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綠紅東美螈體長2.9-5.1厘米,尾長 5.8-14厘米,體重0.7-0.9厘米。幼體皮膚比較光滑,從吻端至每隻眼睛有一條相當明顯的暗條紋。上體體色為橄欖綠色至黃棕色,布滿小黑斑和零星的有黑色框線的紅色斑點。腹部是淡黃色至稻草顏色和較明亮的檸檬黃色,並帶有許多黑色斑點的圖案。成體肌膚與蟾蜍相似,有顆粒狀突起,變體後呈紅色,改變為陸棲型態。有粗糙的粒狀皮膚,通常顏色是紅色或橙色。
頭軀略扁平,皮膚有瘰疣。有活動性眼瞼。肋溝不明顯。有眼瞼。犁骨齒兩長列,呈“∧”形排列兩行。四肢較發達,指4,趾5或4。該蠑螈的肢體被切斷時,會重新長出新的肢體,據稱此一功能乃源自一名為nAG的蛋白質分子。
棲息環境
棲息於落葉和針葉林。幼體在陸地生活,成熟的幼體和成年蠑螈生活在淡水小湖泊、池塘、溝渠和沼澤。山地、平地、沼地、水塘及小型河川亦可見其影蹤。早春至初夏間以陸地生活為主,夏季至冬季間則是生活與水中。經常發現於溪流或冷泉附近的岩石下,木料和其他覆蓋對象。
生活習性
成體以水生為主,如果水生生境變得不合適也可以在陸地生存;幼體階段性生活在森林湖邊,經常在森林的雨夜可以看到。以水生昆蟲為食。白天躲在岩石等物體下,夜間開始尋找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的為食。在一些地區的個體甚至也吃其他蠑螈。成年個體經常發現在下雨的夜晚穿越道路。
分布範圍
產於北美東部,加拿大和美國。從加拿大沿海諸省、北美五大湖,西到美國德克薩斯州南部、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
繁殖方式
在六月和九月之間開始交配繁殖,體內受精,雌螈將雄螈排出的精包(或精子團)納入泄殖腔壁。十月左右開始產卵(平均約70枚卵)。雌性把卵產於岩石或木頭底部,直到它們12月初孵化。水生幼蟲孵化後要經歷27 - 31個月的蛻變過程,通常在4年裡達到性成熟。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英文名稱 | |
1. | 綠紅東美螈指名亞種 | N. v. viridescens | Red-spotted newt |
2. | 綠紅東美螈沿海平原亞種 | N. v. dorsali | Broken-striped newt |
3. | 綠紅東美螈中部亞種 | N. v. louisianensis | Central newt |
4. | 綠紅東美螈佛羅里達半島亞種 | N. v. piaropicol | Peninsula new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