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招聘潛規則

網路招聘潛規則

3月份原本正是網路招聘行業最大目標客戶群體——高校應屆畢業生踴躍求職的時期,但2009年3月,整個網路招聘行業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倒春寒”。在同質競爭的壓力下,一些行業潛規則正在網路招聘行業流行:大招聘網站向小招聘網站及培訓機構出售求職者信息;一些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企業招聘信息並非真的招人,而是異化為變相的企業廣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招聘潛規則
  • 內幕:燒錢砸廣告模式失靈
  • 影響:同質競爭催生潛規則
  • 現狀:運營利潤大幅度下滑
現狀,內幕,影響,網友評論,

現狀

三大招聘網站中唯一保持數年連續盈利的前程無憂公布了2008年第四季度財報。公司營業收入和運營利潤兩項指標延續前三個季度的大幅下滑態勢,再度雙雙下跌;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50.3%,為680萬元。和前程無憂相比,另兩大招聘網站的日子更不好過。此前,中華英才網的“成績單”顯示,公司2008年虧損1.75億元;智聯招聘2008年則虧損1.7億元。
網路招聘行業的壞訊息似乎還不止這些。第三方諮詢機構艾瑞諮詢了解到,其即將推出的《2008—2009中國網路招聘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經濟危機對網路招聘業的影響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顯現,僱主減少、僱主平均投放成本降低等因素致使行業營收規模下降,而2009年上半年將是網路招聘行業最困難的時期。

內幕

燒錢砸廣告模式失靈
從2008年9月開始,2009年應屆畢業的劉長就開始定期清理手機里招聘網站發來的廣告簡訊,“幾乎每兩天就會收到一條,”劉長和大部分高校生一樣,學校的宿舍樓道、操場護欄甚至食堂餐桌上都可以看到徐靜蕾、黃健翔或“超人”為招聘網站代言的海報,“一上網就更不得了,它們投廣告好像不花錢一樣”。
招聘網站在宣傳推廣方面的確不惜血本。尼爾森旗下企業CR-Nielsen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Top50廣告主排名”顯示,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分列第三名和第五名,廣告投入分別高達3億元、2.7億元。
艾瑞諮詢網路招聘行業分析師蔣李鑫告訴記者,招聘網站行業同質競爭激烈、商業模式落後,不得不用燒錢砸廣告的辦法來賺用戶的眼球,這種不計成本的市場推廣是與“盈虧平衡”的企業經營策略背道而馳的。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一家大型招聘網站公關部的張女士坦承,企業連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研發成本增加和市場開發投入過大,“這也是逼不得已。”

影響

同質競爭催生潛規則
潛規則一:網站出賣求職者信息
在幾個知名招聘網站上向心儀的公司投簡歷後,除了不時接到“騷擾電話”外一無所獲。“打電話的都是公務員培訓機構,勸我去上課,”分析是自己的電子簡歷被網站“出賣”
劉曾長期從業於網路招聘的深圳走秀網市場總監龔文祥告訴記者,“這是行業通行的‘潛規則’,幾乎所有小型招聘網站和一些相關培訓機構都有三大招聘網站的資料庫。”易觀國際網路招聘行業分析師劉彤表示,這一“潛規則”是同質惡性競爭的結果,“對於招聘方,招聘網站在收費上大打價格戰;而對於在網站上註冊的求職者,誰也不敢先收錢,招聘網站不得不想別的辦法賺錢”。
潛規則二:招聘信息實為變相廣告
這樣耗下去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致命的硬傷——用廣告費代替佣金,“名為招人,其實一些招聘網站上的招聘信息都只是變相的企業廣告而已。”某招聘網站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務員證實,“列在招聘網站上的很多企業只是打廣告而已,並不真的招人。”該業務員表示,“一般招聘網站首頁最貴的廣告位每周也不過6萬元,比其他網站的廣告位要便宜得多。”在某招聘網站打變相廣告的浙江金華一家玻璃製品加工廠老闆張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招聘網站上“招人”所產生的廣告效應非常好,“我們一招人,全國都知道我們這個工廠,比在我們本地報紙上做廣告強多了,所以我們現在和那個網站簽了一年的廣告契約。”

網友評論

難怪我在網上找工作,投簡歷都沒有回應。原來是這樣。
這樣做廣告,不是自毀嗎?哪個會對他們有好感?
難怪天天就是那些重複的公司,投了那么多簡歷,沒一個打電話給我的。
網路的東西不可盡信,招聘網上很多企業的招聘職位都是騙人的,大家小心。
我也被潛規則了, 我說怎么沒反應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