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係研究

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係研究

《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係研究》是202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係研究
  • 作者:李怡楠 
  • 出版時間:2024年5月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ISBN:9787020184255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係研究》運用比較文學、接受美學和影響研究等方法,以譯家譯作為橫軸,以譯介時間為縱軸,全面梳理中國和波蘭的文學作品在對象國的譯介史,深入考察中波文學在對象國的接受狀況,比較中波文學推廣策略異同,為中國讀者更好地了解波蘭文學、文化和國情提供可資借鑑的翔實文獻資料。本書還著眼於找到兩國文學及文化交流的特點和基本規律,為我國公共外交策略,特別是對波交流合作提供堅實、有效的文化史料,為中波兩國如何開展文學交往、加強文學交流獻計獻策。該專著具有濃厚的學術氣息和鮮明的文學氣息,被評定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優秀”等級。

圖書目錄

目錄
當絲綢與琥珀相遇,神奇之花悄然綻放(代序)
——讀李怡楠《絲綢與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學關係研究》
緒論 文學交流——中波友好樂章中的最強音
一、波蘭歷史長河中的波蘭文學
二、中波友好交往中的文學關係
三、影響研究和接受美學視域下的中波文學關係
第一章 中波兩國最初的相互認知
第一節 波蘭對東方文化的嚮往
一、傳教士、使者、旅行者的遊記、傳記和文學作品等
二、初具“漢學研究”色彩的早期探索
三、翻譯中國古代典籍的發端
四、中國文學譯介的萌芽
五、與“中國風”相得益彰
第二節 中國對波蘭的最初認知
一、傳教士帶來的知識
二、晚清時期隨“西學東漸”入華的有關波蘭的知識
三、波蘭歷史命運對中國近代社會革新的鏡鑒
四、中國對波蘭在文學層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第二章 中波文學交流初步發展
第一節 波蘭漢學長足發展
一、波蘭對中國的進一步認識和研究
二、波蘭譯介中國文學的發軔
三、對中國古代典籍的持續關注
四、中國文化、思想、文學的重要研究者
五、漢學研究和文學譯介成果為波蘭人塑造的中國形象
第二節 波蘭文學“魯迅模式”的漢譯之路
一、魯迅等人對波蘭文學的“異域盜火”
二、文學譯本的基本樣貌
三、中國新文化運動翻譯家群像
四、波蘭文學譯作中的波蘭民族形象
五、進步期刊對波蘭文學的傳播
第三章 中波文學交流走向成熟
第一節 中國文學在波蘭的廣泛接受
一、中國進步文學大放異彩
二、古、現代文學平分秋色
三、古代文學再占主流
四、文學接受活動的價值轉向和審美轉向
五、漢學家譯者群體
六、文學譯介活動塑造的中國形象
七、中國文學的傳播平台
第二節 中國接受波蘭文學“魯迅模式”的延續
一、密茨凱維奇譯介熱潮
二、克魯奇科夫斯基大受關注
三、現實主義文學地位凸顯
四、波蘭文學漢譯新時期的“報春燕”
五、既有波蘭文學形象的擴展和深化
六、文學譯介和傳播活動“薪火相傳”
第四章 中波文學交流日益繁榮
第一節 中國文學在波蘭的接受推陳出新
一、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波蘭的譯介
二、對中國古代典籍和古代文學的持續關注
三、三代漢學家共創中國文學的波蘭語翻譯事業
四、中國文學譯本中的中國和中國人
五、傳播平台的主體性凸顯
第二節 波蘭文學在中國的接受枝繁葉茂
一、波蘭文學漢譯事業的繼承與繁榮
二、愈加飽滿、立體的波蘭文學
三、波蘭文學漢譯的中流砥柱
四、通過波蘭文學構建的波蘭民族形象
五、不斷發展的多元傳播平台
......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怡楠,博士,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語教研室主任,曾任職於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文化處,獲波蘭文化與民族遺產部部長頒發的“文化交流貢獻獎”。長期從事中波文化交流工作,深耕波蘭文學翻譯與研究以及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主持或參與數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波文學關係研究”並獲優秀結項,在中波兩國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用波蘭語撰寫的專著《波蘭文學在中國》獲 2019 年波蘭“科哈諾夫斯基文學獎”提名。主譯《希姆博爾斯卡信札》《怪誕故事集》《最後的故事》,主編《波蘭語入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