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了綜觀經濟學的開創和發展時期。由魏雙鳳教授創建的綜觀經濟學繼承了經濟學發展的優秀傳統,它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大膽吸收和借鑑西方經濟學中合理的科學成果,是將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有機地結合的一門現代系統科學意義上的經濟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綜觀經濟學
  • 外文名:Mesoeconomics
主要內容,產生,主要特點,意義,發展,展望,

主要內容

作為一門新興的經濟學科,“綜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縱橫有機結合、持續協調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一是狹義的縱向經濟關係,即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之間的關係及其本質聯繫和協調發展問題;
二是廣義的縱向經濟關係,即微觀經濟、巨觀經濟與球觀經濟以及未來的宇觀經濟之間的關係及其本質聯繫和協調發展問題;
三是橫向的經濟關係,即經濟、社會、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其本質聯繫和協調發展問題。從研究內容不難看出,綜觀經濟學對經濟問題和規律的研究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超過以往。

產生

綜觀經濟理論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這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科。世界上最早提出綜觀經濟學這一概念的有兩個人:一是澳大利亞的華裔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一是我國廣東華南農業大學的魏雙鳳教授。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在給黃有光教授《經濟與改革》一書所寫的序言中,認為黃有光教授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有三,其中的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綜觀經濟學。什麼是綜觀經濟學?黃有光教授一再說明:“綜觀經濟學模式(MesoeconomiCS)之所以稱為綜觀,在於它借用微觀、巨觀與全面均衡分析的一部分綜合而成。綜觀經濟學綜合三種方法,而這三種方法各有長短,不相伯仲,則綜觀經濟學必比任何一種都好。”後來他還說明:“綜觀經濟分析法,是於1980年前後提創的,主要文章包括Economic Journal 1980,Economica 1982,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包括Abayasiri-Silva與Shi之文章),及1986年出版的Mesoeconomics(中譯《綜觀經濟學》、社會科學出版社)。”從上面引文中可以看出,黃有光教授提出的綜觀經濟學主要局限在綜合分析方法的範圍里。
中國魏雙鳳教授在1982年發表了《淺談綜觀經濟學》,明確提出創建綜觀經濟學這一新的經濟學科,隨後又發表了多篇文章,並於1988年正式出版了《綜觀經濟學》(英譯《MAGNI—ECONOMIcs》)專著,1989年又主編出版了《綜觀經濟學論文集》。在魏教授的專著和論文中,對綜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特點、方法、意義以及主要的經濟範疇等作了簡要的闡述,指出它的主要論點是綜合協調、綜合平衡發展經濟,為這門新的經濟學科奠定了初步基礎。
綜觀經濟學產生於2O世紀8O年代決非偶然。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實現有機的結合。在西方已開發國家,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爆發,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停滯膨脹”的出現,使得無論是個體經濟學還是總量經濟學所建立的理論和方法,都不能作出正確和完滿的解釋,都難以提出解決這種複雜矛盾和困境的政策主張,需要經濟理論工作者作出新的回答。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綜觀經濟學順從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而應運問世。

主要特點

一是整體性。國民經濟是一個多因子、多層次構成的綜合整體。綜觀經濟學研究問題必須從經濟關係全局和整體出發,而不是從局部和個體出發。它研究經濟社會的發展,著重於戰略性而不是戰術性。著重於全局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著重於長遠利益而不是短暫利益。
二是系統性。國民經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結構,是以國家為邊界劃分的社會經濟系統。從其內部來看.可以分別從區域角度、部門角度和社會再生產角度來劃分不同的子系統。從外部來看,不同國家的國民經濟之間的關係, 又形成了國際經濟關係和系統。我們研究經濟問題,必須進行縱橫結合、時空結合的系統探究,力求避免片面性。
三是多元性。綜觀經濟學的多元性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既有理論來源的多元性(多個不同經濟學科), 又有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傳統的方法和現代的方法均包括在內):既有套用範圍的多元性,又有經濟效益的多元性。
四是邊緣性。綜觀經濟學是在廣泛吸取傳統的和現代的多種經濟學科養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化新學科,其學科的邊緣性質十分突出。我在《經濟效益範疇的歷史考案》 中說過:“綜觀經濟學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吸收微觀、中觀、巨觀以及相關經濟學科的合理成份而建立的一門新學說”。
五是協調性。國民經濟系統的各部分是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 因而綜觀經濟學強調在分析研究和解決經濟建設問題時,必須高度重視方方面面之間的關聯性,使有關方面切實做到協調和配合,避免片面性決策帶來的損害,以期取得最佳的整體經濟效益。

