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綏遠將軍
- 官職年代:清代
- 駐紮城池:綏遠城
- 管轄範圍:漠南蒙古王公、歸化城土默特蒙古
- 官階:正一品
- 首任將軍:旺昌
轄區,歷任將軍,
轄區
從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駐守在山西右衛的建威將軍王昌奉旨改駐綏遠城起,到清末宣統三年(1912年)最後一任將軍堃岫被北洋軍人張紹曾所取代止,將軍衙署歷時175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綏遠城將軍有79任,均在此管理駐紮。
歷任將軍
序號 | 姓名 | 籍貫 | 上任時間 | 任前職務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1 | 旺昌 | 滿洲 | 乾隆二年三月廿二 (1737年4月21日) | 乾隆五年二月初十 (1740年3月7日) | 因病免職 | |
2 | 伊勒慎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年二月初十 (1740年3月7日) | 正藍旗滿洲都統 | 乾隆五年七月初九 (1740年8月30日) | 改正藍旗漢軍都統 |
3 | 補熙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年七月初九 (1740年8月30日) | 正藍旗滿洲都統 | 乾隆十四年九月十七 (1749年10月27日) | 因病免職 |
4 | 八十五 | 滿洲 | 乾隆十四年九月十七 (1749年10月27日) | 乾隆十四年十月廿二 (1749年12月1日) | 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 |
5 | 滿洲 | 乾隆十四年十月廿二 (1749年12月1日)[1] | 乾隆廿二年四月初九 (1757年5月26日) | 休致 | ||
6 | 松阿哩 | 滿洲 | 乾隆廿二年四月初九 (1757年5月26日) | 乾隆廿二年四月十五 (1757年6月1日) | 改涼州將軍 | |
7 | 滿洲 | 乾隆廿二年四月十五 (1757年6月1日) | 涼州將軍 | 乾隆廿四年六月初五 (1759年6月29日) | 因罪革職 | |
8 | 恆祿 | 宗室 | 乾隆廿四年六月初五 (1759年6月29日) | 鑲藍旗護軍統領 | 乾隆廿五年十月初七 (1760年11月14日) | 改吉林將軍 |
9 | 宗室 | 乾隆廿五年十月初七 (1760年11月14日) | 兵部左侍郎 | 乾隆廿六年十一月初七 (1761年12月2日) | 改西安將軍 | |
10 | 蒙古正黃旗 | 乾隆廿六年十一月初七 (1761年12月2日) | 理藩院右侍郎 | 乾隆廿七年正月 (1762年) | 去世 | |
11 | 宗室 | 乾隆廿七年正月廿三 (1762年2月16日) | 涼州將軍 |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初七 (1766年1月17日) | 改工部尚書 | |
12 | 嵩椿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初七 (1766年1月17日) | 革職西安將軍 | 乾隆卅一年十一月廿三 (1766年12月24日) | 解職 |
13 | 蒙古鑲黃旗 | 乾隆卅一年十二月二十 (1767年1月20日) | 涼州將軍 |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七 (1768年5月3日) | ||
14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七 (1768年5月3日) | 鑲藍旗漢軍都統 |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十一 (1769年2月17日) | 吉林將軍 | |
15 | 滿洲 |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十一 (1769年2月17日)[2] |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廿五 (1769年8月26日) | 改駐藏大臣 | ||
16 | 滿洲 |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三十 (1769年4月6日) | 青州副都統 |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初九 (1772年6月9日) | 解職 | |
