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介紹,發展歷史,產品服務,版本語言,優良特色,傳播媒介,軟體硬體,審核機制,維基守則,處理破壞,參與團隊,維基媒體基金會,管理人員,用戶團隊,相關信息,版權資訊,內容授權,外界評價,正面評價,負面評價,
介紹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ˌwɪkᵻˈpiːdiə/ 或 /ˌwɪkiˈpiːdiə/)是一個網路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它是全球網路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參考工具書,名列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Wikipedia是一個混成詞,取自網站核心技術“Wiki”和英文中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
創立之初,維基百科的目標是向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希望各地民眾用自己選擇的語言參與編輯條目。書面印刷的百科全書多由專家主導編輯,再由出版商印刷、銷售。
維基百科號稱屬於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這意味維基百科除傳統百科全書所收錄的信息,也可以收錄非學術但具有一定媒體關注度的動態事件。
2006年,雜誌《時代》評選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你”中,提到了全球上百萬人線上協作維基百科,促進維基百科成長。
維基百科是強調Copyleft自由內容、協同編輯以及多語版本一個的網路百科全書項目,以網際網路和Wiki技術作為媒介,已發展為一項世界性的百科全書協作計畫。項目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相關的發展事宜。維基百科由全球各地的志願者們合作編撰而成,整個計畫已收錄了超過3,000萬篇條目,其中英語維基百科以超過450萬篇條目在數量上位居首位。
維基百科允許訪問網站的用戶自由閱覽和修改絕大部分頁面的內容,整個網站的總編輯次數已超過10億次。截至2012年8月,整個維基百科計畫總共有285種獨立運作的語言版本,且已被普遍認為是規模最大且最流行的網路百科全書。根據知名的Alexa Internet其網路流量統計數字指出全世界總共有近3.65億名民眾使用維基百科,且維基百科也是全球瀏覽人數排名第五高的網站,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無廣告網站。根據估計,維基百科每個月便有將近2.7億的美國人民前往該網站瀏覽。
由於維基百科能夠十分迅速地整理出與最近發生事件相關的信息,並且任何人都能夠深入整理數據內容,這使得許多人也漸漸將維基百科視為一個新聞來源。同時為方便一般學生或者瀏覽民眾能夠簡單了解條目的內容,維基百科中的絕大多數條目都儘可能以簡單的話語來解釋複雜的概念。
隨著維基百科的普及,維基新聞、維基教科書等姐妹計畫也隨之應運而生。儘管維基百科在其官方政策上堅決擁護可供查證中立觀點這兩項要求,維基百科仍因任何人都能參與編輯的特性受到了社會上許多人士的批評,其中以條目的質量、信息的準確度、呈現態度的客觀性以及無法提供一致的準確內容為多。
部分人士指稱問題在於維基百科所採用的Wiki技術,他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內容這種作法本身就是維基百科最大且無法改變的弊病,這般情況下破壞者能夠輕易在易引起爭紛的政治和宗教條目中添加虛假內容、刪除正確信息或者任意添加偏見性內容。
而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等知識分子對於條目準確性的爭議則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人對於維基百科的偏見。為儘可能解決各界對於條目質量的質疑,維基百科也陸續提出許多相對應的方法與指引來保障文章的質量,同時希望協同編輯時能夠列出足以供他人查證、審核及確認的數據源。
但批評者也提到,維基百科上的許多信息都是由那些崇尚流行文化等事物的民眾為編寫自己喜愛的項目而成,這意味著許多情況下網站十分容易受到各種理由而來的人為破壞;批評者也同時指出,就算一些報告證實許多條目在遭到破壞後能很快被輕易恢復,但維基百科內仍包含有大量未經證實或相互矛盾的信息。
不過《自然》在2005年的調查中認為,維基百科在科學文章這一領域與作為傳統百科全書代表的《大英百科全書》有著相似的精確度,但兩者在內容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嚴重缺失”
發展歷史
2001年2月12日,維基百科英文條目達到1000個,9月7日達到10000條條目。創建後的第一年,創建超過20000條條目,平均每月1500條。
