絻,出處《左傳》,指繩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絻
- 形聲:wèn
- 字從:糸從免
- “糸”指:繩子
- 出處:《左傳》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絻
。,免亦聲。;“免”意為“拖拉”。“糸”與“免”聯合起來表示“引棺繩”。本義:引棺繩。
<名>
古代喪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髮髻。亦指用這種喪服 [a kind of mourning apparel]
使太子絻,八人衰致,偽自衛逆者。——《左傳》。杜預注:“絻者,始發喪之服。”
弔喪人所執的紼(引棺索) [coffin rope]
齊侯唁公於野井。——《公羊傳》。漢·何休注:“吊所執紼曰絻。”
通“冕(miǎn)”。禮冠 [hat]
郊之麻絻。——《史記·禮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亾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𠀤音問。《玉篇》喪服。或作免。《儀禮·士喪禮》眾主人免於房。《注》今文免皆作絻。《左傳·哀二年》使大子絻。《注》絻,始發喪之服。
又吊所執紼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於野井注》吊所執紼曰絻。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冕或作絻。《史記·禮書》郊之麻絻。《注》絻,亦作冕。《荀子·正名篇》乗軒戴冕。《注》絻,與冕同。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𦂔,省作絻。引舟繂。
又《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𠀤音瞞。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