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

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

《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是2020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卓翔。本書要構築的是一種多維一體的網路犯罪綜合防控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網路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
  • 作者:卓翔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2161333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計算機自1946年發明以來,至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計算機技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信息處理、傳輸方面已經達到相當完善和實用的高度。人類步入21世紀,全球化的風暴勢不可擋,網路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使一切民族與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在全球化的區位結構關係中展開合作、競爭、融合。世界上只有極少國家和地區目前還置身於網際網路之外。以網際網路作為基礎的網路社會,實際上已經把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文化等連線起來,構成了一個全球性、跨國界的技術、經濟和社會聯合體。網路的產生及網路社會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產力,以過去不可想像的速度改變著社會的面貌,展現出一種美好的“數位化生存”的前景。網際網路是一種力量很強大、影響很深遠的新生事物。網路作為新科技革命的代表,對社會的衝擊和影響是革命性的。其影響在空間維度上具有全球性,在時間維度上具有持久性,在微觀層次上具有全面性。從生產到生活、從物質到精神、從政治到文化、直至人類的存在與發展,無不打上它的烙印。它給人們帶來快捷便利的網上生活,豐富多彩的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所謂“網路失序”的負面作用,而利用網路犯罪是其典型的負面表現。網際網路的興起和迅速發展,尤如一把雙刃劍,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給犯罪者提供了高超的技術手段和廣闊的作案空間,網際網路成了犯罪的滋生地。網際網路具有一种放大鏡的功能,就是把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現象放大化,折射在網路世界上。傳統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的矛盾有了新的形式和空間,事實上,幾乎所有許多傳統的犯罪行為都在網路上找到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便利的工具。網路犯罪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與泛濫,勢必成為困擾人們社會生活的癥結,將嚴重損害人們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因而,我們應當趨利避害,充分利用和發揮網路這一現代文明成果的積極作用,防範和控制網路犯罪。
網路世界帶來的犯罪防控議題所涉及的層面,事實上已經和現實世界所面對的犯罪防控議題涉及層面產生落差,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在網路世界裡,我們所面對的犯罪防控問題,不再局限於如何將現實世界的法律移植到網路這個虛擬世界的層次上。規範網路世界運作的機制,事實上不僅限於來自現實世界的法律,還包括了網路倫理道德、網路管理與網路科技本身。這幾種控制機制,其實是保持鼎立且互補的關係,共同構成網路犯罪防控體系。從網路世界的原始架構方式及其運作的邏輯來看,創造這一網路世界原始架構的人類本身,其實就是網路世界的“主宰”,而作為掌握信息科技發展走向的“主宰”,正逐漸將網路犯罪防控任務交給非法律的社會手段來代勞,通過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來綜合治理,發揮整體防控功能。在這種防控功能的意義下,本書要構築的是一種多維一體的網路犯罪綜合防控體系。

