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6

維生素B6

維生素B6,也稱為吡多素、吡哆醇,外文名:vitamin B6,Pyridoxine,是一種重要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它在體內以吡哆醇(PN)、吡哆醛(PL)、吡哆胺(PM)、磷酸吡哆醇(PLP)、磷酸吡哆醛(PNP)、磷酸吡哆胺(PMP)的形式存在,參與胺基酸代謝神經遞質合成等關鍵生化過程。維生素B6廣泛存在於肉類(魚類和家禽)、全穀類、蔬菜和堅果中,維生素B6是維持人體健康生長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營養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經調節和抗腫瘤等生理功能,對維持神經系統健康、皮膚健康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其最佳日攝入量建議為1.5~2毫克,但不應超過200毫克,維生素B6不是處方藥,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均納入醫保,適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6缺乏症,以及減輕妊娠嘔吐等症狀。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維生素B6
  • 外文名:vitamin B6,Pyridoxine
  • 別名:吡多素;維生素B6(吡多素);維生素B6(吡多素);維生素B6(吡哆素 );VB6(鹽酸吡哆辛)等
  • 是否處方藥:是
  • 主要適用症: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6缺乏症,如脂溢性皮炎、唇乾裂;也可用於減輕妊娠嘔吐
  • 劑型:口服常釋劑型、 注射劑
  • 運動員慎用:否
  • 是否納入醫保:否
  • 藥品類型:水溶性B族維生素類
  • 組成:吡哆醇(PN)、吡哆醛(PL)、吡哆胺(PM)、磷酸吡哆醇(PLP)、磷酸吡哆醛(PNP)、磷酸吡哆胺(PMP)
  • 分子構成式:fig1
  • 食物來源:肉類(魚類和家禽)、全穀類、蔬菜、堅果
  • 代謝部位:肝臟和腸道
  • 穩定性:遇光或鹼易被破壞且不耐高溫
  • 最佳攝入量:1.5~2毫克/(人·天)且攝入濃度不宜超過200毫克/(人·天)
醫學用途,規格,成分,性狀,功能與主治 ,生物學功能,適應症,用法用量,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風險與禁忌,藥物不良反應(ADR),禁忌,注意事項,藥物相互作用,風險提示,發展歷史,專利信息,

醫學用途

規格

維生素B6注射液也為安瓿裝無色澄明液體, 規格為50 mg/ml。

成分

吡哆醇(PN)、吡哆醛(PL)、吡哆胺(PM)、磷酸吡哆醇(PLP)、磷酸吡哆醛(PNP)、磷酸吡哆胺(PMP)

性狀

室溫下維生素 B6 的形態為結晶或結晶性粉末,顏色呈現類白色或白色,對光和熱均比較敏感。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在鹼液水溶液或中性水溶液中易被破壞,在酸性水溶液中穩定性相對較好。在穩定性方面吡哆醇優於吡哆醛和吡哆胺,因此,市面上常見的維生素 B6 的補充劑通常是以吡哆醇為原料。

