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學(朱國宏主編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經濟社會學》是199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國宏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社會學
  • 作者:朱國宏
  • ISBN:7-309-02250-5
  • 頁數:720
  • 定價:30.00元
  • 出版時間:復旦大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朱國宏 主編
定價:
30.00元
頁數:
720頁
ISBN:
ISBN7-309-02250-5/F.515
字數:
0千字
開本:
大32 開
裝幀:
精裝
出版日期:
1999年7月


內容簡介

本教材從經濟行為、經濟結構、經濟過程幾方面,系統總結經濟社會學的研究成果。編寫體例與國外教材接軌。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什麼是經濟社會學
二、經濟社會學研究什麼
三、為什麼研究經濟社會學
四、如何研究經濟社會學
五、本書的設計和編排
第一篇 導論
本篇導讀
第一章 經濟學、社會學和經濟社會學
第一節 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學科分工及其比較
一、經濟學及其學科發展史
二、社會學及其學科發展史
三、經濟學與社會學:學科史的比較
四、經濟學與社會學:理論和方法論的比較
第二節 經濟思想史上的社會研究
一、古希臘: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二、重商主義:國家、財富和權力
三、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斯密及其他
四、“經濟社會學家”馬克思
五、“方法之爭”中的德國歷史學派
六、美國制度學派:凡勃倫的制度分析
七、馬歇爾和新古典學派
八、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國家干預
九、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第三節 社會思想史上的經濟研究
一、社會學的創始期:孔德的工業社會觀
二、涂爾幹:作為社會事實的經濟現象
三、帕累托:經濟學與社會學的理論耦合
四、韋伯:社會經濟學的龐大體系
五、波蘭尼:新經濟社會學研究的早期發軔
第四節 經濟社會學的學科形成與發展
一、正名:經濟社會學與社會經濟學
二、作為一門學科的經濟社會學及其形成與發展
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新經濟社會學的崛起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與經濟社會學研究
一、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
二、經濟學帝國主義與經濟社會學研究
第二節 新經濟社會學的崛起
一、經濟學與社會學的互動
二、新經濟社會學的學術淵源
三、社會網路分析與新經濟社會學
第三節 經濟生活的新社會學
一、作為一種社會行動的經濟行動
二、經濟行動的社會定位
三、經濟制度的社會建構
第四節 當代經濟社會學研究的意義及特徵
一、新經濟社會學的意義
二、作為社會學分支的經濟社會學
三、經濟社會學與主流經濟學的比較
小結
思考題
第二篇 生產要素
本篇導讀
第三章 資本
第一節 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資本
一、資本概念的形成
二、物質資本
三、人力資本
四、資本的經濟屬性
第二節 經濟生活中的社會資本
一、社會資本概念的提出及意義
二、社會資本與社會網路
三、社會資本的特徵
第三節 社會資本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一、社會資本的定義與特點
二、關於社會資本對經濟作用的假說
三、社會資本對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四節 社會資本概念的局限性
一、概念界定的模糊性
二、概念運用的局限性
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勞動力
第一節 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力
一、斯密的勞動觀點
二、邊際主義理論的勞動力
三、作為人力資本的勞動力
第二節 社會學視野里的勞動力
一、帕森斯社會體系中的勞動力
二、格蘭諾維特:勞動力流動中的網路現象
三、勞動力社會學與勞動力經濟學的區別
第三節 新經濟社會學:勞動力的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
一、勞動力的外部市場
二、勞動力的內部市場
三、勞動力內部市場、企業間流動與效率最大化
第四節 勞動力國際流動的四種理論
一、中心一邊緣與結構不平衡理論
二、融合理論
三、中等階層群體與少數民族聚居地
四、移民與非正式經濟
