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綜合電子信息系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為實現最優資源配置,提高作戰能力,按軍隊信息系統一體化原則和綜合集成技術而構建的多種使命、多種功能的電子信息系統。

為實現最優資源配置,提高作戰能力,按軍隊信息系統一體化原則和綜合集成技術而構建的多種使命、多種功能的電子信息系射背統。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是用於奪取信息優勢、決策優勢和全維優勢的主要裝備。具有互操作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態勢一致理解能力、快速最佳化決策能力,能有效地支持協同作戰和聯合作戰。由國家統一設計,充分考慮建設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實現信息資源的最優配置。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末,世界各國建設了大量單使命和單軍種、兵種一體化信息系統。蘇聯解體後,中小規模的局部戰爭成為一個時期內的主要作戰形式。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由軍種、兵種單獨研製的信息系統(稱為“煙囪式”信息系統)暴露出許多缺陷:系統不能互通,不具備互操作性;識別系統互不兼容;打擊“飛毛腿”飛彈發射架時,情報、指揮不及時,與武器不協調等。建設全軍一體化信息系統顯得十分必要。1992年2月美國參聯會提出了全軍一體化信息系統的發展計畫——“武士”C4I計畫,要求在全軍發展有互操作能力的一體化信息系統,使指揮員和戰鬥員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及時、準確、完整和經過融合的所需的作戰信息,最有效地完成作戰任務。之後美軍陸續提出發展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國防信息系統網(DISN)和國防信息基礎設施(DII)等。1994年提出一體化C4I系統,1996年提出C4ISR系統。1999年提出全球信息柵格(GIG)。2001年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出適用於全軍的網路中心戰報告。2003年8月30日發布了《國防刪殃艱盛部體系結構框架1.0》,作為美軍全軍一體化信息系統設計、演進的原則和指南。2008年,美軍提出通過建立網路空間環境,實現“全球警戒、全球到達、全球作戰能力”。
按組織,可分為各軍種、兵種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各戰區(軍區)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總部相關部門信息系統,姜妹匙鞏國家最高指揮機構和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等。總部相關部門信息系統、國家最高指揮機構和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又統稱為總部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總部為國家最高防碑章格務機構,如軍事委員會或國防部等。還可把各軍種、兵種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各戰區(軍區)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總部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統稱為全軍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全軍共用的通信,感測器,信息處理、存儲、分發和信息保證等設施,設施統一設計,可統一管理,也可重點用戶分別管理。每種綜合電子信息系統都應充分使用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由預警探測系統、情報偵察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通信傳輸系統、導航定位系統、電子對抗/信息戰系統和其他信息系統等多種功能信息系統組成。這些功能信息系統將完成戰略威市組懂懾、指揮控制、防空反導和精確打擊等多種作戰使命和任務。各種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使命不同,其功能組成也不完全相同。預警探測系統包括陸基、海基、空基、天基預警探測裝備;情報偵察系統包括陸基、海基、空基、天基情報偵察裝備;指揮控制系統包和廈獄括國家最高指揮機構和戰區/軍區,各軍種、兵種及總部相關部門指揮控制系統(含戰略舟槳驗級、戰役戰術級和戰術級指揮所等);通信傳輸系統包括國家骨幹、戰區/軍區、戰役戰術通信傳輸裝備及戰術數據鏈裝備;導航定位系統包括陸基、海基、空基、天基導航定位裝備;電子對抗/信息戰系統包括戰略電子對抗/信息戰裝備,軍種、兵種電子對抗/信息戰裝備,戰區/軍區電子對抗/信息戰裝備,戰役戰術電子對抗/信息戰裝備。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不是多種信息系統的簡單堆積,而是為達到全軍信息系統整體作戰能力最大和信息資源配置最優,必須自上而下進行整體論證,採用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技術,包括系統的分解、設計、仿真、生產、集成、新技術嵌入等。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擔負多種作戰使命,應具備的能力特性是:①互聯互通互操作性。各種信息系統(直到單兵系統)之間互聯互通互操作是各種規模戰爭聯合作戰最基本的條件。必須根據本國的國情制定相應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標準。②信息共享和共享態勢一致理解能力。決策者、戰鬥員和作戰支持人員都能在保密和授權下,及時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作戰信息和能一致理解的作戰態勢,以支持自同步聯合作戰能力。③奪取信息優勢和決策優勢的能力。信息系統應保證決策者、戰鬥員和作戰支持人員在奪取信息優勢條件下能快速作出正確決策。④信息資源共用。