2001年5月,13個非英語維基百科版本計畫開始(包括了阿拉伯語、中文、荷蘭語、德語、世界語、 法語、希伯來文、義大利語、日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9月,又有三個語言版本加入維基百科大家族。同年末,挪威語等另外三個語言版本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領導,非常活躍的西班牙語維基百科突然退出維基百科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理由是未來可能有商業廣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權。同年十月,維基百科參與者Daniel Mayer(maveric149)及其他參與者試圖重新整合兩個計畫,但Enciclopedia Libre的參與者投票決定,在維基百科能夠提出一個團圓提案之前,反對重新整合。然而,Enciclopedia Libre的用戶不排除在未來重新合併的可能性,並且希望繼續與維基百科保持聯繫。這場紛爭也引起了關於非英語維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廣泛討論,並且直接導致了非英語維基百科的幾項重大改革。
2002年3月,用戶ID24開始在英文維基百科發表許多極左文章,關於他的激烈討論最終導致嚴重的人身攻擊,吉米·威爾斯最後於2002年4月禁止ID24對維基百科進行編輯(但允許繼續瀏覽)。而經常在德國歷史相關的文章中發表親右翼觀點,並且導致多次爭論的用戶Helga,則在2002年9月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
2002年7月12日,中文維基建立後達到1000條目。
2002年8月,在吉米·威爾斯宣布他將不會在維基百科上刊登商業廣告。之後不久,維基百科的網址從維基.com變為維基.org。
2002年8月30日,英文維基百科已經有40000條條目。成長的速度從計畫之初就在平穩增長。
2002年10月, Derek Ramsey(Ram-Man)使用機器人軟體(bot)自動添加有關美國城市的信息。這些文章都是自動從人口普查報告中產生的。同時,類似的程式還用於部分其他議題。
2002年12月,姐妹計畫Wiktionary(維基辭典)正式開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個所有語言的詞典。它與維基百科在同一個伺服器上運行,使用同樣的軟體。
2002年10月27日 中文維基百科移動到新伺服器,軟體正式升級到Phase III。
2003年1月,維基百科開始支援TeX數學公式顯示,代碼由Taw編寫。
2003年1月22日,英文維基百科達到了10萬條條目的里程碑,並再次被Slashdot報導,兩天之後,當時第二大的維基百科,德文維基百科,也達到了1萬條條目里程碑。在不斷增加。
2004年12月23日,中文維基百科初步實現正(繁)簡體自動轉換。
2006年11月12日,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突破十萬,是第12個擁有超過10萬條目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
2009年8月4日,維基百科/媒體(Wikimedia)向世界智慧財產權中心提交申請,要求拿回Web主機組合域名WebhostingWikipedia的所有權。
2011年1月,維基百科創立十周年。
2011年5月,維基百科欲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維基百科將啟動全球簽名徵集,目的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媒體認為,這是數字產品第一次申請文化遺產,整個過程勢必充滿爭議。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一般認為,網路上的事物歷史不算悠久,沒有成為遺產的條件。
2011年11月,已經有超過3172萬的註冊用戶以及為數眾多的未註冊用戶貢獻了282種語言超過2024萬篇的條目,其編輯次數已經超過12億3192萬次。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參與者進行數百萬次的編輯。
2012年10月25日,維基百科最新移動版頁面正式發布。
2012年11月,維基百科計畫通過Kaltura的HTML5視頻播放器和工具套件加大視頻投入,讓用戶可以向任何的維基百科文章中添加視頻。維基百科已經允許用戶向文章中添加視頻,全球各地的廣播公司也曾經向維基百科和Wikimedia Commons捐獻過視頻腳本。但通過最新的項目,維基百科希望簡化視頻上傳流程,並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數字視頻庫。
2013年2月24日上午訊息,維基百科正在開發一種新方式,以更好地向發展中市場用戶提供維基百科的2500萬個詞條內容。在發展中市場,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率仍相對較低。根據維基百科的最新計畫,用戶可以通過簡訊或USSD標準向維基百科傳送訊息,請求某一特定的詞條內容。這一功能將於未來幾個月中上線,其開發得到了來自非盈利的媒體新聞支持機構Knight Foundation的60萬美元資助。
2015年3月10日,維基百科起訴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行為違法。
2015年5月19日,中文版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被封鎖。
2015年6月15日,維基百科全面採用HTTPS:保護用戶敏感信息。
2015年11月1日,英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500萬。
2018年12月,維基百科入圍2018世界品牌500強,位列第90。