圖書目錄

上篇:網路犯罪概論
第一章網際網路的起源與發展
一、孕育期
二、萌芽期
三、成長期
四、綻放期
第二章網路犯罪概念分析
節網路的概念
一、網路的定義
二、網路的特性
第二節網路犯罪的概念
一、計算機犯罪概念的界定
二、網路犯罪概念的界定
三、計算機犯罪與網路犯罪的異同
第三節網路犯罪的特徵
第三章關於網路犯罪產生的主要理論學說
一、日常生活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二、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三、黑客亞文化理論(Hacker Subculture Theory)
四、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五、抑制理論(Containment Theory)
六、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七、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第四章網路犯罪人——黑客探析
節黑客的概念
一、黑客的定義
二、黑客的態樣
三、黑客網路犯罪人特徵
第二節黑客侵入的動機
第三節黑客侵入的行為方式
第四節黑客入侵的趨勢
第五節近年黑客入侵事件
第五章網路犯罪的常見類型
節網路色情
第二節侵犯隱私權
第三節網路欺詐
第四節
第五節網路洗錢
第六節侵犯智慧財產權
下篇:網路犯罪防控對策論
第六章多維一體的網路犯罪防控對策
節網路犯罪防控對策的指導思想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理論對網路犯罪防控的指導意義
二、法治系統工程論對網路犯罪防控的指導意義
三、當代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網路犯罪防控的指導意義
第二節法律防控的必然選擇
一、管制與自由——網路空間的二律背反
二、網路犯罪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節法律防控的局限性與非法律社會防控的必然性
第七章網路犯罪的法律防控
節各國網路犯罪的立法狀況
一、美國網路犯罪立法狀況
二、其他國家網路犯罪立法狀況
三、我國網路犯罪立法狀況
四、《網路犯罪公約》評介
五、防控網路犯罪的其他國際合作
第二節網路犯罪立法模式述評
一、影響網路立法模式選擇的因素
二、網路犯罪立法模式的比較分析
三、網路犯罪立法的原則
第八章網路犯罪的訴訟管轄
節網路空間的特性
第二節網路空間對傳統管轄基礎的衝擊
第三節國際間網路訴訟管轄爭議判例探討
第四節探尋新的管轄模式
第五節《網路犯罪公約》的解決方案
第六節我國法院對網路犯罪的訴訟管轄
第九章網路犯罪的技術防控
節網路犯罪的技術根源
第二節網路安全的特性
第三節網路安全保障的技術標準
第四節網路犯罪的技術防控措施
第十章網路安全管理控制
節“木桶理論”的啟示
第二節網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人——機”一體的網路管控
一、對系統的管控
二、對人的管控
第四節加強網際網路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第十一章網路犯罪的道德防控
節網路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第二節何謂“網路道德”
第三節網路道德的特點
第四節網路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
一、利用網路技術增進人類的利益,造福於人類
二、使用網路技術應有利於自然自身的發展
三、網路技術的套用要有利於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第五節網路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自律性與他律性相結合的原則
二、多元性與一元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技術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
四、現代性與傳統性相結合的原則
五、國際性與民族性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節網路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結語
上篇:網路犯罪概論
章網際網路的起源與發展
一、孕育期
二、萌芽期
三、成長期
四、綻放期
第二章網路犯罪概念分析
節網路的概念
一、網路的定義
二、網路的特性
第二節網路犯罪的概念
一、計算機犯罪概念的界定
二、網路犯罪概念的界定
三、計算機犯罪與網路犯罪的異同
第三節網路犯罪的特徵
第三章關於網路犯罪產生的主要理論學說
一、日常生活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二、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三、黑客亞文化理論(Hacker Subculture Theory)
四、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五、抑制理論(Containment Theory)
六、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七、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第四章網路犯罪人——黑客探析
節黑客的概念
一、黑客的定義
二、黑客的態樣
三、黑客網路犯罪人特徵
第二節黑客侵入的動機
第三節黑客侵入的行為方式
第四節黑客入侵的趨勢
第五節近年黑客入侵事件
第五章網路犯罪的常見類型
節網路色情
第二節侵犯隱私權
第三節網路欺詐
第四節
第五節網路洗錢
第六節侵犯智慧財產權
下篇:網路犯罪防控對策論
第六章多維一體的網路犯罪防控對策
節網路犯罪防控對策的指導思想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理論對網路犯罪防控的指導意義
二、法治系統工程論對網路犯罪防控的指導意義
三、當代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網路犯罪防控的指導意義
第二節法律防控的必然選擇
一、管制與自由——網路空間的二律背反
二、網路犯罪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節法律防控的局限性與非法律社會防控的必然性
第七章網路犯罪的法律防控
節各國網路犯罪的立法狀況
一、美國網路犯罪立法狀況
二、其他國家網路犯罪立法狀況
三、我國網路犯罪立法狀況
四、《網路犯罪公約》評介
五、防控網路犯罪的其他國際合作
第二節網路犯罪立法模式述評
一、影響網路立法模式選擇的因素
二、網路犯罪立法模式的比較分析
三、網路犯罪立法的原則
第八章網路犯罪的訴訟管轄
節網路空間的特性
第二節網路空間對傳統管轄基礎的衝擊
第三節國際間網路訴訟管轄爭議判例探討
第四節探尋新的管轄模式
第五節《網路犯罪公約》的解決方案
第六節我國法院對網路犯罪的訴訟管轄
第九章網路犯罪的技術防控
節網路犯罪的技術根源
第二節網路安全的特性
第三節網路安全保障的技術標準
第四節網路犯罪的技術防控措施
第十章網路安全管理控制
節“木桶理論”的啟示
第二節網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人——機”一體的網路管控
一、對系統的管控
二、對人的管控
第四節加強網際網路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第十一章網路犯罪的道德防控
節網路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第二節何謂“網路道德”
第三節網路道德的特點
第四節網路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
一、利用網路技術增進人類的利益,造福於人類
二、使用網路技術應有利於自然自身的發展
三、網路技術的套用要有利於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第五節網路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自律性與他律性相結合的原則
二、多元性與一元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技術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
四、現代性與傳統性相結合的原則
五、國際性與民族性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節網路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結語

作者簡介

卓翔,經濟法學碩士、訴訟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後。曾任法官、法律援助律師、註冊諮詢師。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參編著作、教材多部,在刊物發表論文七十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