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信標(web beacon),又稱網頁臭蟲(web bug),是可以暗藏在任何網頁元素或郵件內的1像素大小的透明GIF或PNG圖片,常用來收集目標電腦用戶的上網習慣等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寫入Cookie。網路信標在郵件跟蹤和垃圾郵件中較為常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信標
- 領域:計算機
概述,Beacon API,Cookie,
概述
網路臭蟲(Web bug)也稱為網路信標(Web beacon),是一個放置在網頁或電子郵件上的檔案對象,用於監測用戶的行為。
它不像Cookie那樣可以被瀏覽器用戶接受或拒絕,網路臭蟲只以圖形交換格式(GIF)或其他檔案對象的形式出現。
它通常只能被檢測,如果用戶查看網頁的源版本會發現一個從不同的Web伺服器而不是從網頁的其他部分負載的標籤。
雖然網際網路隱私倡導者反對使用網路臭蟲,但是他們大部分承認網路臭蟲有積極用途,例如跟蹤侵犯著作權的網站。 根據Richard M.Smith,網路臭蟲(Web bug)可以收集以下資料:
- 獲取網路臭蟲的計算機的IP位址
- 網路臭蟲所在網頁的網址
- 網路臭蟲圖象的網址
- 網路臭蟲被訪問的時間
- 獲取網路臭蟲圖象的瀏覽器的類型
- 一個提前設定的cookie值
網路臭蟲(Web bug)經常被垃圾郵件傳送者用來驗證電子郵件地址。當收件人打開一封有網路臭蟲的電子郵件時,返回給發件人的信息就會顯示郵件已被打開,這樣就可以確認電子郵件地址是有效的。
Beacon API
信標API(Beacon API)是一種較新的Web技術,它不需要使用不可見圖像或類似手段就能達到相同的目的。截至2017年4月,它還是一個全球資訊網聯盟的候選建議。其旨在使Web開發人員能在用戶離開頁面時將信息(如分析或診斷數據)發回Web伺服器,以跟蹤用戶的活動。使用Web信標API能夠不干擾或影響網站導航的完成此種跟蹤,並且對最終用戶不可見。信標API已於2014年被相繼引入到Mozilla Firefox和Google Chrome網頁瀏覽器。
Cookie
Cookie(複數形態Cookies),中文名稱為“小型文本檔案”或“小甜餅”,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Client Side)上的數據(通常經過加密)。由網景公司的前雇員盧·蒙特利在1993年3月發明。最初定義於RFC 2109。目前使用最廣泛的 Cookie標準卻不是RFC中定義的任何一個,而是在網景公司制定的標準上進行擴展後的產物。
Cookie總是保存在客戶端中,按在客戶端中的存儲位置,可分為記憶體Cookie和硬碟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