2019年1月22日,谷歌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宣布,該公司將向維基百科再投資310萬美元。
2019年3月25日,因抗議和反對歐盟的著作權法案原因,維基百科義大利語版將正式關閉。
產品服務
版本語言
截至2015年12月維基百科一共有280種語言版本,其中英語超過五百萬,瑞典語、德語、荷蘭語、法語、瓦瑞瓦瑞語、俄語、宿務語、義大利語、越南語和波蘭語這十一個語言版本已經有超過100萬篇條目,快接近百萬的為日語。中文快接近86萬另外還有40多個語言版本的超過10萬篇文章和超過120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有多於10000個條目。其中在所有維基百科計畫中規模最大的語言版本為英語維基百科,英語之後依照條目數量安排的前五名順序分別是荷蘭語維基百科、德語維基百科、瑞典語維基百科以及法語維基百科。而根據Alexa的統計指出,英語維基百科便占所有維基百科累計瀏覽量的54%左右,而剩餘的其他語言版本的瀏覽量由大到小則分別是日語維基百科(10%)、德語維基百科(8%)、西班牙語維基百科(5%)、俄語維基百科(4%)、法語維基百科(4%)和義大利語維基百科(3%)。
由於維基百科是基於網際網路上運行的,因此來自全球各地的貢獻者可能在瀏覽相同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時卻使用不同的方言,又或者受到不同國家的習慣用語影響而使得彼此用語出現些微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導致條目的文字拼寫或者用法習慣上出現衝突(例如英語用戶就“color”和“colour”等拼法或者是中文用戶的繁簡體轉換問題等等),或者是受到不同地點社會環境的影響下使得對於條目內容的觀點不一。另外儘管在各種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之中也有如同“中立的觀點”般普遍施行的方針,然而許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仍然必須依照自己主要使用用戶的國家其法律限制,這使得各個維基百科計畫在方針和作法上並非一致。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則是各個維基百科必須依照相關法律限制決定是否能夠根據許可而採納自由內容或者合理使用的內容。
威爾斯則對於維基百科發展各種語言版本表示支持,並提到“應該要儘可能讓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夠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一同努力創造並且充分推廣的高質量之自由百科全書”。不過雖然每個語言版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獨立的功能與作法,但是在其上仍然會有相關組織負責監督維基百科計畫的運行,其中包括由元維基負責協調各個維基百科的運作並且提供所有語言版本維基百科重要統計數據的維護工作,另外還有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護維基百科以及與之相關的計畫運作。此外元維基也提供了每個維基百科應該都要有之條目的列表,其內容涉及到包括傳記、歷史、地理、社會、文化、科學、技術、食品和數學等主題的基本內容。不過另一方面當某個特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有相關條目的文章時,並不意味著另外一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也能有同樣質量的文章內容,例如一些位於美國的小城鎮條目便可能僅有英語版本提供參考。甚至也有些條目或許能夠於與之相關語言的維基百科中創建,但並不意味著便能夠滿足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百科的“關注度”標準。
絕大多數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其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文章多隻占一小部分,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維基百科計畫並不允許用戶直接張貼全自動翻譯的文章內容,但是一些維基百科社區也往往鼓勵編輯用戶以人為的方式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內容。(中文維基百科則鼓勵翻譯,但要遵循相應的規定)而在維基百科計畫中如果條目內容也存在於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時,便能通過“跨維基連結”的技術於同一頁面的左側或右側列表中連結數個不同語言的條目內容。另外在多媒體使用這一部分,各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接能夠使用維基共享資源的圖片、聲音與視頻等媒材。
優良特色
經過一定時間發展的維基百科一般都會產生“優良條目”“特色條目”(各個語言版本代表符號不同,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優良條目和特色條目)。優良條目和特色條目是通過投票選舉產生。大多數特色條目是由優良條目升級達到的。雖然真正100%符合維基百科作品的條目實際上並不存在,但特色條目依然是作為該語言維基百科中,通過多數人認可為比一般條目要更為完整、優秀的作品。它們一般是眾多維基人共同協作的甜美果實,也可以是部分人獨立完成的華彩篇章。