17 | 滿洲 |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初九 (1772年6月9日) |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四 (1776年11月14日) | 因病免職 | ||
18 | 蒙古正黃旗 |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四 (1776年11月14日) | 理藩院尚書 |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九 (1777年1月17日) | 改西安將軍 | |
19 | 雅朗阿 | 滿洲 |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一 (1777年1月19日) | 黑龍江副都統 | 乾隆四十四年四月 (1779年) | 襲爵後卸任 |
20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乾隆四十四年四月 (1779年) | 前盛京將軍 |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廿一 (1781年4月14日) | 去世 | |
21 | 嵩椿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廿一 (1781年4月14日) | 江寧將軍 | 乾隆四十九年六月廿一 (1784年8月6日) | 改寧夏將軍 |
22 | 烏爾圖納遜 | 蒙古正白旗 | 乾隆四十九年六月 (1784年) | 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十三 (1784年10月26日) | 改察哈爾都統 | |
23 | 蒙古鑲黃旗 | 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十三 (1784年10月26日) | 察哈爾都統 |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二十 (1786年10月11日) | 改寧夏將軍 | |
24 | 嵩椿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二十 (1786年10月11日) | 寧夏將軍 |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十五 (1788年11月12日) | 改西安將軍 |
25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十五 (1788年11月12日) | 西安將軍 | 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廿八 (1792年12月11日) | 解職 | |
26 | 圖桑阿 | 滿洲正白旗 | 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廿八 (1792年12月11日) | 寧夏將軍 | 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廿六 (1795年1月16日) | 改西安將軍 |
27 | 宗室 | 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廿六 (1795年1月16日) | 寧夏將軍 | 乾隆六十年八月初四 (1795年9月16日) | ||
28 | 宗室 滿洲正白旗 | 乾隆六十年八月初四 (1795年9月16日) | 定邊左副將軍 | 乾隆六十年九月十七 (1795年10月29日) | 改西安將軍 | |
29 | 烏爾圖納遜 | 蒙古正白旗 | 乾隆六十年九月十七 (1795年10月29日) | 察哈爾都統 | 嘉慶元年三月廿六 (1796年5月3日) | 改理藩院尚書 |
30 | 富銳 | 滿洲正紅旗 | 嘉慶元年三月二十九 (1796年5月6日) | 正藍旗蒙古都統 | 嘉慶三年正月廿五 (1798年3月12日) | 授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鑲藍旗蒙古都統 |
31 | 滿洲正白旗 | 嘉慶三年五月 (1798年3月12日)[3] | 正藍旗蒙古都統 | 嘉慶六年五月三十 (1801年7月10日) | 授鑲白旗蒙古都統 | |
32 | 滿洲 | 嘉慶六年六月十一 (1801年7月10日) | 前廣州將軍 | 嘉慶八年八月二十 (1803年10月5日) | 改江寧將軍 | |
33 | 德勒格愣貴 | 蒙古 | 嘉慶八年八月二十 (1803年10月5日) | 鑲黃旗蒙古都統 | 嘉慶八年十二月 (1804年1月) | 免職 |
34 | 奇臣 | 滿洲 | 嘉慶八年十二月廿二 (1804年2月3日) | 正白旗滿洲副都統 | 嘉慶九年四月三十 (1804年6月7日) | |
