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籙派

經籙派

經籙派,是以信奉某一符籙為特徵的道派統稱為經籙派道教。晉代出現的三皇派(傳三皇經)、靈寶派(傳靈寶組經典)、上清派,皆為經籙派道教。南朝陸修靜總括三洞經典,將三種道派統稱為經籙派。唐代經籙派道教盛興一時,各派別之間並無逾越的界限,但有嚴格的道階品位制度,按傳授經戒法籙品位的高低來區分道階品次和道位職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籙派
  • 誕生日期:晉代
  • 特徵:信奉某一符籙
  • 派別三皇派、靈寶派、上清派
教派等級,傳授教義,

教派等級

經籙派經典和法籙以正一派為低,上清派為高。唐代以後,金丹派興起,龍虎山正一派天師道統領三山經籙派道教(閣皂山靈寶派、茅山上清派、龍虎山正一派)。經籙派道教遂成為和金丹派道教分立的大宗派。

傳授教義

在《《道德經》的傳授、誦讀與道教法位階次》里有詳細的說明授道的程式。另一方面,南北朝末以後出現了不屬於三洞四輔的新法位,例如升玄法位、高玄法位、洞淵法位、北帝法位、三洞部、大洞部等。這些新法位也有相應的儀式,如南北朝末期問世的《升玄內教經》(敦煌寫本P.2445)記載了傳授升玄法位經籙的登壇告盟儀式,東晉南朝朝問世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四《法次儀》、《傳授經戒儀注訣》記載了高玄法位。唐代出現了洞淵神咒齋儀(DZ 525《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懺謝儀》、DZ 526《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清旦行道儀》、DZ 527《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十方懺儀》),DZ 1430《道藏闕經目錄》著錄了北帝法位儀式。總之,中古道教的法位制度與《道藏》的三洞四輔分類體系並不完全對應。
蓋籙本是道士之中秘密傳授的文契,籙中有仙童玉女、將軍吏兵等眾,可供法師驅策。是以玄壇科戒中有一條就是道士不受籙職的,不能為人章醮。因為沒受籙職的道士,本無靈官將吏可供役使,天曹無名,縱然章醮亦不靈驗。《正一威儀經》云:“當詣師受斬邪符籙。不受之者,魔精鬼妖,橫見乾犯,兵病所侵。受之者,誅邪伏凶,萬神潛藏,土地山川,侍衛送迎。”如果這些人,僭越無禮,竊取衣冠,效仿法師替人章醮,召神遣將,不唯不靈驗,並且有罪。可以這樣說,道籙的傳授,其實也是法的傳授。《正一威儀經》云:“經戒符籙,不詣師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盜之罪。須詣師受,依法修行。”
籙的內容包括很多,古真云:“經為籙之體,籙為經之用。”古代道門傳授,不僅僅是授籙而已,還包括經、戒等。按《太上三洞傳授道德經紫虛籙拜表儀》云:“臣等已參初法,修奉護持,今年某月某日,蒙師某君於某宮觀,傳授道德青絲金紐,紫虛寶籙,及真經上下、河上公章句、想爾要戒、存圖、傳訣、朝儀、齋法,三日限畢,拜謝恩朱表一通”云云。故知授籙的內容包括很多,不僅僅是籙與職而已,還有經、戒、法、訣等等。授籙只是言其大要,舉一以概其他也。
《正一修真略儀》云:“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籙文,縱未能次第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而況親行之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