功能與主治

生物學功能

  • 代謝功能
維生素B6對維持機體正常生長、發育和細胞代謝至關重要。磷酸吡哆醇(PLP)是維生素B6的生物活性形式,作為輔酶因子參與了細胞中140多種生化反應,包括關鍵的代謝反應,如胺基酸的合成、相互轉化和降解,碳水化合物、脂類、核酸的代謝以及血紅素的合成過程。維生素B6的缺乏影響蛋白質和胺基酸的正常代謝,降低蛋白質在機體內的吸收利用效率,最終導致動物出現厭食、生長遲緩、神經失調以及貧血等症狀。
  • 神經調節功能
維生素B6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合成過程中的輔助因子,對機體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功能非常重要。5-羥色胺可以調節認知、情緒、睡眠,常見於鎮定劑、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中。γ-氨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具有鎮定作用。維生素B6通過調節神經遞質的合成,影響機體的心理健康和認知能力,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維生素B6的缺乏與多種神經系統類疾病的發生有關。ATP門控嘌呤能P2X7受體(ATP-gated purinergic P2X7 receptor,P2X7)是腦內的炎症開關,介導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快速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分裂,增加促炎細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質釋放,引發癲癇發作,被認為是治療包括癲癇在內的一系列神經疾病的新藥物靶點。研究發現,維生素B6是P2X7受體的拮抗劑,具有抑制癲癇發作和神經保護作用。
  • 抗氧化功能
維生素B6的吡啶環上包含羥基和胺基基團,能直接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自由基發生反應,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另外,維生素B6參與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的產生。牛磺酸和硫化氫都來源於含硫胺基酸,它們的合成都需要維生素B6依賴性酶的參與。
  • 免疫調節和抗炎功能
維生素B6是維持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功能的重要化合物,特別是抗炎免疫反應所必需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6的缺乏會影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導致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如淋巴結、淋巴器官及脾臟萎縮,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血液中抗體[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產生量減少,細胞因子產生量改變。
  • 抗腫瘤功能
流行病學研究已經報導了維生素B6攝入量和結腸癌風險之間呈負相關。研究發現,維生素B6的抗腫瘤作用主要與抑制細胞增殖、氧化應激、炎症反應、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和血管生成有關。Komatsu等研究發現,在結直腸癌小鼠飼糧中補充維生素B6顯著降低腫瘤發生率和結腸腫瘤數量,並抑制細胞增殖,顯著降低結腸隱窩中與細胞增殖相關的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蛋白表達,而對結腸上皮細胞凋亡無顯著影響。體外試驗研究發現,維生素B6可抑制原單核細胞淋巴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增加IL-8和IL-10的含量,降低IL-1β的含量,阻礙腫瘤的發生進程。

適應症

維生素B6參與人體重要細胞代謝,同時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等功能,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神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

用法用量

維生素B6一直被用於治療和預防維生素B6的缺乏狀態,首選途徑一般是經口給予,也可以通過皮下、肌肉或靜脈內途徑給予。
研究表明,V B6的最適攝入量為1.5~2毫克/(人·天),且攝入濃度不宜超過200毫克/(人·天)。

藥理作用

  • 毒理
文獻信息中涉及維生素B6出現部分ADR的分析主要涉及神經系統。RAO等認為維生素B6毒性暴露可引起神經細胞體的原發性損傷(神經病變),可能隨後出現壞死以及軸突和髓鞘變性;有研究發現,吡哆醇以濃度依賴的方式誘導細胞死亡,可能與高劑量維生素B6引起的神經病變有關。XU報導了患兒使用維生素B6引起嗜睡的案例,由於補充大量的維生素B6可能會有利於y-氨基丁酸的合成,-氨基丁酸可能抑制神經傳遞,抑制中樞神經而致嗜睡。CHENG等認為維生素B6注射劑ADR可能也與所使用的輔料有關,輔料依地酸二鈉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

藥代動力學

維生素 B6(PN)主要在肝臟代謝,首先經過吡哆醛激酶(PK)的磷酸化生成PNP,然後再通過吡哆醇氧化酶(PNPO)的氧化作用生成 PLP,參與體內各種生化反應。除此之外約有 1/3 的 PN 在腸黏膜經磷酸激酶生成 PNP,在外周可將少部分PNP 轉化為 PLP。

風險與禁忌

藥物不良反應(ADR)

