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轉換與農業發展》是2020年11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曉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轉換與農業發展
- 作者:馬曉河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91180
《結構轉換與農業發展》是2020年11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曉河。
《結構轉換與農業發展》是2020年11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曉河。內容簡介不同的制度選擇,既影響結構轉換方式,也影響產業關係的生成。1978年以前,中國為了發展重工業,採取計畫經濟體制,造就了農村搞農業、城...
(2)體現全面發展的要求。在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加農產品總量的同時,還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轉換農業生產結構,以滿足市場對食品的多樣化需求,又要發揮農業在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城鄉居民生活休閒、農民就業增收等多方面的功能,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3)體現高效發展的要求。高效發展是指在相同的約束...
第一,城鄉消費結構升級受阻,城鄉消費結構轉換脫節。第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呈現變動差異,主要體現為城鄉消費水平差距進一步擴大。第三,區域性消費結構呈現變動差異,主要表現在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差距擴大。2、外貿發展不平衡,貿易順差過大。外貿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進出口貿易中,貨物貿易比重...
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是一個國家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要而具有的適時適地地推動產業結構演進的能力。一般來說,由於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必然要反映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動上來。在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變化中,一般是由農業向輕工業及重工業的方向轉移; 在工業內部,一般是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
二元經濟結構是指開發中國家現代化的工業和技術落後的傳統農業同時並存的經濟結構(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並存)。即在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超前進行了工業化,優先建立了現代工業部門。由英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我國即處於二元經濟結構狀態,農村剩餘勞動力長期得不到有效轉移,二元經濟特徵非常明顯,遲遲不能轉化...
論文的核心觀點是:中國不能從二元經濟結構直接轉向一元結構,走三元化道路是中國經濟結構轉換的唯一選擇。只有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三元經濟結構才能最終演化為一元結構。李克強首先在論文中提出:中國不能從二元經濟結構直接向一元結構轉換。李克強分析認為:許多不發達經濟體的發展經驗表明,從二元經濟結構直接向一元結構...
《我國西部地區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化的路徑研究》是2019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在西部地區表現得較為突出。因此,要想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就必須加快其城鄉...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事關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全省上下必須高度重視。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三嚴三實”的精神推進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具體承擔協調落實領導小組議定的各項任務和日常服務...
統籌城鄉就業促進東北二元結構轉換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從公開出版的文獻資料看,國內外學者對二元經濟結構的研究主要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沿著供給主導思路,著重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如何通過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促進二元經濟結構轉換;二是沿著需求主導思路,將凱恩斯的有效需求思想引入二元經濟研究...
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實現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的轉換。解決和突破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應是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上走農村城市化道路,實現城鄉良性互動,逐步減少農村人口,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城鎮人口,轉變生產增長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最佳化第一產業結構,促進第二、三產業的...
李婭,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教師。目錄 主報告 第一章 雲南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研究/003 引 言/003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結構變革/006 第二節 雲南省經濟結構失衡與發展方式轉變困難的深層次原因/025 第三節 雲南扭轉產業結構失衡的機會與條件/047...
和增加出口、發展重化工業和節能減排、發揮地區優勢和區域協調發展等問題,我們也面臨“兩難”選擇。它們增加了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難度,決定了這項戰略任務的長期性、複雜性。產業結構的調整不能搞 一刀切 ,各地應實行共同而有區別的政策。趨勢 1978年中國產業結構呈現“二一三”格局,三次產業...
二元經濟結構: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是指開發中國家現代化的工業和技術落後的傳統農業同時並存的經濟結構(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並存)。即在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超前進行了工業化,優先建立了現代工業部門。我國即處於二元經濟結構狀態,農村剩餘勞動力長期得不到有效轉移,二元經濟特徵非常明顯,遲遲不能轉化...
20世紀50年代,著名發展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即現代的工業部門和傳統落後的農業部門並存。通過經濟結構轉換,傳統部門的勞動力不斷向現代部門轉移,最終在工業化後期實現工業與農業兩大部門勞動力供需均衡。20世紀60年代,拉尼斯和費景漢在劉易斯模型的基礎上發展了二元經濟發展模型...
美國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W-A劉易斯在20世紀5O年代提出,在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城市的現代工業部門與農村的傳統農業部門並存的二元經濟結構,這種二元經濟結構可以直接向一元經濟結構轉換。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特性和改革開放3O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在中國直接由二元結構向一元結構轉換是不可能實現的。也就是說,不論是通過農業...
6.2.1農業發展中的制度非均衡 6.2.2中央政府實施農業制度創新的意願 6.2.3地方政府實施農業制度創新的意願 6.3組織變遷與分工演進 6.3.1農業生產組織的特性 6.3.2農業生產組織變遷 6.3.3組織變遷中的交易費用 6.4農民的權利及其保護 7.制度變遷與二元經濟結構轉換 7.1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 7.1.1馬克思...
