義相同,即去了又去、走了又走,不停的奔波行役之意。寫在仕途進退中去去來來,詞人已厭倦羈旅奔波,而使自己難以忘懷的是在江陵與知心歌妓交往聽曲的舊事,但自津亭一別,便再沒有重訪“
楊瓊”。“倦尋”與“何曾”流露出對官場、情場的厭倦。“
江陵舊事,何事再問楊瓊。”江陵,東晉時期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此代指
荊州。這句隱括了
元稹《
和樂天示楊瓊》和白居易的《
問楊瓊》。這裡用楊瓊代指自己的情人。江陵舊事,指他們過去的情事。“何曾再問楊瓊”,何曾即不曾,暗示不見情人的蹤影。自己不停的奔波行役,情人不見,只留下無窮的遺恨,自己再也沒有機會與情人一起回憶過去的情事了。
“舊曲淒清,斂愁黛,與誰聽?”回憶與現實交融在一起。舊曲,是詞人與情人當時聽到的歌曲,即是下的“渭城曲”。淒清,悲怨。斂愁黛,因愁怨而皺起黛眉。其意為“昔日離別時,你我共聽淒清的離別之曲,你聽曲子時因愁怨而斂眉的樣子還在眼前,但是現在我與誰共聽?”舊曲,是詩人徘徊所聞,也因之想起以前已情人分別時的場景。既展示現在又回憶過去,既再現了當日情人的感情,也展示了自己的苦苦相思。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構想之辭。由自己構想對方的感情。
柳永的《
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也是運用的這種寫法。尊前故人,指上一次分別時黛眉斂起的情人。關情,動情。詞人由自身構想對方的感情,自有詞人的一份痴情在,也可畫出情人對詞人的深情,心心相印。但是這不過是詞人的想像罷了,現在詞人孤獨一人在河邊徘徊,舊曲縈繞,、揮不去情人當時的樣子。“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先
淚零。”何須,無須。渭城,即《
送元二使安西》,又稱《
渭城曲》或《
陽關三疊》。這最後一句,很是巧妙,使人分不出是今日離別還是昔日離別,水乳交融。當日離別之時,與佳人共聽淒曲,不待曲終,即已淚零;今日離別,又聞舊曲,不堪其情,潸然淚下。渭城之曲,即是過去同聽,又是現在獨聞;淚零既是當日離別之淚,又是今日相思之淚。今昔不分,亦今亦昔,感人至深。歌聲未儘先已
淚零,在曾經離別之地,對一個“倦尋路程”的人來說有多少身世之感,直是催人淚下。
通篇迤邐寫來,情如流水汩汩,純真自然,入人心田。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自號
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史》、《
東都事略》與《鹹淳臨安志》均有傳。周邦彥“負一代詞名”,其詞“渾厚和雅”,“縝密
典麗”(
劉肅《陳元龍集注〈片玉集〉序》,對後世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