文獻報導維生素B6注射劑ADR表現情況與國家ADR監測資料庫情況基本一致,主要涉及皮膚及其附屬檔案損害、全身性反應損害、胃腸系統損害、呼吸系統損害、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損害等,包括瘙癢、皮疹、畏寒、寒戰、發熱、噁心、嘔吐、胸悶、呼吸困難、過敏反應、頭暈、頭痛、抽搐等不良反應表現。
此外,還有涉及維生素B6注射劑神經病變、骨折風險等相關報導。文獻報導了7名患者每日服用2000mg的吡哆醇(維生素B6)240個月後,出現四肢重度感覺神經病變的患者,其中4名患者不能行走,所有患者停藥後均有所改善。SUN等也報導了1例嚴重的大劑量維生素B6靜脈注射致周圍神經病變,停藥後逐漸恢復。有綜述文獻提示,孕婦每次使用25mg可能影響胎盤對胎兒的營養供給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有文獻報導,通過病例分析,孕婦服用大劑量維生素B6可造成胎兒短肢畸形與感覺性周圍神經病。
MEYER等7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後婦女大量攝入維生素B6和B12與髖部骨折風險增加相關,建議應謹慎使用維生素補充劑。一種可能的生物學解釋是,高劑量維生素B6可能由於神經系統症狀(包括可逆性神經病變、共濟失調和肌張力降低)而增加跌倒的風險;另一種解釋可能與通過抵消雌激素對類固醇受體的調節作用而導致的骨質疏鬆加速有關。CALDERON-OSPINA 等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目前維生素B6與骨折風險的相關研究存在爭議,且其他骨折風險因素不能排除。

禁忌

  • 配伍禁忌
臨床套用及實驗證明維生素B6與多種藥物存在配伍禁忌,包括奧美拉唑鈉、清開靈注射液、阿昔洛韋、炎琥寧、複方丹參注射液、丹紅注射液、喜炎平、維生素C注射液和各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等.
苯巴比妥鈉注射液與維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與加藥順序及藥物劑量無關。
VC、V B6注射液與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不能直間連續續點液體。
地塞米松和維生素B6的濃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會產生混濁或沉澱。維生素B6為水溶性物質製成的鹽, 本身不受pH值變化而析出, 但可導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質製成的鹽地塞米松磷酸鹽等產生沉澱。
注射用奧美拉唑和維生素B6存在配伍禁忌。奧美拉唑是一種鹼性藥物, 能升高氯化鈉注射液的p H值, 維生素B6含酚羥基, p H值為3~4, 兩藥作用發生酸鹼中和, 變色可能是維生素B6的酚羥基在鹼性條件下被氧化, 故兩者不應在同一瓶輸液中配伍。
三磷酸腺苷和維生素B6存在配伍禁忌。常用的三磷酸腺苷, 在pH值8~11時穩定, 遇酸則產生沉澱, 維生素B6為水溶性鹽酸吡多辛, pH值3~4, 可使三磷酸腺苷產生沉澱, 故避免同一容器中靜滴。

注意事項

  • 針對醫護人員的注意事項
醫護人員在使用維生素B6注射液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藥史、過敏史等情況,並在用藥後對患者進行監護,尤其要加強對首次使用患者的給藥後觀察,以及注意特殊人群(兒童、老人、孕婦)的用藥監測,注意觀察其在藥物使用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問題並對症處理,確保患者用藥安全,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醫護人員在使用藥品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的用法、用量給藥,並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對於聯合用藥則應該更加謹慎,若需要與其他藥物聯合治療時,應避免與其他藥物連續輸注,要合理安排輸液順序,並在使用前後用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溶液沖管,一旦配伍藥物出現變色、渾濁、絮狀物、沉澱、結晶時應立即停用,避免產生不良反應,使藥效得以穩定發揮。
  • 針對患者的注意事項
對於特殊人群如妊娠哺乳期、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或因其他原因導致的維生素B缺乏者,在日常飲食的基礎上,還應在醫生指導下,額外服用維生素B補充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醫生推薦劑量用藥補充維生素B,否則會有一定危險。比如過量的維生素B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發生異常,出現煩躁、疲倦、食慾減退、尿液發黃等症狀,少數可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出現皮膚潮紅、瘙癢。

