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始建
綏遠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始建,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又稱“新城”、“滿城”、“駐防八旗城”,曾駐防八旗兵3000多人和隨軍家屬1萬多人。
綏遠城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乾隆四年(1739年)于歸化城東北築綏遠城,設綏遠城廳,為綏遠將軍駐所。1912年改為綏遠縣,1913年和歸化縣合併,改名為歸綏縣。...
綏遠城將軍,是清代駐防將軍,屬於軍政長官,...... 官名。清代駐防將軍之一,綏遠城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掌駐防旗營及土默特部蒙古事務。乾隆二年(1737年) 設建威將軍...
綏遠城將軍衙署是清代綏遠將軍管轄歸化城、漠南蒙古及統領大同、宣化等地駐兵的辦公衙門,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營造,磚木構制,占地約3萬平方米。它的建設,...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簡稱綏,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在清朝為歸綏...
綏遠城廳,清代行政區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北城區。乾隆四年(1739年)于歸化城東北築綏遠城,設綏遠城廳,為綏遠將軍駐所。1912年改為綏遠縣。 ...
綏遠縣,為舊縣名,內蒙古已撤銷的省份。在1929年更名撫遠縣,屬黑龍江省。縣名來源康熙三十三年的對蒙古準噶爾部隊的戰爭。清朝末年,將歸化城和綏遠城合併,稱“歸...
綏遠特別區域,中華民國時期已廢止的行政區域。民國初年,綏遠的地方行政制度暫時沿用清末舊制,仍由綏遠城將軍執掌軍政和蒙古盟旗事務。漢民地方行政事務仍由歸綏分巡...
綏遠將軍,清代內蒙古地區最高官員,雍正十三年(1735年),為加強西北邊防,奏準在歸化城(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公里,另築駐屯滿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
【清綏遠城遺址】呼和浩特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綏遠城遺址】呼和浩特市文物保護單位。中文名 清綏遠城遺址 位置 呼和浩特市 保護級別 呼和浩特市文物保護單...
綏遠城將軍府舊址,清代軍府建築。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原綏遠城中心鼓樓西側。占地面積約1.5萬餘平方米。門前有高大影壁。院內廳堂三進,前為大廳,兩側...
綏遠特別區,民國時省級行政區劃名。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加緊部署蒙古地區的軍政設施,民國三年(1914)一月首先設定綏遠特別區。將原閻錫山管轄的歸綏道薩拉齊、...
呼和浩特中心城區是在清末民國時,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合併而成,故舊稱歸綏。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呼和浩特建成,明廷賜名“歸化城”,“歸化”,意思是“歸順...
將軍衙署博物院成立於1992年,它是依託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綏遠將軍衙署而建立起來的專題性歷史博物館。...
新城(綏遠城)城內主要是軍營;舊城(歸化城)內則聚居著居民。清朝末年,將歸化和綏遠合併,稱歸綏。 [2] 1928年,綏遠建省,以歸綏縣城區設立歸綏市,作為省會。...
新城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東北部。始建於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綏遠城”俗稱“新城”而得名。全區總面積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55...
官名。山西歸化城駐防八旗長官。掌轄蒙古土默特左右翼二旗官兵。駐紮殺虎口外歸化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隸屬綏遠城將軍。乾隆二十八年(1763) 置,所轄二旗參...
督辦蒙旗墾務大臣,並加理籓部尚書銜,綏遠城將軍,凡墾放逾十萬頃,東西二千餘里。絕塞大漠,蔚成村落,眾皆稱之。丙寅年,卒。本名 貽谷 字號 藹人 所處時代 ...
[清]姓烏亮海氏,字嘯山,號竹溪,以蒙古入籍鑲白旗。官至綏遠城副都統。能詩,好畫,善琴。山水學於張振岳,論畫最重章法,故其畫繁而不亂,簡而能厚,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