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旁遮普農民》是連載於詩歌鑑賞網的詩歌,作者是伊克巴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給旁遮普農民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伊克巴爾
- 連載網站:詩歌鑑賞網
作品原文,賞析,
作品原文
給旁遮普農民
輾轉在沙塵裡面是你的成千年的歷史!
而在那深深的沙塵里喲,你的火焰已經被窒熄。
醒來吧!因為“黎明”的尖塔宣告著他們召集的信息。
我們沙塵里的動物啊,從土地也許取到糧食——
但是由於它的陰影,“生命的源泉”並沒有得到饈食;
在土地上並沒有留下一點他的標誌和名字,
他並沒有試一試他的內心深處的才智!
讓種族和種性的偶像被搗毀吧!
讓牢固地桎梏著人們的舊制度被搗毀
因為這才是“勝利”,這才是“信仰”的權力,
全世界民族的真團結應該開放花枝!
在你的人體的土壤上投下心靈的種子;
明天的豐收將從那種子開始。
賞析
伊克巴爾的詩關注現實生活,呼喚穆斯林傳承伊斯蘭精神。他憎惡剝削與壓迫,同情勞動者,關心民眾疾苦,注重揭示造成貧困的原因,力圖用樸實的語言讓民眾自己看到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所在,從而產生鬥爭的力量與信心。
伊克巴爾在《真主的土地》中讚頌農民的勞動:“誰在河流的浪濤里採集貝殼?誰在黝黑的土地上播下種子?誰掄起鐵杴喚來了暖和的風?”然而作者又對辛勤勞作的農民提出疑問:“這是誰的土地?陽光屬於誰?誰將珍珠灌滿麥穗?誰使四季變換彩衣?”回答當然是:“呵,是我們!”可這背後隱藏著令人心酸的事實:“而土地不屬於你和我,也不屬於你的父輩,不於我和你!”農民往往是不已開發國家的最堅實的脊樑,他們負擔著國家的生存與民族的希望,是他們辛勤的勞作才有口中食、身上衣。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自然有著最天然的關乓,對自然的生息變化有著最切身的感受,對土地有著天然淳樸的感情,而他們卻無緣擁有最熱愛的土地。
旁遮普是五條河流域地區,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富邦之一,盛產小麥、水稻和棉花等。詩人開篇點出了農民生存的實際狀態,他們的生存是“輾轉在沙塵裡面”的“千年的歷史”。土地能隨季節變換帶來收益,給一年辛勤勞動帶來最終的慰藉。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勞作也最能磨滅人的意志,使之喪失對土地之外的事物的深入思考能力。他們的“火焰已經被窒熄”,他們似乎缺乏改變自己命運的思想、決心與毅力,已經成了生活在“鐵屋子”里麻木的人群。伊克巴爾是著名的詩人,但他平生的第一部著作是《經濟學》,其中提出了對貧窮的看法,即貧窮能夠嚴重地腐蝕人的心靈,以至於窮人很可能就沒有道德和文明觀念了。詩人迫切地想改變這種現象,他大聲質問:“難道沒有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擺脫貧困嗎?難道不可以讓那些在大街小巷呻吟的痛苦銷聲匿跡嗎?”那么要改變命運的可能性就在於“黎明”的尖塔所宣告的召集的信息,黎明意味著希望,改變現實命運、改變貧窮狀況的希望,改變“土地上並沒有留下一點他的標誌和名字”的現狀的希望。
而要改變這種狀態需要他們用“內心深處的才智”來搗毀“種族和性的偶像”。伊克巴爾雖為伊斯蘭詩人,但他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民族的高低貴賤之分,認為用血統和膚色區分人類,必將滅亡。他不僅對受奴役的伊斯蘭深感同情,對其他被壓迫民族也感情深厚,他同情所有勞苦大眾、所有被壓迫剝削的民族,支持他們的鬥爭。因此他接著寫道,搗毀“牢固地桎梏著人們的舊制度”,只有這樣才是“勝利”,“才是‘信仰的權力,農民生存於水深火熱之中,與人類缺乏愛的精神、沒有信仰不無關係,而這是超越民族界線的。伊克巴爾對勞資關係有著樸素的認識,他在長詩《指路人黑哲爾》中向工人們大聲疾呼,“狡獪的資本家喝你們的血,吃你們的肉/你們的報酬多少世紀以來都掛在鹿犄!/創造財富的雙手得到的工資/就像富人給窮人的一點布施。”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伊克巴爾受到極大的鼓舞,認為全世界的無產者和被壓迫人民都將由此而改變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是南亞第一位歡呼十月革命勝利的詩人。他寄希望於“信仰的權力”,並對革命改變現狀、實現未來理想充滿信心。
但是要打破舊制度的桎梏,單槍匹馬是不可能勝利的。“全世界民族的真團結應該開放花枝”是他為不合理的社會所開出的理性藥方。伊克巴爾從土耳其和伊朗的社會歷史進程看到伊斯蘭復興的希望,認為伊斯蘭世界需要大力提倡“信仰的權力”。。“人體的土壤上”已經“投下了心靈的種子”,“明天的豐收將從那種子開始。”他1938年元旦在電台發表新年祝辭時說:“人類團結最可靠的保證是超越種族、民族、膚色和語言的人與人之間的兄弟情誼。……只要不徹底消除種族、膚色和地域性民族的區別,人類決不可能過上幸福和充實的生活,自由、平等、博愛的美好理想絕不可能實現。”(轉引自劉曙雄著《穆斯林詩人哲學家伊克巴爾》)這種不畏艱難的意志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在當時的穆斯林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豐收”必備的“種子”。
作者指出農民悲慘的境遇,提出理性療救的藥方,對未來的勝利充滿信心。他的詩歌語言優美,意象豐滿,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力和浪漫的情操,揮灑出非凡的詩人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