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ATM-LAN中,ATM網路可看作一個單一的(通常是本地的)物理網路,如同其它網路一樣,人們使用路由器連線所有異構網路,而TCP/IP允許ATM網路上的一組計算機象一個獨立的區域網路一樣工作,這樣的一組計算機被叫做LIS(Logical IP Subnet),在一個LIS內的計算機共享一個IP網路地址(IP子網地址),LIS內部的計算機可以互相直接通信,但是當一個LIS內的計算機要和其它的LIS或網路中的計算機通信時必須經過兩個互連的LIS路由器,很明顯,LIS的特性與傳統IP子網相似。類似乙太網,IP數據包在ATM網路上傳輸也必須進行IP位址綁定,ATM給每一個連線的計算機分配ATM物理地址,當建立虛連線時必須使用這個物理地址,但由於ATM硬體不支持廣播,所以,IP無法使用傳統的ARP將其地址綁定到ATM地址。在ATM網路中,每一個LIS配置至少一個ATM ARP SERVER 以完成地址綁定工作。
IPoA工作原理
IPoA的基本原理是將lP數據包在ATM層全部封裝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傳輸。當網路中的交換機接收到一個IP數據包時,它首先根據IP數據包的IP位址通過某種機制進行路由地址處理,按路由轉發。隨後,按已計算的路由在ATM網上建立虛電路(VC)。以後的IP數據包將在此虛電路VC上以直通(Cut_Through)方式傳輸而下載經過路由器,從而有效地解決IP的路由器的瓶頸問題,並將IP包的轉發速度提高到交換速度。
IPoA功能
IPOA的主要功能有兩個:地址解析和數據封裝。
地址解析就是完成地址綁定功能。對於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來說,因為PVC是由管理員手工配置的,因此一個主機可能只知道PVC的VPI/VCI標識,而不知道遠地主機的IP位址和ATM地址,這就需要IP解析機制能夠識別連線在一條PVC上的遠地計算機;對於SVC來說,地址解析更加複雜,需要兩級地址解析過程。首先,當需要建立SVC時,必須把目的端的IP位址解析成ATM地址;其次,當在一條已有的SVC上傳輸數據包時,目的端的IP位址必須映射成SVC的VPI/VCI標識。
對於IP數據包的封裝問題,目前有下面兩種封裝形式可以採用:
IPoA工作過程
整個系統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是Client端的IPOA初始化過程,即Client加入LIS的過程,由Client端的IPOA高層發出初始化命令,向SERVER註冊自身,註冊成功後,Client變為”Operational”狀態,意味著現在的Client可以接收/傳輸數據了。當主機要傳送數據時,它使用通常的IP選路,以便找到適當的下一跳(next-hop)地址,然後把數據傳送到相應的網路接口,網路接口軟體必須解析出對應目的端的ATM地址,該地址有兩種方法可以獲得:
直接從Client端的解析表中查到;
通過傳送ATMARP請求獲得。
接下去用戶可作兩種選擇:
除了數據傳輸的任務外,Client還要維護地址信息,包含定期更新SERVER上的地址信息和本地的地址信息。假如Client的地址信息不能被及時更新,那么此Client就會變成非可用狀態,需要重新初始化後才能使用。
在Client傳輸數據時,它可能同時向許多不同的目的端傳送和接收數據,因此必須同時維護多條連線。連線的管理髮生在IP下面的網路接口軟體中,該系統可以採用一個鍊表來實現此功能,鍊表中的每一數據項包含諸如鏈路的首/末端地址、使用狀態、更新標誌、更新時間、QOS信息和VCC等一條鏈路所必須的信息。
IPoA在 TCP/IP 協定棧中的位置
ATM網路是面向連線的,TCP/IP只是將其作為象乙太網一樣的另一種物理網路來看待。從TCP/IP的協定體系結構來看,除了要建立虛連線之外,IPOA與網路接口層完成的功能類似,即完成IP位址到硬體地址(ATM地址)的映射過程,封裝並傳送輸出的數據分組,接收輸入的數據分組並將其傳送到對應的模組。當然,除了以上功能之外,網路接口還負責與硬體通信(設備驅動程式也屬於網路接口層)。
在OSI模型中,IPOA位於IP層以下,屬網路接口層,其建立連線的工作通過RFC1755請求UNI3.1處理信令訊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