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與ATM技術

網路與ATM技術

《網路與ATM技術》是200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莫錦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與ATM技術
  • 作者:莫錦軍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3月1日
  • ISBN:97871151083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網路與 ATM 技術》分11章。首先為使讀者對當前最新的網路技術有個總體的把握,《網路與 ATM 技術》按傳送網、接入網和交換網的基本網路劃分,討論SDH傳送技術以及xDSL、HFC和光接入網等寬頻網路技術;然後重點論述ATM網路交換技術及其套用,包括ATM區域網路仿真(LANE)、CIPOA、NHRP、MARS、MPOA、IP交換、標籤交換、MPLS等;最後介紹了ATM與幀中繼的互通,以及ATM網路技術的最新發展。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用戶對頻寬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用戶的這種要求,各種寬頻網路技術層出不窮。《網路與 ATM 技術》將專門介紹ATM寬頻技術在網路中套用的有關內容。
  《網路與 ATM 技術》可供從事通信及計算機網路工程設計的廣大科技人員借鑑與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師生的教學參考書及社會相關領域的培訓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
1.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
1.2 寬頻網路技術概要 3
1.2.1 傳輸技術 3
1.2.2 接入技術 3
1.2.3 交換技術 3
1.3 常用數據交換技術及比較 3
1.3.1 電路方式 3
1.3.2 分組方式 4
1.3.3 幀方式(幀中繼) 5
1.3.4 信元方式(ATM) 6
1.3.5 各種交換技術的比較 6
1.4 異步傳輸模式(ATM) 7
1.4.1 ATM技術的引入 7
1.4.2 ATM的功能及特點 8
1.4.3 ATM的業務範圍 8
1.5 在ATM上實現寬頻Internet 9
1.5.1 ATM上的傳統IP(CIPOA) 9
1.5.2 ATM區域網路仿真(LANE)模型 10
1.5.3 ATM上的多協定(MPOA)模型 11
1.5.4 多協定標記交換(MPLS) 13
第二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4
2.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程 14
2.2 數據通信基礎 17
2.2.1 數據通信的基本術語 17
2.2.2 數據通信物理信道的劃分 19
2.3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及組成 20
2.3.1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20
2.3.2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21
2.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22
2.4.1 區域網路 23
2.4.2 廣域網 23
2.4.3 城域網 23
2.5 ISO 網路參考模型 23
2.5.1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定 23
2.5.2 ISO 網路參考模型 24
2.5.3 物理層 25
2.5.4 數據鏈路層 26
2.5.5 網路層 29
2.5.6 傳輸層 30
2.5.7 會話層 31
2.5.8 表示層 32
2.5.9 套用層 33
2.6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35
2.6.1 星形拓撲 35
2.6.2 環形拓撲 35
2.6.3 匯流排型拓撲 36
2.6.4 樹形拓撲 37
2.6.5 匯流排型/星形拓撲 37
2.6.6 網狀拓撲 37
2.7 網路傳輸媒介 38
2.7.1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38
2.7.2 雙絞線(Twisted-pair) 39
2.7.3 光纖(Fiber Optical Cable) 40
2.7.4 無線媒體 41
2.8 網路連線設備 41
2.8.1 中繼器(Repeater) 42
2.8.2 網橋(Bridge) 42
2.8.3 路由器(Router) 43
2.8.4 網關(Gateway) 43
2.8.5 集線器(Hub) 44
2.8.6 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 45
2.9 計算機區域網路概述 46
2.9.1 計算機區域網路的組成 47
2.9.2 計算機區域網路的訪問控制方式 51
2.9.3 幾種常見的計算機區域網路 54