35 | 春寧 | 滿洲正黃旗 | 嘉慶九年四月三十 (1804年6月7日) | 鑲藍旗蒙古都統 | 嘉慶十二年八月 (1807年)[4] | 去世 |
36 | 宗室 滿洲正藍旗 | 嘉慶十二年九月初四 (1807年10月4日) | 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 嘉慶十六年閏三月初三 (1811年4月25日) | 去職 | |
37 | 果勒豐阿 | 滿洲 | 嘉慶十六年閏三月初三 (1811年4月25日) | 四川提督 | 嘉慶廿三年十一月十四 (1818年12月11日) | 革職 |
38 | 滿洲鑲白旗 | 嘉慶廿三年十一月十四 (1818年12月11日) | 青州副都統 | 嘉慶廿三年十二月廿五 (1819年1月20日) | 改廣州將軍 | |
39 | 祿成 | 蒙古正紅旗 | 嘉慶廿三年十二月廿五 (1819年1月20日) | 吉林副都統 | 道光二年十二月二十 (1823年1月31日) | 改黑龍江將軍 |
40 | 德英阿 | 滿洲鑲藍旗 | 道光二年十二月二十 (1823年1月31日) | 道光四年閏七月十七 (1824年9月9日) | 改成都將軍 | |
41 | 奕顥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道光四年閏七月十七 (1824年9月9日) | 鑲藍旗蒙古都統 | 道光七年五月十五 (1827年6月9日)[5] | 去職 |
42 | 宗室 滿洲正藍旗 | 道光七年閏五月初四 (1827年6月27日) | 盛京將軍 | 道光八年正月廿四 (1828年3月9日) | 去職 | |
43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道光八年正月廿四 (1828年3月9日) | 道光八年四月十五 (1828年5月28日) | 改黑龍江將軍 | ||
44 | 滿洲正白旗 | 道光八年四月十五 (1828年5月28日) | 署甘肅提督 | 道光八年九月廿八 (1828年11月5日) | 改黑龍江將軍 | |
45 | 滿洲正白旗 | 道光八年九月廿八 (1828年11月5日) | 道光十年三月十四 (1830年4月6日) | 改成都將軍 | ||
46 | 滿洲鑲黃旗 | 道光十年三月十四 (1830年4月6日) | 成都將軍 |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初七 (1832年1月9日) | 改左都御史 | |
47 | 滿洲正黃旗 |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初七 (1832年1月9日) | 鑲紅旗漢軍都統 | 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廿七 (1838年1月22日) | 去職 | |
48 | 棍楚克策楞 | 滿洲鑲黃旗 | 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廿七 (1838年1月22日) | 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五 (1839年10月21日) | 改黑龍江將軍 |
49 | 滿洲 |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五 (1839年10月21日) | 廣州將軍 |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六 (1839年12月21日) | 回任廣州將軍 | |
50 | 嵩溥 | 滿洲正藍旗 |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六 (1839年12月21日) | 前福州將軍 |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九 (1840年7月7日) | 休致 |
51 | 色克精額 | 滿洲鑲藍旗 |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九 (1840年7月7日) | 禮部左侍郎 | 道光廿一年四月二十 (1841年6月9日) | 禮部尚書 |
52 | 奕興 | 宗室 滿洲鑲藍旗 | 道光廿一年五月二十九 (1841年7月17日) | 盛京副都統 | 道光廿三年二月廿八 (1843年3月28日) | 改定邊左副將軍 |
53 | 祿普 | 滿洲 | 道光廿三年二月廿八 (1843年3月28日) | 改定邊左副將軍 | 道光廿三年三月廿二 (1843年4月21日) | 改鑲紅旗蒙古都統 |
54 | 奕興 | 宗室 | 道光廿三年三月廿二 (1843年4月21日) | 定邊左副將軍 | 道光廿七年四月廿二 (1847年6月4日) | 改江寧將軍 |
55 | 英隆 | 滿洲 | 道光廿七年四月廿二 (1847年6月4日) | 江寧將軍 | 道光廿七年十一月初八 (1847年12月15日) | 改黑龍江將軍 |