國家統一建設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包括通信基礎設施、感測器基礎設施、計算機基礎設施(含處理和存儲等)、信息分發管理及信息安全基礎設施。⑤端對端能力。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端對端指提供規定能力的所有必需部分。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的端對端指其所有提供規定的訪問、處理、存儲、傳輸、分發、管理和服務的必需部分;業務網路的端對端包括業務用戶到業務用戶(即PC機到PC機,電話機到電話機等);傳輸網的端對端包括設備到設備(即服務輸送點到服務輸送點,路由器到路由器,交換機到交換機)等。⑥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綜合能力。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綜合集成是更大的一體化,促進感測器─指控─射手一體化發展,以提高殺傷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目標進行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設計。⑦較高的頑存性和魯棒性。未來戰爭的高強度精確打擊、電子進攻、信息進攻和連續施壓作戰是對信息系統頑存性和魯棒性極大的挑戰。要求信息系統快速機動,重要設施可進地下、冗餘、可重組、小型化、分散化、即插即用等。系統設計需採用柵格網技術。⑧信息安全性。應具有較強的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統安全能力。
隨著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深入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將有更大的發展:①不斷擴大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所占比重越大,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一體化的水平也越高。②加快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綜合集成的速度。③加速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天基部分。④快速發展以信息柵格網、指揮控制柵格網和武器柵格網為主的綜合柵格網,奪取信息優勢、決策優勢、全維優勢,提高殺傷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不是多種信息系統的簡單堆積,而是為達到全軍信息系統整體作戰能力最大和信息資源配置最優,必須自上而下進行整體論證,採用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技術,包括系統的分解、設計、仿真、生產、集成、新技術嵌入等。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擔負多種作戰使命,應具備的能力特性是:①互聯互通互操作性。各種信息系統(直到單兵系統)之間互聯互通互操作是各種規模戰爭聯合作戰最基本的條件。必須根據本國的國情制定相應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標準。②信息共享和共享態勢一致理解能力。決策者、戰鬥員和作戰支持人員都能在保密和授權下,及時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作戰信息和能一致理解的作戰態勢,以支持自同步聯合作戰能力。③奪取信息優勢和決策優勢的能力。信息系統應保證決策者、戰鬥員和作戰支持人員在奪取信息優勢條件下能快速作出正確決策。④信息資源共用。國家統一建設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包括通信基礎設施、感測器基礎設施、計算機基礎設施(含處理和存儲等)、信息分發管理及信息安全基礎設施。⑤端對端能力。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端對端指提供規定能力的所有必需部分。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的端對端指其所有提供規定的訪問、處理、存儲、傳輸、分發、管理和服務的必需部分;業務網路的端對端包括業務用戶到業務用戶(即PC機到PC機,電話機到電話機等);傳輸網的端對端包括設備到設備(即服務輸送點到服務輸送點,路由器到路由器,交換機到交換機)等。⑥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綜合能力。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綜合集成是更大的一體化,促進感測器─指控─射手一體化發展,以提高殺傷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目標進行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設計。⑦較高的頑存性和魯棒性。未來戰爭的高強度精確打擊、電子進攻、信息進攻和連續施壓作戰是對信息系統頑存性和魯棒性極大的挑戰。要求信息系統快速機動,重要設施可進地下、冗餘、可重組、小型化、分散化、即插即用等。系統設計需採用柵格網技術。⑧信息安全性。應具有較強的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統安全能力。
隨著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深入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將有更大的發展:①不斷擴大全軍共用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所占比重越大,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一體化的水平也越高。②加快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綜合集成的速度。③加速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天基部分。④快速發展以信息柵格網、指揮控制柵格網和武器柵格網為主的綜合柵格網,奪取信息優勢、決策優勢、全維優勢,提高殺傷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