2.10 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概述 57
2.10.1 Internet的發展歷程 57
2.10.2 TCP/IP協定簇 58
2.10.3 MAC地址和IP位址 59
2.10.4 子網掩碼 61
2.10.5 Internet基本服務 61
2.10.6 Internet接入方式 63
第三章 傳送網技術簡介 64
3.1 SDH的產生 64
3.1.1 準同步數字序列(PDH)復接原理 64
3.1.2 PDH的缺陷 66
3.1.3 SDH和SONET的產生 66
3.2 SDH的網路接點接口和速率等級 67
3.2.1 SDH網路節點接口 67
3.2.2 SDH的速率等級 67
3.3 SDH復接方式 68
3.3.1 STM-1的復用原理 68
3.3.2 STM-1的幀結構及開銷位元組的定義 70
3.3.3 n階同步傳輸模組(STM-n)的幀結構 74
3.4 SDH傳送網結構 74
3.4.1 SDH分層結構 75
3.4.2 SDH層網路的分割 77
3.5 SDH網路設備 78
3.6 有關SDH的國際建議和國內標準 79
第四章 接入網技術概論 84
4.1 引言 84
4.2 基於銅雙絞線的寬頻接入技術--xDSL 86
4.2.1 xDSL概述 86
4.2.2 xDSL實現 87
4.2.3 xDSL原理 87
4.2.4 xDSL分類 88
4.2.5 xDSL技術的套用範圍 91
4.3 高速數字用戶線路(HDSL) 91
4.3.1 HDSL技術概要 91
4.3.2 HDSL系統組成 92
4.3.3 HDSL的套用 92
4.4 不對稱用戶數據環路(ADSL) 93
4.4.1 ADSL概述 93
4.4.2 ADSL標準 94
4.4.3 ADSL原理 95
4.4.4 ADSL接入模式 96
4.4.5 ADSL套用與發展 97
4.5 甚高速數字用戶環路(VDSL) 99
4.5.1 VDSL的系統規範 99
4.5.2 VDSL的噪聲環境 99
4.5.3 VDSL的線路編碼 100
4.5.4 VDSL的發展現狀 101
4.6 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HFC) 102
4.6.1 HFC的產生 102
4.6.2 HFC網路結構 103
4.6.3 HFC頻譜安排 104
4.6.4 HFC套用及特點 105
4.7 光纖接入網 106
4.7.1 光纖接入網概述 106
4.7.2 全光纖接入網 108
第五章 ATM交換技術基礎 112
5.1 ATM技術概要 112
5.1.1 異步 112
5.1.2 信元 112
5.1.3 虛通路和虛通道 115
5.1.4 統計復用 116
5.1.5 服務質量 117
5.2 ATM參考模型 118
5.3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119
5.3.1 物理介質子層 (Physical Medium Sublayer) 120
5.3.2 傳輸會聚子層(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Sublayer) 120
5.3.3 ATM物理接口 121
5.4 ATM層 124
5.4.1 信元頭結構 124
5.4.2 ATM連線 125
5.4.3 ATM層功能 126
5.5 ATM適配層 127
5.5.1 ATM適配層概述 127
5.5.2 ATM適配層的結構 128
5.5.3 AAL1 129
5.5.4 AAL2 129
5.5.5 AAL3/4 130
5.5.6 AAL5 130
5.5.7 小結 132
5.6 ATM網路結構和接口 132
5.6.1 ATM網路結構 132
5.6.2 ATM主要接口 133
5.7 ATM業務量與擁塞控制 134
5.7.1 業務量控制的意義 134
5.7.2 業務量參數 134
5.7.3 業務量控制 135
5.7.4 擁塞控制 136
第六章 ATM交換機 138
6.1 ATM交換技術簡介 138
6.1.1 ATM信元中繼原理 138
6.1.2 ATM交換基本術語 139
6.1.3 ATM交換的特點 139
6.2 ATM交換機模型及分類 140
6.2.1 ATM交換機的基本模型 140
6.2.2 ATM交換機的分類 141
6.3 ATM基本排隊機制 142
6.3.1 輸入排隊方式 143
6.3.2 輸出排隊方式 144
6.3.3 中央排隊方式 145
6.3.4 矩陣交叉節點排隊方式 145
6.3.5 幾種改進的排隊方式 145
6.4 ATM基本交換單元 147
6.4.1 矩陣型交換單元 147
6.4.2 共享存儲型交換單元 147
6.4.3 匯流排型交換單元 147
6.4.4 環形交換單元 148
6.5 ATM交換結構 148
6.5.1 ATM交換結構的分類 148
6.5.2 單級交換機結構 150
6.5.3 多級交換機結構 152
6.6 ATM交換機的路由策略 153
6.6.1 自主路由策略 154
6.6.2 表控路由策略 154
6.7 幾種典型的交換機構 154
6.7.1 BSS交換結構 155
6.7.2 Roxanne交換單元和交換機構 156
6.7.3 Batcher-Banyan多級互連網路 158
6.8 華為Radium 8750系列交換機簡介 159
第七章 ATM區域網路仿真(LANE) 162
7.1 LANE概述 162
7.2 LANE的體系結構 164
7.2.1 區域網路仿真客戶機(LEC) 164
7.2.2 區域網路仿真配置伺服器(LECS) 165
