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特區

經濟新特區

經濟新特區即國家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為背景,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設立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改革的廣度深度遠遠超過經濟特區

經濟新特區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享受特殊經濟政策、靈活措施和特殊管理體制,可以為吸引外資提供有力支持。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

經濟新特區較其他城市和地區有明顯的競爭力,國家集中優勢的資金把經濟新特區發展起來,然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對中國城市經濟發展具有探索和示範作用。

基本介紹

經濟新特區概況,經濟新特區條件,經濟新特區特點,經濟新特區名單,

經濟新特區概況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設立是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而推出的一項新的舉措。它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繼深圳等第一批經濟特區後建立的第二批經濟特區,亦即中國的“新特區”。
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集中優勢的資金把某個地區發展起來,然後帶動周邊地區;先發展的地區不僅要有資金優勢還要有政策優勢,比如國家新成立的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
經濟新特區
重慶經濟新特區
國家選擇具有代表性、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一方面可以以試驗區為載體,探索如何把改革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解決該地區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與攻克全國性難題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全面系統的體制創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其他地區的綜合改革發揮示範作用;另一方面,把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控制在較小的範圍內,先行先試,有利於降低改革風險和成本。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以往的重點突破、單方面改革向綜合配套改革轉變的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經濟區域一體化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戰略性選擇。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核心在於“綜合配套”,其主導思想是從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以及經濟、社會、城鄉、政治、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多領域進行創新,形成相互補充、相互配套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協調性,使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實現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經濟特區相比較,有明顯差別。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依靠創新驅動,即依靠體制創新(爭創新優勢)來獲得超常規的發展。依靠內部體制、機制的創新來發展自己,即主要依靠內部的力量來發展自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則不受區位條件的限制綜合配套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即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到攻堅階段,或全面推進階段,以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為背景,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因而改革的廣度、深度遠遠超過以往經濟特區所進行的改革。

經濟新特區條件

地域有代表性
試點地區在全國範圍或東、中、西部區域內有一定影響力和帶動力,能夠代表處於不同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內容有典型性
試點地區所面臨的體制機制問題能代表本地區的普遍性,所確定的改革任務能反映本地區改革發展的特點和現實需要,對推動全國或一定區域面上的改革具有示範意義。
有較強的組織領導
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改革工作,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有較為健全的領導體制、組織機構和推進機制,能夠為試點工作的推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有較好的工作基礎
在一些領域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並已走在全國前列,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具備了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的工作基礎。通過試點,能夠在體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創造新經驗,為其他地區的新體制建設提供示範。
有相應的發展潛力和承受能力
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民眾對改革的認識程度深,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高,能正確對待改革成果,社會承受能力比較強。

經濟新特區特點

從時間的角度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在我國加入WTO、中國經濟全面融入國際競爭體系、社會經濟改革進入“全面、系統”的深化改革階段提出的,與以往的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相比,它的特點體現為:
1、改革的驅動力從國家政策支持轉向地方制度自主創新。
2、改革的深度從單純的經濟發展轉向複雜的綜合改革。
3、改革的廣度從單一的城市發展轉向整體的區域進步。
4、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一個全國性的改革試驗區
5、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一個綜合的制度創新
6、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試驗的核心是體制轉軌和政府改革
7、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中國改革歷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8、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既有全國性,又有區域性和城市個性

經濟新特區名單

2014年6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范恆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到現在為止國務院已經先後批准了12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這些試驗區從主題上分可以分為:開發開放的,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市的、廈門市的、義烏市的,還有統籌城鄉的,包括重慶、成都,還有‘兩型’社會建設的,包括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還有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的,包括瀋陽經濟區,還有農業現代化的,包括黑龍江省的兩大平原,還有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包括山西省。
上海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005.6設立
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捷運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
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6.5設立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萬人,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1994年3月,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經過天津市10餘年自主發展後,濱海新區在2005年開始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
重慶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7.6設立
重慶是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先行區,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區,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的涉及地區。2013年11月起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口岸擁有對45個國家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的政策。
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7.6設立
成都,四川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南),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也是四川省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成都軍區的所在地。
武漢城市圈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7.12設立
武漢位於中國腹地中心、長江漢江交匯處、江漢平原東部,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也是國務院批准的中部地區中心城市。以城市常住人口、GDP總量、建成區面積等指標,武漢均為中國中部第一、全國前十的特大城市。
長株潭城市群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7.12設立
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在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域不協調之下,通過項目推動經濟一體化,長株潭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樣。不與中部六省爭龍頭,致力打造成為中部崛起的“引擎”。
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009.5設立
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計畫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南),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中國南方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中國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2012年經濟總量中國大陸第四位。
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0.4設立
瀋陽經濟區的核心城市,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教軍事商貿中心,東北第一大城市。國家交通樞紐、國家通信樞紐,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國家門戶城市。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的綜合樞紐城市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0.12設立
2010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我國設立的第九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我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國務院在批覆直轄市重慶之後,首次批覆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同時也是地域面積最大的綜改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山西省設立國家級資源型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步伐,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2011.5設立
義烏是一個有著諸多出眾特質的城市--全國首個縣級國家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 ,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被譽為“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提出建立新型貿易方式、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強義烏市場建設、探索現代流通新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開拓國際市場、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壁壘等方面的主要試點任務,並進一步提出最佳化國際貿易發展環境、健全金融機構體系、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構築區域合作優勢和新型公共服務體系等保障措施。
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1.12設立
2011年12月21日,中國國務院批准實施《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積極推進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更好地發揮廈門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改革發展中的龍頭作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全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經驗與示範。
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3.6設立
2013年6月13日,發展改革委《關於報送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修改稿)的請示》(發改農經〔2013〕898號)收悉。原則同意《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