意義

綜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學科定位和基本特點,表明它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深遠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對經濟理論和經濟實踐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首先,綜觀經濟學的創立是對當代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因為它把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標誌著國際上的經濟理論從過去的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兩門體系,發展到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綜觀經濟學三門體系。
第二,綜觀經濟學對指導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為它為解決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的矛盾和反差, 為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統——死——放——活——亂——統”的惡性循環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途徑。
第三,綜觀經濟學對指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因為它是根據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與之相適應的戰略思維而創立的,其主要特點就是要求經濟成長與人口控制、生態平衡、資源利用(包括太空在內的廣義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包括太空在內的廣義環境保護)等諸方面的和諧協調發展。    第四,綜觀經濟學還為現代經濟管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間。為了適應現代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發展的要求,綜觀經濟理論要求把微觀經濟管理與巨觀經濟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微觀經濟內部管理的諸方面與巨觀經濟內部管理的諸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綜觀性的管理, 以期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將我國現代經濟管理推向新的台階。

發展

綜觀經濟學自20世紀8o年代創建以來,其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主要是:
1.先後出版了8部重要著作。其中有:《綜觀經濟學》(魏雙鳳著);《綜觀經濟學論文集》(魏雙鳳主編);《綜觀經濟與市場經濟》(魏雙鳳主編);《綜觀經濟學》中英文精華本(魏雙鳳著);《綜觀經濟學理論與套用》(魏雙鳳主編);《綜觀經營管理》(鄧志陽著);《綜觀經濟效益論》(黃鐵苗著)。
2.發表了一批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其中有:《綜觀經濟學的幾個核心問題》(魏雙鳳);《運用綜觀經濟理論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魏雙鳳);《綜觀經濟學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學科的主流》(鐘遠蓄);《運用綜觀經濟理論指導經濟成長方式轉變》(黃灼明);《綜觀經濟學系統思維模式》(李克華);《廣東綜觀經濟調控模式探討》(鄧志陽);《綜觀經濟學與現代經濟管理》(陳欽鳳);《綜觀經濟學一一21世紀的主流經濟學》(陳欽鳳)等。
3.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推廣套用綜觀經濟理論。1994年“廣東國際綜觀經濟研究會”成立以來,魏雙鳳教授帶領一批專家學者,先後多次深入工廠企業和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僅地級市就有韶關、陽江、江門、清遠、東莞、珠海、河源、茂名等地,還先後在斗門、新會、清新、英德、河源、五華等市縣舉辦了幹部培訓班,講授綜觀經濟理論及相關的經濟發展理念和管理知識,為此,還專門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編寫了《綜觀經濟學(理論與實踐)教程》(內部出版),使綜觀經濟理論在廣大城鄉得到了一定的推廣和套用。
4.召開了多次學術研討會,廣泛交流和共同探索綜觀經濟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在這期間舉辦的主要學術研討會有:1994年在惠州市舉行的“綜觀經濟與市場經濟學術研討會”;1996年在南海市西樵山舉行的“國際綜觀經濟與企業綜觀管理學術研討會”;1998年在廣州舉行?一國兩制’與粵港澳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2000年在增城市舉行的“廣東農業現代化與科技發展學術研討會”等。
通過以上的學術活動和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使這門新興學科形成了初步的理論框架,明確了主要的核心範疇(即綜觀經濟效益和綜觀經濟調控),提出了一系列的綜觀新概念(如綜觀系統、綜觀方法、綜觀管理、綜觀思維、綜觀人才等),為綜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展望

綜觀經濟學在上世紀末的創建和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這門新學科在總體上尚處在初始階段,遠未成熟和完善。正如塗禮忠教授在《關於綜觀經濟學發展之我見》一文中所說:“目前的綜觀經濟學還只是提出了一個理論框架。要做到理論上的系統性,結構上的科學1生,實踐上的操作1生,還需要作很大努力”。
進入新世紀不久,為慶祝綜觀經濟學創建20周年和深化這門學科的研究,廣東國際綜觀經濟研究會等單位,於2002年12月8日至10日在廣州增城百花山莊舉行了《21世紀經濟科學主流與綜觀經濟學術研討會》,會上還舉行了由魏雙鳳、黃灼明、陳欽鳳主編的《21世紀經濟科學主流與綜觀經濟學》一書的首發式。這次研討會,既是對綜觀經濟學20年發展軌跡的回顧,更是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積極回響。這次盛會對這門新興學科在新世紀的進一步發展,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可以預見,隨著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21世紀將形成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新經濟格局,可持續發展將是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