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本的深層結構》是2016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紹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典文本的深層結構
- 作者:孫紹振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
- ISBN:978754265011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經典文本的深層結構(套裝上下冊)》以文本細讀為宗旨,深入剖析中學語文經典名篇的深層結構,解讀經典文本的深刻內涵,解讀的選文共80多篇,涉及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文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經典文本的深層結構(套裝上下冊)》是在福建師大文學院已經實驗多年的“中學課文基礎名篇選講”課程講義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的,作者都是福建師大文學院的教授和副教授,他們站在不同的學科背景對經典文本進行挖掘,角度不同,方式有別,特色鮮明。《經典文本的深層結構(套裝上下冊)》不僅對提高在校師範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有積極作用,對中學語文教師和文學愛好者也是很有幫助的。
圖書目錄
前言:經典閱讀
——以作者身份與文本對話(孫紹振)
真善美的“錯位”
——兼析小說《麥琪的禮物》、詩歌《詠柳》《春曉》、散文《伊伯》、戲劇《雷雨》(孫紹振)
古典詩歌解讀基礎:比喻、意象、意脈、意境和
直接抒情
——兼析《鳥鳴澗》《錢塘湖春行》《山行》《遊園不值》《春夜喜雨》《出塞(其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等(孫紹振)
《關雎》:“樂而不淫”
——對於激情的節制(孫紹振)
《蒹葭》:近而不可得的戀情
——單一意境和多元象徵(孫紹振)
《短歌行》:九節連環的“意脈”(孫紹振)
《木蘭詩》:花木蘭是英勇善戰的“英雄”嗎(孫紹振)
《蜀道難》:三個層次之“難”(孫紹振)
《夢遊天姥吟留別》:遊仙中的人格創造(孫紹振)
李白人生迷茫時的抉擇
——讀《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小榮)
苦寒美:《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孫紹振)
《秋興八首》(其一)導讀(劉曙初)
杜詩的靈感與功夫(雷文學)
靜態視覺圖畫和音樂過程、停頓之美
——《琵琶行》的藝術奧秘(孫紹振)
《錦瑟》:絕望的纏綿,纏綿的絕望(孫紹振)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赤壁豪傑風流和
智者風流之夢(孫紹振)
性別心理:秦觀《鵲橋仙》的別樣解讀(李小榮)
李清照《聲聲慢》:無名的失落和隱憂(孫紹振)
《死水》:“以醜為美”的藝術奧秘(孫紹振)
《再別康橋》三題(賴瑞雲)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強烈感染力”試解(賴瑞雲)
《沁園春·長沙》解讀教學的凝結點及其文本細讀
(賴瑞雲)
常規與非常規的詩歌解讀
——以流沙河的詩歌《理想》為例(陳衛)
歌德名詩《迷娘曲》解讀(葛桂錄)
散文:從審美、審醜(亞審醜)到審智(孫紹振)
古今散文名篇的解讀觀念和方法
——兼析《春》《春風》《愛蓮說》《陋室銘》《隆中對》《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捕蛇者說》《說虎》《馬說》《六國論》等(孫紹振)
《勸學》教案(張善文)
雄辯的分析和片面的結論
——讀《過秦論》上(孫紹振)
三峽地貌萬年不變,散文形象千年更新
——從酈道元到劉白羽、樓肇明、南帆、余秋雨
(孫紹振)
庸雍淡定,以理節情
——評《蘭亭集序》(孫紹振、孫彥君)
《蘭亭集序》教案(張善文)
《醉翁亭記》解讀(孫紹振)
《岳陽樓記》解讀及其教學案例(賴瑞雲)
關於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散文(《記念劉和珍君》《風箏》《拿來主義》)的解讀(鄭家建)
雜文式抒情:在曲折的邏輯中深化
——讀《記念劉和珍君》(孫紹振)
《故都的秋》:悲涼美、雅趣和俗趣的交融(孫紹振)
《故都的秋》解讀(呂若涵)
《背影》的美學問題(孫紹振)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
——《荷塘月色》解讀(孫紹振)
《小狗包弟》:關鍵字修辭義素分析和文本細讀
——兼談文學修辭研究方法(譚學純)
熊芳芳《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課堂教學評點(潘新和)
帕斯卡爾《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解讀(葛桂錄)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解讀和教學的四大缺失
(賴瑞雲)
演講的典範之作
——《我有一個夢想》(賴瑞雲)
小說:因果關係、打出常規和情感錯位
——兼析《最後一課》《項鍊》《孔乙己》《西遊記.三打白骨精》《紅樓夢·寶黛愛情、黛玉之死》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曹操》等(孫紹振)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分析(齊裕煜)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雪”在情節中的功能(孫紹振)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惡”轉化為“美”的機制(塗秀虹)
《林黛玉進賈府》的敘事視角(塗秀虹)
《范進中舉》的雙重喜劇性(孫紹振)
關於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小說(《祝福》《故鄉》《孔乙己》《傷逝》《狂人日記》《藥》《阿Q正傳》《離婚》)的解讀(鄭家建)
阿Q與阿Q的世界:《阿Q正傳》的喜劇性分析(黃鍵)
孫犁《山地回憶》的誤讀(潘新和)
莫泊桑《項鍊》:永遠的項鍊、永遠的繩索(葛桂錄)
海明威《老人與海》(葛桂錄)
《雷雨》語言的劇場性(林婷)
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戲劇節奏
——《威尼斯商人》講稿(蔡春華)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談談語言文字學知識在中學古文教學中的
運用(林志強)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訓詁理念(李春曉)
閱讀:超越“讀懂”“吸收”
——表現存在論閱讀視界下的思考(潘新和)
高中議論文寫作:審視材料與拓展思路(余岱宗)
略論高考作文測試的效度與信度(辜也平)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