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綿紙

用絲綿做成的薄紙。絲綿紙寫字,既光滑,又輕便,但價格昂貴。

製作絲綿的方法是把蠶繭煮過以後,放在竹蓆子上,再把竹蓆子浸在河水裡,將絲綿沖洗打爛。絲綿做成以後,從蓆子上拿下來,蓆子上常常還殘留著一層絲綿。等蓆子曬乾了,這層絲綿就變成一張張薄薄的絲綿片,剝下來就可以在上面寫字。

用絲綿做成的薄紙。在西漢時代,我國已經能製作絲綿了。製作絲綿的方法是把蠶繭煮過以後,放在竹蓆子上,再把竹蓆子浸在河水裡,將絲綿沖洗打爛。絲綿做成以後,從蓆子上拿下來,蓆子上常常還殘留著一層絲綿。等蓆子曬乾了,這層絲綿就變成一張張薄薄的絲綿片,剝下來就可以在上面寫字。
這種薄片就是絲綿紙。
在東漢永元十二年(公元一零零年),我國有名的學者許慎,寫成了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這部字典里已經收有"紙"字。他解釋"紙"字的意思,就跟在水中打制絲綿有關。因為最早的紙是用蠶絲做成的,和做絲綿又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紙"字就用"系"做偏旁。這種絲綿紙的發明,是當時勞動人民努力實踐的成果。偉能死的時候是公元前十二年,毫無疑問,"赫蹄"的發明年代應該在這以前了。用絲綿紙寫字,既光滑,又輕便,一定受大家的歡迎。不過,它還得用蠶絲做原料,不可能大量生產。 絲綿紙雖然不能大量生產,它的製造方法卻給人很大的啟發。既然可以利用蠶絲的纖維來造紙,那么,可不可以利用富於纖維質的植物來造紙呢?人們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終於逐步摸索到造紙的道路。
東漢蔡倫(?-121)改進造紙術之前,常用的書寫材料主要有笨重的竹木簡和昂貴的絲綿紙,直到105年(元興元年),蔡倫用麻、破布、廢漁網等為原料,製成蔡倫紙,總結出一套完整的造紙方法,紙張才真正普及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