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病

綠膿桿菌病(Infe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Chicken)是由綠膿桿菌引起雛雞的一種敗血性疾病。該病在以前並不多見,但隨著我國養禽業的迅速發展,至今北京、天津、河北、福建、遼寧、四川等地均有本病發生的報導,對養雞業造成一定經濟損失,已引起人們的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膿桿菌病
  • 外文名:(Pseudemonasaeruginosadisease
  • 類型:綠膿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 屬於:假單胞菌屬
簡介,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防制,

簡介

綠膿桿菌病(Pseudemonasaeruginosadisease)
綠膿桿菌病(Pseudemonas aeruginosa disease)是由綠膿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病原學

綠膿桿菌屬於假單胞菌屬,是一種能運動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大小為1.5~3.0μm×0.5~0.8μm,單在、成雙,有時呈短鏈。
本菌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形成的菌落為圓形,中等大小,隆起,濕潤粘稠,多數邊緣整齊(用低倍鏡觀察邊緣薄而不齊,似葵花瓣狀 ),淡綠色,菌落周圍的培養基為藍綠色,有芳香氣味;在普通肉湯中培養24h呈均勻渾濁,繼續培養至72h可產生菌膜,培養液呈藍綠色,並且呈粘糊狀,用白金鉺蘸取少許能拉成絲狀;藍綠色的綠膿菌素可溶於水。本菌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呈灰綠色;在三糖鐵培養基上不產生硫化氫,菌落呈灰色,斜面部位呈粉紅色,底部不變黃。本菌發酵部分糖不產氣,過氧化氫酶陽性,氧化酶陽性,需氧。

流行病學

綠膿桿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土壤、水、腸內容物、動物體表等處都有本菌存在。雞、火雞是最常見禽類宿主。浸蛋溶液中可能也會污染此菌。腐敗雞蛋在孵化器內破裂,可能是雛雞爆發綠膿桿菌感染的一個來源。近年來我國發現的雛雞綠膿桿菌病,主要由於注射馬立克氏疫苗而感染綠膿桿菌所致。當氣溫較高,或再經長途運輸,會降低雛雞機體的抵抗力,從而發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季出雛季節多發。雛雞對綠膿桿菌的易感性最高,隨著日齡的增加,易感性越來越低。

臨床症狀

雛雞精神沉鬱,食慾降低或廢絕,體溫升高(42℃以上),腹部膨脹,兩翅下垂,羽毛逆立,排黃白色或白色水樣糞便。有的病例幾乎看不到臨床症狀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達70%~90%。有的病例出現眼球炎,表現為上下眼瞼腫脹,一側或雙側眼睜不開,角膜白色渾濁,膨隆,眼中常帶有微綠色的膿性分泌物。時間長者,眼球下陷後失明,影響採食,最後衰竭而死亡。也有的雛雞表現神經症狀,奔跑、動作不協調,站立不穩,頭頸後仰,最後倒地而死。
若孵化器被綠膿桿菌污染,在孵化過程中會出現爆破蛋,同時出現孵化率降低,死胚增多。

病理變化

腦膜有針尖大的出血點,脾臟淤血,肝臟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點。頭、頸部皮下有大量黃色膠腖樣滲出物,有的可蔓延到胸部、腹部和兩腿內側的皮下,顱骨骨膜充血和出血,頭頸部肌肉和胸肌不規則出血,後期有黃色纖維素樣滲出物。腹腔有淡黃色清亮的腹水,後期腹水呈紅色,肝臟、法氏囊漿膜和腺胃漿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氣囊渾濁增厚。綠膿桿菌靜脈接種,引起心包炎與化膿性肺炎。卵黃吸收不良,呈黃綠色,內容物呈豆腐渣樣,嚴重者卵黃破裂形成卵黃性腹膜炎。侵害關節者,關節腫大,關節液渾濁增多。死胚表現為頸後部皮下肌肉出血,尿囊液呈灰綠色,腹腔中殘留較大的尚未吸收的卵黃囊。

診斷

雛雞患綠膿桿菌病,往往發生在注射馬立克氏苗後的當天深夜或第二天;發病急,且死亡率高,可根據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和病雛的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要作出確切診斷,必須進行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和鑑定。

防制

防制本病的發生,重要的是搞好孵化的消毒衛生工作。孵化用的種蛋在孵化之前可用福馬林熏蒸(蛋殼消毒)後再入孵。熏蒸消毒時,每2.83m3空間用福馬林120毫升及高錳酸鉀60g,密閉熏蒸20min,可以殺死蛋殼表面的病原體。防止孵化器內出現腐敗蛋。對孵出的雛雞進行馬立克氏苗免疫注射時,要注意注射針頭的消毒衛生,避免通過此途徑將病原菌帶入雞體內。
一旦暴發本病,選用高敏藥物,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新黴素、多粘菌素、丁胺卡那黴素進行緊急注射或飲水治療(慶大黴素可採用肌注,4000~5000U/只.d;飲水5000~6000U/只.d,連用三d),可很快控制疫情。另外,也可用慶大黴素給雛雞飲水作預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