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討論近代經典淡出之後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偏於學術走向、風格和方法的探索。
全書以“經典淡出之後的讀書人”為引論,上篇側重學術的履跡,在清華國學院和“古史辨”學派的個案探討之後,概述1949年後六十年來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雖以機構、流派和學科發展為對象,仍儘可能將學術追求和研究方法落實在梁啓超、吳宓和顧頡剛等具體的當事人之上。下篇則通過學人看學術,立足於拾遺補闕,具體討論章太炎、胡適、陳寅恪、傅斯年一些為他人所忽視或誤解的史學見解和研究思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典淡出之後
- 創作年代:2013-11
- 作品出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羅志田
- 頁數:292頁
- 定價:30.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內容摘要,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近代經典淡出之後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偏於學術走向、風格和方法的探索。
全書以“經典淡出之後的讀書人”為引論,上篇側重學術的履跡,在清華國學院和“古史辨”學派的個案探討之後,概述1949年後六十年來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雖以機構、流派和學科發展為對象,仍儘可能將學術追求和研究方法落實在梁啓超、吳宓和顧頡剛等具體的當事人之上。下篇則通過學人看學術,立足於拾遺補闕,具體討論章太炎、胡適、陳寅恪、傅斯年一些為他人所忽視或誤解的史學見解和研究思路。
作者簡介
羅志田(1952年~至今),著名歷史學家,四川大學歷史系七七級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52年生,1977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後曾在四川師範大學歷史系工作過一年。1987年留學美國。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其碩士學位論文獲歷史系研究生最佳論文獎。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史學大師余英時先生。1994年至2003年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科傑出教授,2003年至今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現任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中外關係史,是當前中國近現代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之一。[1]
內容摘要
自序 1
引論:經典淡出之後的讀書人 1
上篇:學術的履跡
一次寧靜的革命:吳宓與清華國學院的獨特追求 3
《古史辨》的時代語境和學理基礎——述羅香林少為人知的一篇舊文 28
轉變與延續:六十年來的中國史學——偏重中國近代史研究 52
下篇:學人與學術
道亦方法?章太炎、胡適等人關於“一以貫之”的新說及爭議 107
陳寅恪的文字意趣及其“獨立精神” 132
有教無類:中古文化與政治的互動——讀陳寅恪隋唐兩論札記 152
陳寅恪、傅斯年的史學與現代中國 176
證與疏:傅斯年史學的兩個面相 191
附錄一 兩岸史家與史學——《思想》雜誌的訪談 227
附錄二 學無常師:近代中國的留學生 269
引論:經典淡出之後的讀書人 1
上篇:學術的履跡
一次寧靜的革命:吳宓與清華國學院的獨特追求 3
《古史辨》的時代語境和學理基礎——述羅香林少為人知的一篇舊文 28
轉變與延續:六十年來的中國史學——偏重中國近代史研究 52
下篇:學人與學術
道亦方法?章太炎、胡適等人關於“一以貫之”的新說及爭議 107
陳寅恪的文字意趣及其“獨立精神” 132
有教無類:中古文化與政治的互動——讀陳寅恪隋唐兩論札記 152
陳寅恪、傅斯年的史學與現代中國 176
證與疏:傅斯年史學的兩個面相 191
附錄一 兩岸史家與史學——《思想》雜誌的訪談 227
附錄二 學無常師:近代中國的留學生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