第五節 關係網路:當代中國勞動力流動中的社會因素
一、農村勞動力外出流動的前提與條件
二、農村勞動力流動中的網路因素
小結
思考題
第三篇 經濟過程
本篇導讀
第五章 生產
第一節 生產的經濟學意義
一、生產過程
二、生產函式
三、生產目標
第二節 生產的社會學解釋
一、馬克思的社會過程論
二、帕森斯對生產子系統的論述
第三節 生產過程中的組織
一、生產組織的性質
二、生產組織的構成及功能
三、網路化與小型化
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交換
第一節 經濟學視野里的交換
一、斯密經濟理論中的交換
二、經濟學家對交換的解釋
三、新政治經濟學對交換概念的擴展
第二節 社會學視野中的交換
一、社會交換理論的行為主義假設
二、社會交換理論中的基本概念
三、社會交換的幾大命題
四、社會交換原則的套用
第三節 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的關係
一、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的區別
二、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的聯繫
第四節 經濟交換的社會學本質
一、波蘭尼:交換與市場
二、韋伯:交換的社會學本質
三、經濟交換的社會學意義
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分配
第一節 經濟分配與再分配
一、經濟分配與再分配的含義
二、經濟流量、存量與經濟分配
第二節 經濟分配機制
一、要素間分配
二、個人間分配
三、國家間分配
第三節 經濟再分配
一、經濟再分配的理論模型
二、政府的經濟再分配
第四節 經濟分配與再分配的社會後果
一、洛倫茨曲線
二、經濟分配的社會後果
三、經濟再分配的社會後果
四、公平與效率
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消費
第一節 消費的含義、類型和形式
第二節 消費行為的經濟分析
一、經濟學對消費行為的研究
二、消費行為的經濟學
第三節 社會學對消費經濟學的批評
一、消費經濟學建立在諸多假定條件之上
二、消費經濟理論的缺陷
三、社會學研究消費行為的概念工具
第四節 消費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一、社會學研究消費的必要性
二、消費社會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第五節 消費行為的社會分析
一、個人社會特徵與消費行為
二、家庭與消費
三、社會群體與消費
四、社會階層與消費
五、社會文化與消費
小結
思考題
第四篇 經濟組織
本篇導讀
第九章 市場
第一節 市場現象
第二節 經濟學中的市場:從斯密到新制度經濟學
一、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市場
二、邊際主義學派的市場
三、奧地利學派的市場過程
四、凱恩斯對市場定律的批判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市場理論
第三節 經典社會學理論中的市場
一、馬克思: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二、韋伯:市場中的權力與鬥爭
第四節 市場社會學研究的復興
一、波蘭尼:嵌入於社會之中的市場
二、帕森斯與斯梅爾瑟:社會體系支撐下的市場
第五節 當代社會學的市場研究
一、斯維德伯格:作為一種社會結構的市場
二、結構理論視野中的市場
三、經濟學與社會學對市場的不同理解
第六節 市場體系的社會結構
一、自由的理性行動者
二、價格―交換體系
三、權利體系的安排
小結
思考題
第十章 企業
第一節 企業理論
一、馬克思:資本主義與企業
二、韋伯:理性化企業
三、熊彼特:企業與創新
第二節 企業在現代的發展
一、古典企業與現代企業
二、現代企業的出現與發展
三、新制度主義經濟學的企業
第三節 作為一種社會組織的企業
第四節 非正式組織:企業的社會因素
一、企業間的社會關係網路
二、企業內部的社會關係網路
第五節 企業的兼併
一、企業兼併的有關理論
二、企業兼併的動因
三、企業兼併浪潮中的國企改革
小結
思考題
第十一章 網路
第一節 網路研究的兩種視角
一、作為一種分析工具的網路
二、作為一種支配形式的網路
第二節 新經濟社會學與網路研究
第三節 經濟生活中的社會關係網路
一、嵌入問題
二、過度社會化和社會化不足
三、嵌入、信任與破壞行為
四、市場與等級制
第四節 網路現象研究
一、入口與機會網路
二、權力與影響力的網路
三、企業與協定網路
四、生產網路
小結
思考題
第十二章 非正式經濟
第一節 對非正式經濟的概念界定
一、現實的例子
二、非正式經濟的特徵
三、非正式經濟的內容
四、非正式經濟的類型
第二節 國家與社會:非正式經濟的動力機制與制約機制
一、非正式經濟的社會動力機制
二、國家控制的悖論
第三節“不可測度”的測度:對非正式經濟的測量方法
一、勞動力市場方法
二、微型企業方法
三、家庭消費方法
四、巨觀經濟差異方法
小結
思考題
第五節 環境經濟學與經濟社會學
小結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詞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