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軍,唐代邊軍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略軍
- 年代:唐代
經略軍,唐代邊軍名。
經略軍,唐代邊軍名。《新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 曰鎮,而總之者曰道。”該軍唐初隸於范陽道。天寶後由范陽節度使統領。其軍屯守於幽州(今北京)城內,兵3萬人。...
長樂經略軍 長樂經略軍,唐邊軍名。唐天寶初有邊軍47軍,皆由十節度、經略使統轄,惟長樂經略軍不繫於任何節度、經略使,而由福州直接轄之。兵員編制1500人。
《命大學士傅恆往雲南經略軍務詩以言志》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征緬非人事竟乖,重(平聲)資經略重(去聲)臣差。待之一歲無訊息,懾以三軍或畏懷。中止誠難存國體,邊防欲靖豈兵佳。佇期指日大勛就,後舞前歌振旅皆。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又與信郡王多尼、平西大將軍吳三桂等攻克雲南省城,明桂王及李定國等逃奔緬甸。順治十六年十月,洪承疇以目疾請求解任,回京調理,其經略大學士之職遂罷。其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有授大學士為經略大臣者。計有清一代,共有六次封授大學士為經略軍務大臣之舉。參見“經略大臣”。
據《中國歷代官制詞典》,經略是經略使或經略安撫使的簡稱。經略使是唐邊州軍事長官,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始於沿邊重要地區設定,掌管地方軍隊。其後常以節度使兼任。宋初不常置。仁宗寶元年間,為防西夏騷擾,於沿邊諸路置經略使,常兼安撫使,故亦稱經略安撫使,掌一路兵民大政。拼音 jīnglüèfǔ 解釋 經略 古...
《漢書·敘傳下》:“自昔黃唐,經略萬國。”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特願陛下留意其遠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總覽眾才,經略世務。”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嬴樛先使張唐護送赧王君臣子孫入秦奏捷,自引軍入雒陽城,經略地界。”梁啓超《滅國新法論》:“英人經略印度之起點,...
【經略安撫使】有安撫使、經略使、宣慰使、宣撫使等名稱,是中國古代的官名。唐代邊疆地區設“經略使者”。“觀察使者”還兼經略使。宋代沿邊大將都兼“經略”。此後大多經略安撫使統管軍民。明代只稱“經略”而不稱“經略使”,官階比總督略高。清代經略大臣在封疆將帥中居第一位,官階一般為正二品或從一品。...
河南經略司,官署名。元朝置。又稱河南道經略司、屯田經略司。沿革 官署名。元朝置。又稱河南道經略司、屯田經略司。憲宗二年(1252),管領漢地軍國庶事的忽必烈請準在汴梁(今河南開封)設立經略司,在唐、鄧等州屯田鎮戍,掌管河南軍民政務和財賦收入。設經略使、參議等職。憲宗七年(1257)罷。職責 掌管河南軍民...
①經略:官名,明清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職位高於總督。北軍:漢代守衛京師的屯衛兵。此指衛戍兵之首領。戰歿:即陣亡。歿,死亡。將佐:古時對高級軍官之稱。《晉書》:“劉琨每見將佐,發言感慨。”②蟲沙猿鶴:用來比喻戰死的將士。“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事見《...
1622年時候,巡撫王化貞就提出了一套方案:主張沿遼河左岸設營,分兵屯戍,再雇用40萬蒙古兵,並徵募朝鮮援軍,從側翼攻擊建州軍,從而一舉收復失地。但其時的遼東經略熊廷弼曾對這個計畫表示出強烈反對,以為過於冒險,不過王化貞積極的進攻策略得到了朝廷的贊同。當然,王化貞的計畫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建州就已經渡過遼河...
《江南經略》是明代軍事著作之一。作為一部為抗倭而作的江防的兵書,主要篇幅是對江南形勢、府州縣的山川險易、歷史變遷、戰略地位、城池兵馬、倭患歷史等詳加考證,並附有大量的地圖。但卷一和卷七、八則主要是對軍事的有關問題進行論述,其軍事思想也比較豐富。書籍簡介 《江南經略》是專為倭患而作的江防專著...
