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行政與輿情治理實務

網路行政與輿情治理實務

本書認為網際網路給政府行政和輿情治理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輿情治理也要適應這種變化而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因此,本書以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為背景,構建了輿情治理的“媒體應對、網路問政、輿情治理和網路問政”四階段體系,認為“媒體應對”只是被動的、事後的、非系統的,重視技巧和策略而忽視長期制度;“網路問政”重視了網際網路的作用,開始從源頭上蒐集輿情和民情民意,但是仍然缺乏系統的和制度化的機制;“輿情治理”雖然建立了系統的管理體系,但是在建立長效機制方面缺失;“網路行政”不僅建立起了系統性的治理體系,長效機制,而且能夠和電子政務和電子黨務有效對接,是解決輿情的治本之道。

基本介紹

  • 書名:網路行政與輿情治理實務
  • 類型:電子政務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10128138
  • 作者:郭全中 李新軍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7頁
  • 開本:16
  • 定價:34.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網路行政與輿情治理實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郭全中,1976年生,安徽臨泉人,現為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會秘書、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戰略運營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產業、文化體制、傳媒經濟管理、集團公司管控等,主持了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轉型戰略研究》等多個重大項目。在《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記者》、《傳媒》、《新聞記者》、《新聞與寫作》、《新聞界》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李新軍,1975年生,現任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2005年開始從事網際網路管理工作,在《網路傳播》等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多次榮獲鄭州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徐秀麗,1976年生,河南鄭州人,新聞碩士,高級薪酬管理師,中國記協理事。先後任職於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中原報業傳媒集團,現任中原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委員、中原網總編輯、中原網路傳媒公司董事長。著有《心情經濟學》。

圖書目錄

從“網路問政”到“網路行政”(代序)
第一章網際網路與第四次傳播革命
一、四次傳播革命及其表現
二、網際網路創建傳播新格局
三、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為政府行政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網際網路輿情及其特點
一、網民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二、網際網路的十二種傳播效應
三、網際網路輿情洶湧
第三章突發危機事件下的媒體應對
一、突發危機事件及其背景
二、深化對突發危機事件的認識
三、科學認識媒體的運作
四、媒體應對中的誤區
五、危機應對中的誤區
六、媒體應對基本思路
七、媒體應對的基本方針
八、舉辦好新聞發布會
九、媒體應對的具體策略
第四章網路問政與輿情治理體系
一、網路問政的三個發展階段
二、網路問政的具體運作
三、網路問政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四、輿情治理體系
第五章政務微博運作實務
一、政務微博的作用及發展
二、政務微博與風險
三、政務微博運作技巧
第六章網路行政的探索
一、網路行政的基礎
二、案例:中原網“心通橋”的網路行政新探索
第七章網路行政的未來
一、打造網路政府
二、提升和最佳化網路行政平台
附錄一:鄭州市輿情治理體系的探索
附錄二:鄭州市網路問政全媒體平台暫行管理辦法
附錄三:關於切實加強“心通橋”網民訴求事項辦理工作的通知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二)古登堡的印刷術
1460年,德國的古登堡發明了印刷術,再加上此前造紙技術的突飛猛進,紙張成為新的傳播媒介並助力印刷術在更大的範圍內擴散,圖書、報紙、雜誌等傳媒形態開始出現,傳播成本開始大幅度下降,印刷術使得之前的小範圍傳播擴大為大範圍傳播,之前只能為少數人所占有的書籍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歷史學家伊莉莎白·愛森斯坦發現,1453—1503年,這50年之間大約有800萬本書籍被印刷,比1200年之前君士坦丁堡建立以來整個歐洲所有的手抄本還要多。
在印刷術出現後,知識得到更大範圍內的傳播,也使得知識從精英們的“權力”開始向普羅大眾的“權利”轉變。
(三)電報技術
電報通信技術是在1837年由美國S.FB.莫爾斯首先試驗成功的,1839年在英國大西方鐵路上出現了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1850年首條海底電纜橫越英吉利海峽把英國及歐洲大陸連線起來,1895年義大利人馬可尼首次成功收發無線電電報,1899年他成功進行英國至法國之間的傳送。中國首條出現電報線路是1871年,由英國、俄國及丹麥敷設,從香港經上海至日本長崎的海底電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