56 | 蒙古正紅旗 | 道光廿七年十一月初八 (1847年12月15日) | 道光廿八年九月十一 (1848年10月7日)[6] | 去職 | ||
57 | 滿洲正紅旗 | 道光廿八年十一月廿四 (1848年12月19日) | 鹹豐三年二月十八 (1853年3月27日) | 改江寧將軍 | ||
58 | 覺羅 滿洲正黃旗 | 鹹豐三年二月十八 (1853年3月27日) | 烏魯木齊都統 | 鹹豐三年八月初七 (1853年9月9日) | 改成都將軍 | |
59 | 蒙古正白旗 | 鹹豐三年八月初七 (1853年9月9日) | 貴州提督 | 鹹豐四年十一月廿三 (1855年1月11日)[7] | 去職 | |
60 | 華山泰 | 滿洲 | 鹹豐四年十一月廿三 (1855年1月11日) | 署理察哈爾都統 | 鹹豐五年二月廿二 (1855年4月8日) | 因病免職 |
61 | 慶如 | 滿洲 | 鹹豐五年二月廿二 (1855年4月8日) | 金州副都統 | 鹹豐五年十二月十六 (1856年1月23日) | 改定邊左副將軍 |
62 | 宗室 滿洲鑲紅旗 | 鹹豐五年十二月十六 (1856年1月23日) | 寧夏將軍 | 鹹豐十一年八月廿三 (1861年9月27日) | 赴京合防 | |
63 | 德勒克多爾濟 | 蒙古鑲黃旗 | 鹹豐十一年八月廿三 (1861年9月27日) | 署理庫倫辦事大臣 | 同治五年六月廿二 (1866年8月2日) | 改定邊左副將軍 |
64 | 滿洲正白旗 | 同治五年六月廿二 (1866年8月2日) | 察哈爾都統 | 同治六年二月初二 (1867年3月7日)[8] | 因病免職 | |
65 | 堃瑞 | 滿洲鑲黃旗 | 同治六年四月十八 (1867年5月21日) | 正白旗蒙古都統 | 同治七年正月十八 (1868年2月11日) | 去世 |
66 | 滿洲鑲藍旗 | 同治七年正月十八 (1868年2月11日) | 密雲副都統 | 同治十三年七月廿五 (1874年9月5日) | 因病免職 | |
67 | 漢軍鑲紅旗 | 同治十三年七月廿五 (1874年9月5日) | 光緒二年十月廿七 (1876年12月12日) | 鑲白旗蒙古都統 | ||
68 | 滿洲正黃旗 | 光緒二年十月廿七 (1876年12月12日) | 察哈爾都統 | 光緒三年四月初七 (1877年5月19日) | 改福州將軍 | |
69 | 瑞聯 | 宗室 滿洲正藍旗 | 光緒三年四月初七 (1877年5月19日) | 察哈爾都統 | 光緒五年十一月十八 (1879年12月30日) | 改杭州將軍 |
70 | 滿洲鑲白旗 | 光緒五年十一月十八 (1879年12月30日) | 黑龍江將軍 | 光緒十年閏五月廿四 (1884年7月16日) | 改江寧將軍 | |
71 | 克蒙額 | 漢軍正白旗 | 光緒十年閏五月廿四 (1884年7月16日) | 鑲黃旗蒙古都統 |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十九 (1895年1月14日) | 去職 |
72 | 滿洲正白旗 |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十九 (1895年1月14日) | 前定邊左副將軍 | 光緒廿七年正月 (1901年) | 因義和團事自殺 | |
73 | 宗室 滿洲鑲紅旗 | 光緒廿七年正月初七 (1901年2月25日)[9] | 盛京將軍 | 光緒廿七年二月初十 (1901年3月29日) | 改江寧將軍 | |
74 | 信恪 | 滿洲鑲黃旗 | 光緒廿七年二月初十 (1901年3月29日) | 江寧將軍 | 光緒廿八年三月廿六 (1902年5月3日) | 回任江寧將軍 |
75 | 宗室 滿洲正藍旗 | 光緒廿八年三月廿六 (1902年5月3日) | 前寧夏將軍 | 光緒廿八年十一月十三 (1902年12月12日) | 去世 | |
76 | 恆壽 | 滿洲正黃旗 | 光緒廿八年十一月十三 (1902年12月12日) | 涼州副都統 | 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十一 (1903年10月1日) | 去世 |
77 | 滿洲鑲黃旗 | 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十一 (1903年10月1日) | 兵部左侍郎 | 光緒三十四年四月初二 (1908年5月1日) | 革職 | |
78 | 滿洲鑲黃旗 | 光緒三十四年四月初二 (1908年5月1日) | 浙江布政使 | 宣統二年九月初六 (1910年10月8日) | 因病免職 | |
79 | 滿洲正白旗 | 宣統二年九月初六 (1910年10月8日)[10] | 定邊左副將軍 | 民國元年九月十九 (1912年10月28日) | 被張紹曾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