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餘數分析法亦稱“教育投資收益率計算法”。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首先提出。他在分析美國的經濟成長時,用傳統的“集合生產函式分析法”,發現 1929—1957 年國民經濟總增長額 1520 億美元中,有 710 億美元的增長量不能由物的投資和勞動力數量增長來解釋。
經濟成長餘數分析法亦稱“教育投資收益率計算法”。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首先提出。他在分析美國的經濟成長時,用傳統的“集合生產函式分析法”,發現 1929—1957 年國民經濟總增長額 1520 億美元中,有 710 億美元的增長量不能由物的投資和勞動力數量增長來解釋。
經濟成長餘數分析法亦稱“教育投資收益率計算法”。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首先提出。他在分析美國的經濟成長時,用傳統的“集合生產函式分析法”,發現 ...
餘數分析法,是以美國經濟學家T.W.舒爾茨為代表的西方教育經濟學研究者,計量教育對國民收入所作貢獻的一種方法。...
索洛衡量和計算技術進步所作貢獻的方法,被叫做"剩餘法"或者"索洛剩餘".這對於分析經濟成長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貢獻.索洛剩餘是指除勞動和資本投資貢獻外,由綜合要素...
“經濟剩餘”這個概念最先是由巴蘭在《經濟進步與經濟剩餘》(1953)一文中和《增長的政治經濟學》(1957)一書中提出的,後來在巴蘭和斯威齊合著的《壟斷資本:論美國...
3、用餘數分析法對知識進展作用量的估計。知識的進展雖然對資本主義經濟成長有著重要關係,但丹尼森說他無法直接估算知識進展的貢獻。據他說,由於按照目前資本主義國家...
經濟剩餘的概念最早出自於美國激進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保羅·巴蘭,他在《成長的政治經濟學》 [1] (1966年)中論述了經濟剩餘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作用。他把社會現...
《高級政治經濟學》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對象、方法和創新問題,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產權與企業理論,貨幣與金融理論,積累與增長理論,全球化與世界經濟理論,...
1 簡介 2 分析 3 結論 剩餘勞動力簡介 編輯 經濟學家劉易斯定義為:邊際產出為零的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安置黨的新農村建設政策促進了我國農村產業結構...
方式為主的農業和城市中以製造業為主的現代化部門,由於開發中國家農業中存在著邊際生產率為零的剩餘勞動力,因此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能夠促使二元經濟結構逐步...
其中,重商主義者強調貿易,認為剩餘來源於貴金屬形式的貿易順差;而重農主義者認為,剩餘來源於自然的生產力,只能在農業領域產生;而其後的古典經濟學家則認為,勞動是...
“經濟剩餘”為中心概念,以對美國經濟運行中經濟剩餘的生產和吸收的矛盾關係的分析為主要線索,揭示了當代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停滯趨勢的必然性,以及壟斷資本主義生產...
美國學者舒爾茨和丹尼森根據生產三要素和人力資本理論,採用國民收入增長餘數分析和因素分析,計量美國一定時期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研究和計量教育投資的社會經濟...
深入探討了區域經濟運行原理,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集群技術創新,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農業剩餘勞動力梯度轉移,農村金融多元化...
《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是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惠寧,霍麗。該書套用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理論,依據拉尼斯和費景漢提出的分析農業—工業勞動...
進一步加以證明人力資本是經濟成長的源泉。舒爾茨運用自己創造的“經濟成長餘數分析法”,估計測算了美國1929——1957年國民經濟成長額中,約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
進一步加以證明人力資本是經濟成長的源泉。舒爾茨運用自己創造的“經濟成長餘數分析法”,估計測算了美國1929——1957年國民經濟成長額中,約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
進一步加以證明人力資本是經濟成長的源泉。舒爾茨運用自己創造的“經濟成長餘數分析法”,測算了美國1929~1957年國民經濟成長額中,約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做出...
3.用餘數分析法對知識進展作用量的估計。知識的進展雖然對資本主義經濟成長有著重要關係,但丹尼森說他無法直接估算知識進展的貢獻。據他說,由於按照目前資本主義國家...
愛德華丹尼森對舒爾茨論證的教育對美國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做了修正,他將經濟成長的餘數分解為規模經濟效應、資源配置和組織管理改善,知識套用上的延時效應以及資本和勞動...
④ 喬根森理論從馬爾薩斯人口論的觀點出發,認為人口增長是由經濟成長決定。正因如此,喬根森理論否定了劉易斯、拉尼斯和費景漢理論的剩餘勞動假說和固定工資觀點。
並且,在簡化開發中國家勞動力剩餘模型的基礎上,從理論構建、實證檢驗和經驗分析三方面研究了經濟發展階段和貿易環境在開發中國家貿易政策選擇中的意義,在學術上推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