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殖民地

經濟殖民地

經濟殖民地,是指國外投資組織、公司進駐它國以合資或其他方式進駐品牌企業,逐步制約並最終取代進駐品牌。利用聯盟或其他方式壓制價格打擊進駐國企業,擠占市場。

以迫使進駐國改變經濟發展方向,生產母國所需低端高耗品,轉移污染通脹壓力。並以母國科技、經濟優勢、政治脅迫制約進駐國發展,同時動用既有優勢干預、影響進駐國政治決策。該被進駐國,即為該母國的經濟殖民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殖民地
  • 外文名:Economic colonies
  • 代表:印度
  • 最早起源古希臘時期
相關文章,歷史作用,英國殖民地,大洋洲,非洲,美洲,亞洲,歐洲,地區,

相關文章

先說介紹一篇文章:《亞洲華爾街時報》2006年7月31日登了一篇文章,討論是否應該迫使人民幣升值,其核心觀點是,中國實際上是美國殖民地,因此不需要讓人民幣升值。
很擔心中國成為美國或者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殖民地.但是,沒想到《時報》登得這么真實直接.人民幣如此緊的盯著美元,但是,人民幣對日元,對法郎早已經貶值了.我們對其它貨幣匯率是升還是貶,完全是公開的.如果你真懂經濟史的話就可以發現,19世紀時殖民地與宗主國的貨幣是完全掛勾的,因為你就是成員.19世紀的法郎區實際在經濟上就是法國殖民地.我主張人民幣可以適當升值,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適當貶值.是升是貶,這是中國的貨幣主權,應該取決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外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果人民幣堅持和美元擺在一起,那么,中國在客觀上就是美元區的一員,就會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政府因素擺進去,問題就更嚴重.我們可以構想,因為中國現在是由中國人自己領導的,所以還沒有人指責.如果是外國人在中國當總督,那么世界上就會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說:別人在剝削中國。
《時報》的文章說,其實人們應該感謝北京的政策.中國的工資那么低,又缺乏勞動保護,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可以賺大錢,美國消費者可以買到又便宜又好的商品,如果讓人民幣升值,美國老闆到哪裡去找這么一個勞動力成本又低,社會又穩定的國家呢?
這的確是大實話.中國工資低,在市場上叫做成本低.為了進一步突出中國勞動力廉價的優勢,我們的一些地方和部門幹部不添置勞動安全設備,不把勞動安全,勞動保護當回事.中國每天發生的無數工傷事故我們看不到.挖煤是要死人的,中國是全世界出工傷事故最多的國家.煤礦里發生這么多事故,看看這些國營企業哪個增加工人的福利了!他們什麼時候顧這些工人的安全了?我們的資本家要降低成本.資本家認錢不認人.人命值多少錢?設備值多少錢?一比較,寧可多死人,不可投資購買礦井安全設備.你們在網上可以看到,石廣生到社科院來搞講座,我就在下面給他遞了一個條子,問他這些些問題.但他卻沒有回答我.我們加入WTO,美國人迫使中國加入"勞工條款".他們說得很漂亮,說你不能犧牲你的工人.如果中國工人待遇達不到WTO的標準,WTO就懲罰你.西方雖然是資本主義,但是由於工人運動的壯大,制定了很多保護工人安全的條款,對工傷事故是要檢查的,是要控制的.比如有毒氣體不能超過多少,超過了就要罰款,停業整頓你的生產.但是,西方的工會要求擴展到國際貿易裡面,注定引起第三世界國家政府的反感,因為這是在指揮第三世界國家

歷史作用

由於美洲的殖民地獨立較早,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1853年,卡爾·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6]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但由於宗主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各個殖民地的歷史情況、殖民對象、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集團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響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別。由於殖民,西屬美洲殖民地和英屬印度殖民地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和破壞是巨大的。但在熱帶非洲,除占極少面積(法屬西非為8%,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區外,殖民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都保持了原始的農業社會結構。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對於殖民地歷史作用的評價,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意見。左派的和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者通常認為,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對於當地的文明、文化、經濟和政治只起到負面的、破壞的作用。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為例,在早期奴隸販賣時期,殖民地對非洲文化起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隸貿易,是功大於過;在帝國主義時期,對非洲的資源掠奪加劇,是過大於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殖民地的建設時期,既有對殖民地的投資和發展,也有對殖民地民族運動的鎮壓,功過相等。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的歷史貢獻大於它對當地造成的損害。

英國殖民地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

非洲

美洲

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哥,牙買加格瑞那達巴哈馬安提瓜和巴布達

亞洲

歐洲

地區

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大英國協”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達、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曼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