傳播媒介
由於維基百科的內容是根據開放式許可來作為許可協定,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重複發表維基百科內的文章,同時重新發布內容時也不需要付費。除了維基百科自身網站之外,維基百科的內容不論是於線上或者是脫機都曾經使用不同媒體來向外發表,這包括有:
網站內容:數以千計的“鏡像站點”紛紛再次發布維基百科的條目內容,有些網站甚至也能夠提供維基百科中所引用的參考來源。另外在維基百科推出與移動設備友好界面前,另外有非官方的Wapedia來傳播維基百科的內容。
應用程式:維基百科本身也推出許多於移動設備上運作的應用程式來推廣維基百科的內容,包括Android和iOS等用戶都能夠藉此瀏覽維基百科的條目。
各式光碟:維基百科已經多次將自身條目集結推出光碟,例如英語維基百科在2006年時推出收錄2000多條條目的《維基百科精選》(Wikipedia CD Selection),波蘭語維基百科也推出收錄共有240000篇條目的光碟,而德語和西班牙語等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也有類似的計畫。另外維基百科也與英國SOS兒童村(SOS Children's Villages UK)合作、以維基百科的內容為主推出名為“維基百科校園版”(Wikipedia for Schools)的CD/DVD系列,並且同樣是以自由、經人工審核且非商業性授權發布,期望光碟中的內容能夠對於英語世界帶來正面幫助。其中光碟所收錄的內容主要是以英國國家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作為標準,不過也能夠另外協助連結到維基百科網站上的條目連結,而如果將其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出版的話預估要有20冊左右。
書籍刊物:許多維基百科的用戶期望能夠將自身的條目內容集結,並且嘗試以傳統出版書籍的方式來推廣。其中包括美國出版公司Books LLC以及德國出版商VDM Publishing便曾與維基百科進行合作,而自2009年以來包括英語、德語、俄語、法語維基百科的用戶紛紛將自身條目採用隨選列印的方式出版各式書籍刊物。
語義查詢:自2007年開始,DBpedia開始自英語維基百科的“infoboxes”和“頁面分類”提取數據數據,藉由資源描述框架的技術創建可供查詢的語義網計畫。同時直接通過包括Semantic MediaWiki等轉換技術的協助,使得維基百科的數據數據能夠在網站上擴展成為可供閱讀的語句。而這些導往其他網站的數據信息也能夠重新使用於維基百科計畫,除了能夠在同一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文章之中引用,同時也能夠提供信息給其他不同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使用。
然而維基百科對於其他網站重新使用維基百科的完整條目並非完全鼓勵,特別是反對他人直接通過網路蜘蛛來複製文章內容。然而這些以資料庫轉存儲(Database hump)技術過去只能夠轉移維基百科的文章內容,一直到2007年以後才有相關技術能夠同時給予圖像轉移的服務。另外數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也多設定有“詢問處”的服務,由志願者藉由維基百科內的條目來回答其他網路用戶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其中根據《文獻數據工作雜誌》(Journal of Documentation)的研究員普寧娜·肖傑夫(Pnina Shachaf)的統計,維基百科其“詢問處”的回答質量大約與一所標準圖書館其諮詢台相當,其中在所有回覆中大約有55%仍有其準確性。
軟體硬體
維基百科所採用的維基軟體版本是由Clifford Adams編寫的UseModWiki(第一版)。2002年1月,維基百科開始在PHP wiki軟體上運行,並使用MySQL資料庫。Magnus Manske還特別為維基百科專門寫了很多功能(第二版)。之後不久,隨著人流的增加,網站速度明顯下降,到了幾乎無法編輯文章的地步。對軟體的一些修改只能應付暫時之需。然後Lee Daniel Crocker從頭開始重寫了整個程式;從2002年6月開始,一個新的程式開始運行(第三版)。Brion Vibber從此開始負責修補及維護程式以及資料庫。所用軟體稱作MediaWiki。
審核機制
維基百科是個民主制、精英制、獨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由一般的維基人討論、修改,通常為民主的形式。維基百科的系統里同時有資深的維基人擔當管理員,負責清除破壞及封鎖惡意破壞者的帳戶。非常敏感的議題,則由吉米·威爾斯聲明負責。(關於維基百科:重新闡釋開放與中立詳細內容可以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守則
守則所有參與維基百科工作的參與者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則。這些守則使整個計畫能夠平穩並卓有成效地展開。其中一些守則包括。
首先,參與者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與背景,來自於世界不同的角落。
