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優1號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的朱啟升; 楊前進選育秈型三系雜交水稻。該種親本來源綠三A(♀) 和 綠稻24(♂)。適種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綠優1號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族:稻族
- 屬:稻屬
- 種:稻
2005年湖北審定編號:鄂審稻2005007,品種來源,品質產量,特徵特性,栽培要點,適宜範圍,2005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5027,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2004年安徽審定編號:皖品審04010412,品種來源,品種試驗,特徵特性,栽培要點,適宜範圍,新品種授權公告號:CNA001073G,
2005年湖北審定編號:鄂審稻2005007
品種來源
安徽省農科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用不育系“綠三A”與恢復系“綠稻24”配組育成的雜交中稻品種。原名:綠秈優1號、隆安優8號。由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申報。2005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05007。
品質產量
2003~2004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0.0%,堊白粒率14%,堊白度2.4%,直鏈澱粉含量22.2%,膠稠度50毫米,長寬比3.4,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穀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8.80公斤,比對照Ⅱ優725增產3.37%。其中:2003年畝產523.13公斤,比Ⅱ優725增產9.51%,極顯著;2004年畝產554.46公斤,比Ⅱ優725減產1.83%,不顯著。
特徵特性
株型緊湊,葉片略長,劍葉短挺,葉色濃綠,葉鞘、穎尖無色。抽穗至齊穗時間較長,穗層欠整齊,穗大粒多,長粒短芒。植株較高,抗倒性差,後期轉色一般。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7.9萬,株高122.8厘米,穗長24.7厘米,每穗總粒數164.9粒,實粒數127.3粒,結實率77.2%,千粒重25.52克。全生育期138.8天,比Ⅱ優725長0.9天。抗病性鑑定為高感穗頸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
1、適時播種。鄂北4月中旬播種,江漢平原、鄂東5月上旬播種。稀播培育多櫱壯秧,秧齡30~35天,及時移栽。2、合理密植。株行距16.7×20厘米,每穴插1~2粒穀苗。3、加強肥水管理,注意防止倒伏。一般畝施純氮12公斤,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早施分櫱肥,不施或少施穗、粒肥。淺水勤灌,苗夠及時曬田,後期忌斷水過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和螟蟲等病蟲害。5、適時收穫,注意脫曬方式,以保證稻穀品質。
適宜範圍
適於湖北省鄂西南山區以外的地區作中稻種植。
2005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5027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5.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3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片略長,葉色淡綠,抗倒性較差,株高123.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8萬穗,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174.2粒,結實率77.6%,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平均6.2級,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0%,長寬比3.1,堊白粒率26%,堊白度3.3%,膠稠度7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1%,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3級。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優質A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2.3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62%(極顯著);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84.7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9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3.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28%。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6.9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76%。
栽培技術
要點
1、育秧:適時播種,濕潤育秧秧田每畝播種量15公斤,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種量150克。
2、移栽:一般濕潤育秧秧齡30~35天秧齡、旱育稀植30~35天秧齡移栽。栽插密度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每畝插1.8萬穴左右。
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分櫱肥,適施穗粒肥,注意合理搭配施用鉀肥,以增加抗倒能力。在水漿管理上,做到前期早控,一般每畝達18萬苗時開始烤田,後期乾濕交替,斷水不能過早。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較高,米質優,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2004年安徽審定編號:皖品審04010412
品種來源
安徽省農科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用紅蓮型細胞質三系不育系綠三A與綠稻24配組而成雜交中秈組合。
品種試驗
情況:安徽省兩年區域試驗和一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7.35-611.5千克,比汕優63增產7.0%-10.75%。
特徵特性
株高120厘米,分櫱力強,劍葉較挺直,穗大粒多,平均每穗175粒,結實率80%,千粒重26.5克,米質12項指標中除堊白米率為20%未達標,其餘11項指標均達部頒二級以上優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汕優63長4-5天,感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栽培要點
作一季中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因莖稈較高,後期控制施肥,以防倒伏,注意防治稻曲病、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適宜範圍
安徽省一季稻區種植。·
新品種授權公告號:CNA001073G
權申請或公告信息
申請日:2003/12/3
申請號:20030485.2
申請公告日:2004/5/1
申請公告號:CNA001236E
授權日:2007/5/1
品種權號:CNA20030485.2
授權公告日:2007/5/1
授權公告號:CNA001073G
培育人:朱啟升;楊前進
品種權(申請)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本申請品種是以綠三A為母本,以綠稻24為父本配組雜交而成。其中,母本綠三A是由粵泰A的散粉可育株與粵泰A測交後並經連續多代回交轉育而來。
本申請品種是以綠三A為母本,以綠稻24為父本配組雜交而成。其中,母本綠三A是由粵泰A的散粉可育株與粵泰A測交後並經連續多代回交轉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