藥物相互作用

  • 藥物對維生素的影響
氯黴素、環絲氨酸、乙硫異煙胺、鹽酸肼肽嗪、免疫抑制藥(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環磷醯胺、環孢素、異煙肼、青黴胺等藥物)可拮抗維生素B6或增加維生素B6經腎排泄,可引起貧血或周圍神經炎。長期服用上述藥物的患者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6
環絲氨酸可拮抗維生素B6,長期服用環絲氨酸可引起維生素B6缺乏症,應及時補充維生素B6
肼屈嗪可拮抗維生素B6,套用期間需及時補充。
  • 維生素對藥物的影響
維生素B6能增強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的止痛作用。
維生素B6可減輕秋水仙鹼的毒副作用。
維生素B6可減輕環磷醯胺所引起的肝臟、胃腸道毒副作用,兩藥聯用尚可治療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
維生素B6可消除氟呱吮醇的消化系統不良反應。
維生素B6可抑制烏頭鹼所致的心律失常。
維生素B6可預防多潘立酮的致泌乳反應,減輕其不良反應,並且對秘劑所致的泌乳也可能有預防作用。
左旋多巴與小劑量維生素B6 (每日5mg)合用,即可拮抗左旋多巴的抗震顫作用,但同時加用脫羧酶抑制劑如卡比多巴時,則對左旋多巴無影響。

風險提示

膳食葉酸、維生素B6 和維生素 B12攝入過高均會增加妊娠期糖尿病(GDM) 的發病風險。

發展歷史

維生素被人類認識和套用的歷史已跨越數百年,早在1782年,英國科學家即首次將維生素AD(魚肝油)作為藥用,自此,歐洲各國也嘗試將維生素用於治療營養不良和佝僂病。而維生素B族則在上世紀初相繼被發現:1911年芬科分離出維生胺,後被命名為維生素B1;1920年伊邁特又從酵母提取液中發現了一種黃色酵素,後被證明為維生素B2;而維生素B6則是在1926年被發現並確定結構式的。

專利信息

本發明屬於生物醫學領域,具體涉及維生素B6在製備預防和/或治療NLRP6炎症小體相關疾病的藥物或製劑中的套用。本發明通過對維生素B6抑制NLRP6炎症小體過度活化,從而治療NLRP6相關疾病的具體機制的研究,發現了維生素B6能夠用於製備預防和/或治療NLRP6炎症小體相關疾病的藥物或製劑。與傳統辦法(IL-18結合蛋白,經典治療IBD的藥物,靶向性不強,存在部分人群不回響的情況)相比較,維生素B6僅通過口服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維生素B6成本低,靶向性比較好,能特異性抑制NLRP6表達,比其他腸炎治療藥物靶向性會更強。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維生素B6胃漂浮片,由素片進行包衣製得。素片由以下按重量份數計的原料組成:10份維生素B6、20份骨架材料、15~30份助漂劑、9份產氣劑、5~20份填充劑和2份潤滑劑;其中,骨架材料為HPMC E15LV與HPMC K100LV的組合,組合的重量比例為1:3。還公開了維生素B6胃漂浮片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維生素B6胃漂浮片具有良好的緩釋效果,活性成分緩慢恆速釋放,體外試驗表現出緩釋特性。將助漂劑同時作為溶蝕型緩釋骨架材料,有效控制藥物速率,達到緩慢恆速釋放。本發明採用泡騰型機理,可在溶液中快速起漂,起漂時間低於5min。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維生素B6製備降低雜質殘留方法;屬於維生素B6技術領域:本發明在原有工藝上進行提高產品質量與收率等方面的研究,最佳化反應條件,以達到降低維生素B6粗品中未知雜質的殘留,進而達到提高維生素B6粗品的質量和收率的目的;本發明以正七環和噁唑為原料,經過加成反應、芳構反應以及水解反應,使得原料反應徹底,中間產物減少,進而減少雜質殘留。
參考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