為此,有學者將凱恩斯理論引入二元結構框架中,拉克西特(M·Rakshit)的發展模型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他認為避免完全市場機制下勞動力利用不足和“托達羅失業”,克服市場失靈造成的資源配置弱化,應該引入政府干預,以滿足結構轉換的需要。二元結構的消除或向同質的一元結構轉換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問題是選擇一條什麼樣...
《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是201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桂文。內容簡介 二元經濟結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成長與結構演變中所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結構形態,是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後起性的必然結果,反映了開發中國家結構成長上的“先天不足”。開發中國家在工業化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對這種相對...
然後把收入水平和人口數據作為外生變數對所有這些過程進行一致的統計分析,構造了反映結構轉換的主要變數典型性關係的“發展型式”。為使分析的結果更廣泛地適用於各國和各種經濟過程,錢納里進一步使用了幾個基本的回歸方程對“發展型式”理論符合回歸,得出一個具有一般意義的“標準結構”。據“發展型式”理論,結構變化...
產業結構政策的重要作用,就是協調產業之間的關係。產業結構政策依據不同產業的地位、作用、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清輕重緩急和主次,對新興的具有高增長率的未來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對薄弱的基礎產業進行彌補,對弱小產業進行扶植,對衰退產業進行撤讓。通過這些政策措施,來促使不同層次的產業保持協調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換...
到2022年,力爭創建50個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四、重點任務 圍繞結構調整、產業融合、質量品牌、科技創新、主體培育、農村改革等方面,明確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六大”重點任務。(一)挖掘結構調整新動能。調優調新產業產品結構,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
由此可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巨觀調控目標,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是一個動態的組合,是幾個基本目標重要程度的變化與調整所形成的基本目標結構的動態最佳化組合。即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改變,及時調整農業巨觀調控基本目標的結構組合,適時進行農業巨觀調控目標的階段性轉化,形成與經濟發展階段性適應的農業巨觀調控...
陽光提供的能量驅動著物質在生態系統中不停地循環流動,既包括環境中的物質循環、生物間的營養傳遞和生物與環境間的物質交換,也包括生命物質的合成與分解等物質形式的轉換。物質循環的正常運行,要求一定的生態系統結構。隨著生物的進化和擴散,環境中大量無機物質被合成為生命物質,形成了廣袤的森林、草原以及生息其中的...
六 農村產業結構轉換帶來的比較經濟效益 (一)比較經濟效益轉換 表現為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 的提高 (二)比較經濟效益轉換表現為土地報酬率的提高 (三)比較經濟效益直接體現為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結構轉換與比較經濟效益的實證分析 第四章 制度安排與比較經濟效益 一 制度安排與經濟發展 (一)經濟制度:一般...
第1章 經濟結構調整:全球性的課題 第2章 經濟結構調整與中國經濟發展 第3章 新世紀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的推進 第二篇 產業結構篇 第4章 產業結構演變與產業結構調整 第5章 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升級 第6章 產業結構轉換:不同類型產業的增長趨勢 第7章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第8章 最佳化工業...
但中國和歐洲國家的發展重點各有不同。中國的農業結構自古以種植業為主,因此,在農業工程中優先發展與此有關的農業機具、土地規劃和土地治理、農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種植業的發展和農產品的利用。歐洲的農業自古以畜牧業為主,人的食物構成也以肉食為主,輔以穀物。因此,優先發展...
綜上所述,體制性因素事實上形成了農業和農村發展與工業化和城市發展的相互隔離,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關鍵。改革的困難 充分熟悉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 建立有利於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新體制,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一元經濟社會結構的轉變,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包括用城市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改造...
即從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結構變動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過渡,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展指標的實現。社會轉型的具體內容是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
中國人口接近13億,如此眾多的人口處在工業化中期,進入重要的工業和服務產品快速增長時期,形成的市場規模和帶來的增長空間是極其巨大的,並且由於人口基數龐大且發展不平衡,結構轉換所帶來的增長空間很大,可使我國經濟保持比其他國家更長的快速增長時期。(5)中國具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維持和製造業優勢上升並存的競爭...
由於工業化沒有建立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農村貧民湧入城市,農業進一步的衰落,城鄉二元結構轉變為城市二元化。(3)、政府高度介入的工業化模式。在此種模式中,農業與工業、城市與農村經濟發展都表現出兩個互不相關的過程,兩者之間市場機制實現的要素轉換值低。農業開始是被剝奪的產業,隨後又成為被拯救的產業,農業始終...