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文獻記載,
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有虞國君主虞思將女兒二姚嫁給姒少康,並將有虞國東南部的綸城和周圍的土地分給他,使姒少康有田一成(方圓10里)、有眾一旅(500人),少康從此便有了根據地和戎行。姒少康在綸城廣施恩德,積極招納夏的餘眾,準備復國。
後來,虞思聯繫各方國幫助姒少康攻滅寒浞,並在綸城重新建立了夏政權,恢復夏王朝的統治,少康繼位後,關心生產,治理水患,使社會生產有了較快發展,得到貴族和平民的支持,夏朝統治得到鞏固,史稱“少康中興”。綸城也就成為了夏朝的都城。
文獻記載
《左傳·哀公元年》記載:“少康“逃奔有虞,而邑諸綸”。杜預註:“綸,虞邑,綸音倫。”
唐代《通典》載:“宋州虞城縣有綸城,即少康邑。”
唐代《元和郡縣與志》 卷七 河南道 宋州載:“故綸城,縣東南三十五里。”
明末《讀史方輿紀要 卷五十 河南五 ◇歸德府 虞城縣》載:綸城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夏時虞國之邑。《左傳》少康奔有虞,邑諸綸,是也。
清乾隆八年《虞城縣誌》載:“綸城,在縣東南義原西鄉,按《左傳·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而邑諸綸……所謂綸城即此地也。”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1118頁):“綸,春秋虞邑。在今河南虞城縣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