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食品

網紅食品

網紅食品,指的是一些微商通過特殊行銷方式,將自製食品包裝成“網紅”,在微信朋友圈里銷售。這些食品存在監管難度,並有較多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紅食品
  • 性質:網路流行語
  • 特點:微商將自製食品包裝成“網紅
  • 害處:有較多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詞語來源,發展經過,相關事件,事件內容,解決方法,

詞語來源

作為一種“新食尚”,通過朋友圈微商選購美食很流行。從私房美味到家釀果酒,從早茶點心到夜宵小吃,從美容靚湯到食補偏方,“圈”里出售的食品無奇不有。一些賣家利用社交媒體特殊的宣傳、行銷方式,將自製食品打扮成“網紅”,在朋友圈裡賣得風生水起。
然而,這邊“吃貨”們正忙著下單,那邊“網紅食品”的狐狸尾巴卻被揪出:無證銷售、質量問題、逃避監管……微信用戶時不時打起冷戰:“圈”里選購的私房美食,還能不能放心地吃。

發展經過

“圈”里的美食宣傳,往往真假莫辨。“分享美食就是分享美好”,這是微信朋友圈賣家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利用朋友圈熟人關係、口碑傳播的社交特性,一些網路私房美食經常發動眾多行銷公號為其背書,並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給冬粉製造一種如臨其境的現場感,不僅讓食客胃口大開,價格也越炒越高。
比如,被杭州市查處的網紅曲奇,就曾將一款產品的價格最高炒到每盒300元,單日最高售賣量超過3000盒。即便如此,還經常斷貨,甚至要靠網路“黃牛”搶購。
且不說隔著手機螢幕很難驗證食品原料色、香、味的真偽,光是這種慣用的飢餓行銷手段,就讓人懷疑。另外,由於過度追捧“網紅”,一些消費者對朋友圈裡銷售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地址等信息不太關注,也給不法賣家帶來可乘之機。
“圈”里的美食行銷,往往“套路”很深。比如,一名微商代理有一段時間每天要發七八條某爆款蛋糕的信息,實際上,很多沒有實體店、從網上突然冒出來的“網紅食品”,走的就是這條推廣路徑:多層級的分銷體系、不同門檻的拿貨機制、設定底價的價格策略、一次性返利的獎勵制度,就其整個商業推廣套路而言,幾乎就是非法傳銷的翻版。

相關事件

事件內容

“網紅食品”在讓一些美食愛好者趨之若鶩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屢被曝光。2017年8月份,因含有國家管制藥品成分,廣東公安部門查處了一款名為“咔哇潮飲”的網紅飲料。無獨有偶,被追捧的上海當紅餐飲品牌“一籠小確幸”,也因食品安全問題從各大餐飲平台消失;熱賣的“三隻松鼠”一款開心果產品在國家抽檢中被檢出黴菌超標,超出國家標準1.8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商品與商家的宣傳也並不一致,部分商品甚至可能會損害健康。比如,“髒髒茶”含糖量較高,喝多了不利於身體健康;“椰子灰冰淇淋”是因為添加了植物炭黑食用色素,與排毒養顏完全沒有關係;透明包裝奶也不過是常溫奶換了個馬甲,不能避光反而容易讓牛奶失去風味。
“‘網紅食品’既帶來紅利,也是高危信號。”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網紅食品”藉助資本助推,其規模擴張速度可以超出想像,同時也會將問題放大。比如,“一籠小確幸”的細菌污染、“三隻松鼠”的黴菌超標,在小規模運行時或許並不會被發覺,一旦“紅”了之後,產能瓶頸可能導致企業放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造成整個供應鏈條失控。

解決方法

“網紅食品不應成為創新的制約,但食品安全的底線不能放鬆。”鐘凱認為,對“網紅食品”要有包容的心態,鼓勵其創新。同時,也要加強監管,要保護消費者權益,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對“擦邊球”敲打警告,不能允許“網紅食品”游離在監管之外。
事實上,對於“網紅食品”的網路規定與查處是有法可依的。根據我國《網路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網路食品經營者應當在網站首頁或者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示營業執照、許可證件或者備案憑證;第十條規定,網路平台發布的食品信息應當合法有效,內容應當真實準確,不得作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不得涉及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然而,對“網紅食品”存在的安全風險,監管部門往往鞭長莫及,特別是在微信朋友圈買賣的個人銷售行為,具備很強的隱秘性。
消費者在選購“網紅食品”時,不要只憑噱頭就去購買,要對食品安全信息和經營場所衛生狀況多留個心眼。要選擇有經營許可證的店家,購買手工食品時,要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期。同時,購買食品時,儘量選擇有成分標籤的食品,尤其要查看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
對於保健食品的選購,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表示,消費者首先要對保健食品功效和食用目的有一定認知,切勿盲目選購使用。購買時,應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籤標識相關信息,不要購買標籤上沒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別警惕利用獎品吸引、健康講座、親情行銷、誇大忽悠等方式銷售的產品,避免上當受騙。
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想讓“網紅食品”紅得健康,唯有監管部門、商家與消費者形成合力。食品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嚴打“黑作坊”搖身一變成“網紅”,對不法商家侵入朋友圈的行銷行為一查到底,形成震懾作用。在嚴格有效的監管之下,商家才能真正為消費者負責,在產品質量上多下功夫,切實保證食品安全。此外,消費者還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警惕和防範心理,避免盲目追捧問題“網紅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