第二,有一些所有參與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規。
第三,維基百科人使用“討論頁”來討論如何修改條目,而不是在條目中討論。至於一些會影響到很多條目的議題則放在元維基中討論。
第四,首頁有一些不受歡迎的條目嚴格地來講是百科全書的條目。
第五,維基百科社群有許多受廣泛支持的規則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條規則是:“如果規則讓您感到緊張和有壓力,讓您不想再參與維基,那么就忘掉這些規則,做您自己的事兒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diki,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但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如此,維基卻至今依然是一個很有組織、很規範的系統。
處理破壞
與此同時,一些惡意的修改行為也會被限制。對破壞行為進行監督和糾正也並不是什麼難事,用戶只需查看修改的清單就可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發現這些破壞行為,然後點擊撤銷按鈕就可以回到被破壞之前的狀態,這就比較利於維基社區對質量的掌控。
2004年11月1日前一期的《新聞周刊》引用英國艾塞克斯一位維基百科迷(他曾對1000多個詞條的正確性進行網上監督)的話說:“合著百科全書的想法也許是有些瘋狂,但它的自控卻很好。”
參與團隊
維基媒體基金會
維基百科是由屬於非營利組織的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託管與資助,同時維基媒體基金會還管理包括維基詞典與維基教科書等與維基百科相關的計畫。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經營主要是依賴公眾或者企業的捐贈和補助金,其中重要的捐助者包括有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維珍集團執行長理察·布蘭森爵士、亞馬遜公司創辦人傑夫·貝佐斯、Craigslist創辦人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等。
管理人員
維基百科社群已經創建了“各式各樣的管理許可權”,其中為了能夠有效掌握維基百科中條目的編輯修改動向,使得許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陸續由志願擔任管理人員者組織“明確的權力結構”。這些志願協助管理工作的“管理員”往往在維基百科社群中也是擁有良好信譽的編輯用戶,在成為有部分特權的“管理員”之後便擁有能力刪除頁面、封鎖正在被破壞的文章或者是社區嚴重爭執時刪除污辱性對話,甚至也能夠停止違規用戶的編輯權利。不過“管理員”的權力行使者要在於編輯部分的行使,期望能夠阻止用戶對於維基百科的破壞性編輯,而對於普通的編輯用戶實質上並無管轄權力。此外,管理員在決策決定這一方面也並未享有任何特殊權力。
用戶團隊
維基百科是由全球無數志願學者、玩家、學生等等有知識的人共同建築的,該計畫的參與者叫做維基百科人。直至如今,參與者的人數仍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事實上,維基百科不能說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創造性運用技術的方式,但對一種先進技術來說,能把它用好其實是最重要的事情。
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這些特點使維基百科與傳統的百科全書有所區別:
首先,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線上的論壇或其他任何東西。其次,維基百科允許大眾的廣泛參與,它是一個協作計畫。另外,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它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及再發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在這個講究參與性的時代,維基百科這樣的互動學習模式必將發揚光大。
相關信息
版權資訊
維基百科和Wikipedia是非盈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持有的註冊商標,該基金會建立了許多開放內容的計畫。在所有的這些計畫中,都歡迎勇於編輯條目,以協作的方式貢獻您的知識。
所有在維基百科內的文字,以及大部分的圖片(一些圖片如沒有處於公有領域或屬於該國家著作權保護法律規定其保護年份的圖片不能隨意添加在條目內)和其他內容,都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定(CC-by-sa-3.0)方式授權。作者能保有其創作內容的所有權,同時本授權讓這些內容能自由的被散布或複製。
維基百科還允許第三方在不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自由修改和發布修改版本的作品。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使用者必須遵循CC BY-SA 3.0的另一個條款:使用者必須保證自己允許公眾對你的作品擁有同樣的自由。自由獲得,自由複製,甚至自由銷售維基百科,不能獨占所有的權利——維基百科因而被稱為“公眾的百科全書”。
