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區域特色,自然資源,綏中原生沙質海岸,海洋生物,歷史文化遺蹟,
區域特色
綏中原生沙質海岸及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是1996年12月經綏中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綏中原生沙質海岸海洋生態結構完整、地貌類型齊全,子系統發育完善,海灘、河口、三角洲、瀉湖、岩脊灘、沙性植物、防護林、文昌魚、碣石宮遺址,元代沉船等共同為保護區增添了觀賞價值、科研價值、及生態價值。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有原生砂質海岸及海岸防護林帶,即六股河—團山角;天然生長的刺參、魁蚶等海珍品棲息地及環境;文昌魚、芷錨灣及姜女墳礁石區。
自然資源
綏中原生沙質海岸
根據專家研究,綏中原生沙質海岸的形成始於距今9000~6000年前,其中河口沙嘴形成約在4000年前。海灘以平直沙岸居多,細沙為主,沙質純淨,南北幅長,東西延長寬,後緣有永久性植物地帶或沙丘地,為遼寧省原始風景海岸線段。海岸次一級地貌類型眾多,景觀奇特,是遼寧省重要的自然資源。
海洋生物
1992年5月,秦皇島海洋站在綏中電廠港池附近進行環境調查時發現文昌魚,它是我國繼廈門、河北東部發現文昌魚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此外,天然生長的刺參、魁蚶子、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構成了保護區珍貴的生物資源。
歷史文化遺蹟
1.元代沉船
沉船位於東經120°25′40″、北緯40°08′37″,是保護區的核心區。1991年7月漁民作業時打撈出六百多件瓷器,經專家鑑定為元代瓷器,距今740年,後經水下勘察證實為一艘元代沉船,該發現1993年被評為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2.大型秦漢遺址一一碣石宮
距牆子裡海灘400米淺海中矗立三塊礁石,即傳說中孟姜女尋夫不見,哭倒長城後投海葬身處—姜女墳。經專家鑑定碣石宮是公元前215~209年秦始皇和秦二世巡視渤海灣時的行宮。當年曹操三次到碣石宮,寫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傳世之作。碣石宮右側是黑山頭的“漢武台”,即漢武帝東巡時的望海宮殿。
現在,碣石宮秦漢遺址作為重要文物古蹟已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