宥州,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定,以寬宥的意思取名,管轄各族降服的民戶。天寶末年,宥州把治所寄設在經略軍,總轄各族部落,北可以和天德呼應,南可以支援夏州。寶應年以後,舊制廢除了。從唐憲宗元和年間開始,再次在經略軍設定宥州,仍舊列為上州,在城內另設延恩縣,為上縣,隸屬於夏...
”(詳見《明史》、《叢公墓志銘》)經略軍務 威震三邊 叢蘭的膽略氣魄不僅展現在參朝理政上,而且在整軍備戰、衛國戍邊方面也膽識過人,氣魄非凡。叢蘭入朝為官後不久,即在清理房山草料場、整頓京城防務中表現出非凡的軍機處置才能,朝臣無不為之側目,弘治皇帝由此加封其為兵科右給事中。叢蘭從此得以參知...
其不幸陣亡,固將深悼惜,亦宣追┰,當有加贈。夏末甚熱,卿及將士已下並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天寶十大節度使 范陽節度使,臨制奚、契丹,治幽州(天寶時為范陽郡),統轄經略軍、靜塞軍、威武軍、清夷軍、橫海軍、高陽軍、唐興軍、恆陽軍、北平軍,管兵九萬一千四百人。天寶時節度使為裴寬、安祿山。
父親馬季龍,曾中舉明兵法科,豪爽擅長兵法,官至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馬燧早年時,有次和幾個哥哥讀書,放下書嘆氣說:“國家將有難了,英雄應立功於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當儒生呢!”馬燧儀表風度傑出,身長六尺二寸,沉著勇敢多智謀,博覽各種書籍,尤其擅長兵法。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有侍讀學士 2人,侍讀 4人,中書39人,貼寫中書24人,供事 3人,共72人(均為滿員)。滿本房掌校閱題本的滿文部分,管理內閣大庫及皇史宬的收藏事務。如收貯實錄、聖訓、起居注、史書、方略及經略將軍的印信等物。收發和每日向皇帝進呈實錄,增修王公世爵譜冊以及繕寫各項滿洲文字。主要職責有五項:(一)...
乾隆十年六月,命在軍機處行走。十二年,擢戶部尚書。十三年三月,孝賢純皇后從上南巡,還至德州崩,傅恆扈行,典喪儀。四月,敕獎其勤恪,加太子太保。時訥親視師金川,解尚書阿克敦協辦大學士以授傅恆,併兼領吏部。訥親既無功,九月,命傅恆暫管川陝總督,經略軍務。尋授保和殿大學士,發京師及諸行省滿、...
屆時,經略大將軍及隨征官員各著吉服,于丹陛之東等候。皇帝身著龍袍、袞服御太和殿。鳴鞭後,經略大將軍升立丹陛之東;接敕印之從征之官及內閣官員二人從升,立於左。大學士一人奉敕授經略大將軍,隨後授印,經略大將軍等行三跪九叩禮,出太和門。若皇帝不御殿,即不設鹵簿、樂懸。若任命在軍中之大臣為大...
”從此以後王化貞與熊廷弼有了矛盾,經略、巡撫不和睦的風聲也就傳起來了。天啟元年(1621年)八月初一,熊廷弼上書說:“三方面布置的戰略的實施,必須聯絡朝鮮。請抓緊時間派欽差使臣去訪問朝鮮的君臣,讓他們徵發八道的全部兵力,在江面上設立連營,助我軍的聲威。”並舉薦監軍副使梁之垣,說他在海濱長大,熟知...
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一字師尹,鎮戎軍(今寧夏固原)人,南宋名將。曲端知書善文,長於兵略。以功累遷為知鎮戎軍兼經略司統制官。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參加靖溪嶺之戰,知延安府。建炎四年(1130年),兩次邠州之戰和彭原店之戰,屢屢擊敗金兵。在張浚宣撫川、陝時,曾拜曲端為威武...
朔方軍是唐朝開始在西北地區的一支軍隊。自武則天元載年間開始,先後有朔方道行軍大總管、朔方軍大總管、朔方節度使等名稱的統帥。唐代和五代時期,先後擔任朔方軍統帥的將領有100多人,到五代時期結束。朔方軍存在時間,總共200多年。軍隊簡介 朔方節度使唐開元中置,治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統經略等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