7.2.3 區域網路仿真伺服器(LES) 165
7.2.4 廣播和未知伺服器(BUS) 166
7.3 LANE中的ATM連線 167
7.3.1 控制VCC 167
7.3.2 數據VCC 168
7.4 LANE操作 169
7.4.1 LANE配置 169
7.4.2 單播數據傳送 170
7.4.3 組播數據傳送 171
7.4.4 幀順序管理 171
7.5 LANE2.0的改進 171
7.5.1 LANE2.0概述 171
7.5.2 增強的組播服務 172
7.5.3 ATM多協定傳送支持 172
7.5.4 QoS保證 173
7.5.5 LLC多路復用 173
7.5.6 網路接口(LNNI)協定 174
7.6 LANE的優點和局限性 174
第八章 重疊模型ATM-IP互連技術 177
8.1 CIPOA 177
8.1.1 CIPOA的基本思想 177
8.1.2 CIPOA的IP封裝 178
8.1.3 CIPOA的地址解析 179
8.1.4 ATM SVC網路上的經典IP 180
8.1.5 ATM PVC網路上的經典IP 181
8.1.6 CIPOA操作舉例 182
8.1.7 CIPOA的不足 183
8.2 下一跳解析協定(NHRP) 184
8.2.1 NHRP的基本概念 184
8.2.2 NHRP業務 185
8.2.3 NHRP登記 185
8.2.4 NHRP配置和操作 186
8.2.5 NHRP快取 186
8.2.6 NHRP的優缺點 187
8.3 組播地址解析伺服器(MARS) 187
8.3.1 概述 187
8.3.2 MARS操作 189
8.3.3 群成員登記 190
8.3.4 MARS與組播伺服器的接口 190
8.3.5 組播伺服器登記 190
8.3.6 MARS的優缺點 190
8.4 ATM上的多協定(MPOA) 191
8.4.1 概述 191
8.4.2 MPOA的組成 191
8.4.3 MPOA中的信息流 193
8.4.4 MPOA的工作流程 193
8.4.5 MPOA的優缺點 194
第九章 集成模型ATM-IP互連技術 195
9.1 IP交換技術 195
9.1.1 IP交換的基本原理 196
9.1.2 GSMP 198
9.1.3 IFMP 199
9.1.4 小結 201
9.2 標記交換(Tag switching)技術 201
9.2.1 標記交換網路的構成 202
9.2.2 標記交換網路的基本處理 203
9.2.3 標記交換機的操作 203
9.2.4 標記分配協定(TDP) 204
9.2.5 標記交換的組播實現 205
9.2.6 小結 205
9.3 多協定標記交換(MPLS) 206
9.3.1 MPLS基本原理 206
9.3.2 幾個重要概念 207
9.3.3 MPLS標籤分配和維護 208
9.3.4 MPLS的封裝 210
9.3.5 MPLS環路檢測過程與路徑向量 211
9.3.6 MPLS流量管理 211
9.3.7 MPLS的QoS實現 212
9.3.8 MPLS套用舉例 214
9.3.9 小結 215
第十章 ATM與幀中繼的互通 216
10.1 引言 216
10.2 幀中繼技術及其套用 217
10.2.1 基本概念 217
10.2.2 幀中繼協定 218
10.2.3 幀中繼頻寬管理 222
10.2.4 幀中繼交換機 223
10.2.5 幀中繼操作 223
10.3 幀中繼服務特定匯聚子層(FR-SSCS) 223
10.4 幀中繼與ATM的網路互通(FRF.8) 224
10.5 幀中繼與ATM的業務互通(FRF.8) 226
10.6 基於幀的用戶-網路接口(FUNI) 227
第十一章 ATM網路技術展望 228
11.1 IP over ATM與IP over SDH的比較 228
11.1.1 IP over SDH概述 229
11.1.2 支持IP over SDH的PPP 229
11.1.3 IP over SDH的優勢與局限性 230
11.1.4 IP over ATM和IP over SDH的比較 230
11.2 IP over ATM與 IP over WDM的比較 232
11.2.1 IP over WDM簡介 232
11.2.2 支持IP over WDM技術的協定、標準 232
11.2.3 IP over WDM與ATM的比較 233
11.3 ATM與ADSL的結合 234
11.3.1 ADSL概述 234
11.3.2 ATM over ADSL套用 235
11.3.3 小結 237
11.4 ATM語音通信技術 237
11.4.1 基於VOA技術構建的CTI系統 238
11.4.2 VOA面臨的主要問題 241
11.4.3 VOA套用展望 243
11.5 ATM無線傳輸技術 243
11.5.1 WATM的網路結構與協定模型 243
11.5.2 WATM信元及其傳輸 245
11.5.3 WATM網路中的差錯控制 246
11.5.4 WATM實例——無線ATM區域網路 246
11.5.5 小結 247
11.6 ATM安全 248
11.6.1 ATM安全概況 248
11.6.2 ATM用戶平面安全服務 249
11.6.3 ATM控制平面安全服務 251
11.6.4 小結 252
11.7 ATM網路技術的標準化進程 252
11.7.1 概述 252
11.7.2 ITU-T有關ATM的標準 253
11.7.3 ATM論壇規範 256
11.7.4 IETF有關ATM的標準 258
11.7.5 幀中繼論壇有關ATM的標準 258
附錄 260
參考文獻 26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