內容授權
維基百科的計畫早在2001年創建時便決定採用原本是為自由軟體設計的GNU自由檔案許可協定,通過pasteleft授權的方式允許文章內容他處再次傳播、藉此創作延伸作品、允許使用在商業用途並且仍由維基百科保有著作權。但是這對於引用維基百科作為參考資料的報告是一個極為糟糕的選擇,原因在於GNU自由文檔許可證文本要求這些引述維基百科的檔案也必須完全遵守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的授權。2002年12月時知識共享授權(Creative Commons license)首次推出,不同於GNU通用公共許可協定專門為軟體授權所訂定、知識共享授權則是專門用來給予各種設計創作的作品使用。在知識共享授權推出之後,包括許多部落格以及在網路上創作的作品紛紛也採用此一授權發布。但一開始維基百科計畫仍無法直接將許可轉換成為知識共享授權,原因在於GNU通用公共許可協定和知識共享兩種授權內容並不兼容。一直到2008年11月時,自由軟體基金會特別重新修改GNU自由檔案許可協定;這使得維基百科與其姐妹項目在2009年4月時邀請社區成員舉行討論與投票,並且預定在2009年6月時完成更改許可協定的工作。最終維基百科在2009年8月1日時將其條目授權改為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定,同時維基百科的內容也適用於新版本的GNU自由檔案許可協定。
不過對於多媒體檔案來說,各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則有各自的處理方法。包括英語維基百科在內的語言版本允許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使用非自由的檔案,不過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則由於主要使用國缺乏相關合理使用依據而禁止,例如日語維基百科便受限於《著作權法》而不得使用非自由檔案。對於使用如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定等自由內容的多媒體檔案,則往往會上傳至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管理的維基共享資源,並且能夠同時提供給各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使用。而維基媒體基金會所不允許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檔案,則是由維基百科作為貢獻者所上傳檔案的託管服務,而對於條目內容有關的法律案件維基媒體基金會亦不需負責。
外界評價
正面評價
- 維基百科擁有多個語言版本,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觀點。
- 維基百科除了被保護的條目外,其餘的詞條都可以不用註冊就可以編輯,並且保存後直接展現於頁面。
- 維基百科對著作權方面審查較為嚴格,圖片多為用戶自己擁有著作權的作品,很少見到其它網站的水印。
-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均為用戶自行編寫,使付費修改詞條與鎖定詞條成為不可能。
負面評價
管理員
雖然它號稱管理員都是由用戶自己選舉,可以隨時罷免,但是常常因為各種理由或同情難以真正罷免管理員,僅有少數因長期不在維基百科活躍的管理員真正不再擔任管理員。
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相比其它的線上百科管理員而言擁有極高的許可權,可以封鎖用戶的賬戶和IP位址,並且不能重新創建。用戶查核員有查核用戶是否濫用傀儡的許可權,而普通用戶無法看到查核的細節,這種不公開讓普通用戶無法確認其真實性。
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有77位,來自世界各國。由於政治見解以及意識形態不同,或許會對用戶的編輯製造干擾,比如監控某些特定的條目,一旦用戶修改,管理員就可以馬上知曉,並且利用「回退不過三」原則,用手中的權力封鎖和他意見不同的用戶。
創建
用戶創建的條目如果被管理員認為包含商業信息可能會被刪除,即便它並不包含商業信息,以及知名度很高。這一點會讓用戶創建條目時的難度加大,一些維基人本身就在某企業工作或某學校上學,卻常常苦於在自己公司/學校網站以外難以找到不含所謂宣傳性的信息的內容,而編輯不了相關條目。
編輯
相比採用可視化編輯的線上百科而言,維基百科更多採用的是代碼編輯方式,可視化編輯器雖然存在,但很不成熟,於是用戶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或了解後才能掌握編輯技巧。
審核
維基百科條目雖然可以直接提交到頁面,但會受到管理員、巡查員、回退員甚至其他普通用戶的審查,這雖然方便了用戶,但這也造成了一些人利用這個弱點來故意破壞條目。德語維基百科採用穩定版本形式。
內容
維基百科要求用戶編寫的內容大部分為自己原創,不能大幅加入受著作權保護的內容(如其他與其著作權協定不兼容的百科全書、各種網路上作者未聲明以他們的著作權協定),就會不適合空閒時間不多的網民參與編輯其內容。
引用
維基百科並不限制引用的資料來源和語言,中文的條目也可以引用英文的資料來做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